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梅仙专利>正文

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04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包括浆液箱,在浆液箱外侧面下部设有输入辊,在浆液箱侧面顶部设有输入辊,所述浆液箱内设有两个浸没辊和一个固定辊,两个浸没辊对称设置在固定辊两侧斜下方,在固定辊两侧设有与其相贴合设置的挤压辊,所述浆液箱侧面上部开设有输出通道,在浆液箱内设有输出辊组;本装置在进行浆纱工艺时,启动循环泵,将浆液箱内的上层浆液通过回流管进入循环泵,再通过输出管向浆液表面喷出,通过浆液的不间断流动,避免浆液表面结皮现象的产生,从而保证了浆纱工艺的质量,当浆液通过回流管向循环泵转移时,通过液体流动带动从动搅拌器转动,对浆液表层进行搅拌,进一步保证了浆纱效果。

An internal circulation sizing device for light spin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具体是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纱线的强度、减少羽毛、降低纱线表面摩擦力,减少摩擦,就要给纱线上浆,传统的浆纱方式主要有六种:经轴上浆、织轴上浆、整浆联合、染浆联合、单纱上浆和绞纱上浆,由于浆纱所用的浆液是带有一定粘性的,在浆纱过程中不仅需要浸泡,还需要挤压出多余的浆料,现有的大部分浆纱方式都是采用浸泡的方式进行浆纱工作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958725U提出了一种轻纺浆纱机浆纱装置、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9440334A提出了一种高性能浆纱机等等。目前的浆纱机存在的问题是,虽然都是连续加工,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浆液自身的粘稠特性,其流动性明显不如常规液体,在相对静置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表面结皮,影响浆纱效果,而采用常规搅拌方式提高流速的方式,也可能造成纺线、纱布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包括浆液箱(1),在浆液箱(1)外侧面下部设有输入辊(3),在浆液箱(1)侧面顶部设有输入辊(3),所述浆液箱(1)内设有两个浸没辊(5)和一个固定辊(6),两个浸没辊(5)对称设置在固定辊(6)两侧斜下方,在固定辊(6)两侧设有与其相贴合设置的挤压辊(7),所述浆液箱(1)侧面上部开设有输出通道(12),在浆液箱(1)内设有输出辊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座(2)内设有循环泵(13),循环泵(13)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14),回流管(14)呈竖向设置在浆液箱(1)内,在回流管(14)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从动搅拌器(15),从动搅拌器(15)上端伸出回流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包括浆液箱(1),在浆液箱(1)外侧面下部设有输入辊(3),在浆液箱(1)侧面顶部设有输入辊(3),所述浆液箱(1)内设有两个浸没辊(5)和一个固定辊(6),两个浸没辊(5)对称设置在固定辊(6)两侧斜下方,在固定辊(6)两侧设有与其相贴合设置的挤压辊(7),所述浆液箱(1)侧面上部开设有输出通道(12),在浆液箱(1)内设有输出辊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座(2)内设有循环泵(13),循环泵(13)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14),回流管(14)呈竖向设置在浆液箱(1)内,在回流管(14)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从动搅拌器(15),从动搅拌器(15)上端伸出回流管(14)上方,在循环泵(13)的输入管连接有两个输出管(17),两个输出管(17)尾端通过三通阀(18)连接后与循环泵(13)对接,输出管(17)前端一一对应设置在浸没辊(5)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辊组(11)由四个与浆液箱(1)内壁转动连接的圆柱辊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轻纺浆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14)和循环泵(13)之间设有过滤管(16),在过滤管(16)中央设有滤网。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梅仙
申请(专利权)人:林梅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