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1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部活动连接有镜框,且镜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子,所述镜框的内部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灯体,所述镜框的内部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热红外人体感应器,且镜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框体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胶体,且框体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呈L形,且限位槽的数量为两组,所述限位槽每组为两个,所述固定块以镜框竖直面中心线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块之间的间距与限位槽之间的间距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镜框安装的更加稳定,可避免长时间不用后镜子上落上灰尘,对镜子有较好的收纳作用,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
本技术涉及仪容镜
,具体为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
技术介绍
仪容镜,又称仪表镜,是一种用于人们整理仪容的镜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仪容镜的使用越来越方便,更加智能化。对比中国专利CN201621241247.3一种多功能建筑工地用手推车,其中记载有:在工地上夜间工作时,当推车推动到有灯光或灯光较弱的情况下,光控电路板及热红外人体感应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照明灯打开,解决了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找照明灯开关的繁琐,同时光控电路板在微弱或没有灯光的条件下才会传递信号,在亮处不起作用,能够时刻控制照明灯的亮灭。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较为方便的将镜框进行安装;2.将镜子进行收纳时,需要外部进行遮盖防尘,使用存在弊端,不够实用。为此,提出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使镜框安装的更加稳定方便,可避免长时间不用镜子上落上灰尘,对镜子有较好的收纳作用,便于使用者的操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部活动连接有镜框,且镜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子,所述镜框的内部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灯体,所述镜框的内部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热红外人体感应器,且镜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框体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胶体,且框体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将镜框上的固定块与限位槽对应,并对镜框进行按压,能够将固定块推进框体的内部,之后再将镜框向一侧推动,固定块便能够向限位槽的横向方便进行移动,限位槽呈L形,能够将固定块进行固定,通过防滑垫能够增加固定块与框体之间的摩擦,使镜框安装的更加稳定,便于使用者的操作,在将固定块推到限位槽最里侧的位置时,镜框的一侧能够正好抵住框体竖直面的一侧,便能将镜框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操作,在不使用时可将镜框反面进行安装,能够将镜子的一侧面向框体,可避免长时间不用镜子上落上灰尘,对镜子有较好的收纳作用,便于使用者的操作。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呈L形,且限位槽的数量为两组,所述限位槽每组为两个。限位槽呈L形,能够将固定块进行固定,通过防滑垫能够增加固定块与框体之间的摩擦。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以镜框竖直面中心线呈对称设置。在将固定块推到限位槽最里侧的位置时,镜框的一侧能够正好抵住框体竖直面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之间的间距与限位槽之间的间距相同。将框体通过胶体连接在固定板面上,之后将镜框上的固定块与限位槽对应。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限位槽的宽度相同,且固定块与限位槽数量相同。在将固定块推到限位槽最里侧的位置时,镜框的一侧能够正好抵住框体竖直面的一侧,便能将镜框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操作。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为可形变的材料。通过防滑垫能够使镜框安装的更加稳定。优选的,所述镜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灯体与热红外人体感应器的输入端。将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能够为灯体与热红外人体感应器提供电能,在人们靠近镜子时,热红外人体感应器能够感测人体靠近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灯体开启,控制器设置在镜框的内部,灯体开启能够作为补光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镜框上的固定块与限位槽对应,并对镜框进行按压,能够将固定块推进框体的内部,之后再将镜框向一侧推动,固定块便能够向限位槽的横向方便进行移动,限位槽呈L形,能够将固定块进行固定,通过防滑垫能够增加固定块与框体之间的摩擦,使镜框安装的更加稳定,便于使用者的操作,在将固定块推到限位槽最里侧的位置时,镜框的一侧能够正好抵住框体竖直面的一侧,便能将镜框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操作;2.在不使用时可将镜框反面进行安装,能够将镜子的一侧面向框体,可避免长时间不用镜子上落上灰尘,对镜子有较好的收纳作用,便于使用者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框体与胶体的结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框体与限位槽的结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镜框与镜子的结合视图。图中:1、框体;2、镜框;3、镜子;4、热红外人体感应器;5、灯体;6、限位槽;7、固定块;8、防滑垫;9、胶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如图1所示,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内部活动连接有镜框2,且镜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子3,所述镜框2的内部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灯体5,所述镜框2的内部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热红外人体感应器4,且镜框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8,所述框体1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胶体9,且框体1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6;如图2和图3所示,镜框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8,所述框体1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胶体9,且框体1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镜框2上的固定块7与限位槽6对应,并对镜框2进行按压,能够将固定块7推进框体1的内部,之后再将镜框2向一侧推动,固定块7便能够向限位槽6的横向方便进行移动,限位槽6呈L形,能够将固定块7进行固定,通过防滑垫8能够增加固定块7与框体1之间的摩擦,使镜框2安装的更加稳定,便于使用者的操作,在将固定块7推到限位槽6最里侧的位置时,镜框2的一侧能够正好抵住框体1竖直面的一侧,便能将镜框2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的安装操作,在不使用时可将镜框2反面进行安装,能够将镜子3的一侧面向框体1,可避免长时间不用镜子3上落上灰尘,对镜子3有较好的收纳作用,便于使用者的操作。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限位槽6呈L形,且限位槽6的数量为两组,所述限位槽6每组为两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6呈L形,能够将固定块7进行固定,通过防滑垫8能够增加固定块7与框体1之间的摩擦。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块7以镜框2竖直面中心线呈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固定块7推到限位槽6最里侧的位置时,镜框2的一侧能够正好抵住框体1竖直面的一侧。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块7之间的间距与限位槽6之间的间距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框体1通过胶体9连接在固定板面上,之后将镜框2上的固定块7与限位槽6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部活动连接有镜框(2),且镜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子(3),所述镜框(2)的内部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灯体(5),所述镜框(2)的内部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热红外人体感应器(4),且镜框(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8),所述框体(1)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胶体(9),且框体(1)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部活动连接有镜框(2),且镜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子(3),所述镜框(2)的内部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灯体(5),所述镜框(2)的内部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热红外人体感应器(4),且镜框(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8),所述框体(1)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胶体(9),且框体(1)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6)呈L形,且限位槽(6)的数量为两组,所述限位槽(6)每组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仪容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陈威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胜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