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洋专利>正文

一种打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019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一种打结器,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轴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线结构、第二夹线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夹线结构。通过铰接部的扭簧把支架打开,主线通过第一夹线结构固定后延伸至第二夹线结构固定,子线通过第三夹线结构固定线的一端,子线的另一端与主线的中段进行缠绕操作,从而形成打结,这种打结方式使得主线和细线连接不会出现大结,不会影响出线。

A kno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结器
本技术涉及渔具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打结器。
技术介绍
钓鱼线分主线和子线,一般主线竞技选手都是使用高端鱼线,价格比较高,由于野外垂钓环境复杂,鱼钩很容易挂低,挂住水中岩石等杂物,用力拉鱼线就会报废。野外垂钓一天可能会挂好几次低,每卷鱼线200元左右,这个消耗太大。所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钓友会使用主线下面接上一节细一点鱼线;如果挂低,用力拉,最下面的细线就会优先断掉,从而保护主线不断;但是主线和细线连接,不能有大节,不然会影响出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打结器,旨在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打结器,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轴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线结构、第二夹线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夹线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端一侧的第一压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一按钮,所述第一压线部、第一按钮通过一设有弹簧的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一按钮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第一连接轴进而压紧所述第一压线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线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凸面,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二凹凸面与所述第一凹凸面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二夹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第二端一侧的第二压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二按钮,所述第二压线部、第二按钮通过一设有弹簧的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压线部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二按钮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按钮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第二连接轴进而压紧所述第二压线部。优选的,所述第二压线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凹凸面,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四凹凸面与所述第三凹凸面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三夹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铰接处一侧的第三压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铰接处另一侧的第三按钮,所述第三压线部、第三按钮通过所述铰接轴连接,所述第三压线部与所述铰接处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三按钮与所述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三按钮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铰接轴进而压紧所述第三压线部。优选的,所述第三压线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凹凸面,所述铰接处设置有第六凹凸面与所述第五凹凸面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处还设置有一限位件。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卡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铰接处的卡合件以及一拉绳。优选的,所述卡合件为一设置有双向开槽的结构件。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一种打结器,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轴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线结构、第二夹线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夹线结构。通过铰接部的扭簧把支架打开,主线通过第一夹线结构固定后延伸至第二夹线结构固定,子线通过第三夹线结构固定线的一端,子线的另一端与主线的中段进行缠绕操作,从而形成打结,这种打结方式使得主线和细线连接不会出现大结,不会影响出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打结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打结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打结器的按钮示意图;其中,1、第一按钮;2、第一夹线结构;3、第一压线部;4、第一支架;5、第三夹线结构;6、第三压线部;7、第二支架;8、第二压线部;9、第二夹线结构;10、第二按钮;11、卡合件;12、第三按钮;13、拉绳;14、第四凹凸面;15、弹簧;16、第二连接轴;17、第三凹凸面;18、扭簧;19、第五凹凸面;20、第六凹凸面;21、铰接轴;22、第一连接轴;23、第一凹凸面;24、第二凹凸面;25、通孔;26、销轴;27、弧柱;28、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一种打结器,包括:第一支架4以及第二支架7;所述第一支架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7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的铰接轴21设置有扭簧18;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线结构2、第二夹线结构9;在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的铰接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夹线结构5。通过铰接处的扭簧18把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7打开,主线通过第一夹线结构2固定后延伸至第二夹线结构9固定,子线通过第三夹线结构5固定线的一端,子线的另一端与主线的中段进行缠绕操作,从而形成打结,这种打结方式使得主线和细线连接不会出现大结,不会影响出线。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线结构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端一侧的第一压线部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一按钮1,所述第一压线部3、第一按钮1通过一设有弹簧15的第一连接轴22连接,所述第一压线部3与所述第一支架4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一按钮1与所述第一连接轴22铰接,所述第一按钮1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第一连接轴22进而压紧所述第一压线部3。所述第一压线部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凸面23,所述第一支架4设置有第二凹凸面24与所述第一凹凸面23对应;第一凹凸面23与第二凹凸面24上设置有软垫;防止线在缠绕的过程中伤到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钮1通过弹簧15与第一连接轴22配合穿过第一支架4上的通孔25,从而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一按钮1与夹线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4的两侧,销轴26通过第一按钮1上的通孔25与第一连接轴22上的通孔25相配合连接,形成第一夹线结构2。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线结构9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7第二端一侧的第二压线部8、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7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二按钮10,所述第二压线部8、第二按钮10通过一设有弹簧15的第二连接轴16连接,所述第二压线部8与所述第二支架7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二按钮10与所述第二连接轴16铰接,所述第二按钮10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第二连接轴16进而压紧所述第二压线部8;所述第二压线部8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凹凸面17,所述第二支架7设置有第四凹凸面14与所述第三凹凸面17对应;第三凹凸面17与第四凹凸面14上设置有软垫;防止线在缠绕的过程中伤到线;有利于防止线在缠绕时候回滑脱的情况。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第三夹线结构5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n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轴设置有扭簧;/n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线结构、第二夹线结构;/n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夹线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轴设置有扭簧;
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线结构、第二夹线结构;
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铰接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夹线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端一侧的第一压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一按钮,所述第一压线部、第一按钮通过一设有弹簧的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一按钮的内侧设置有交叉斜面以压下时拉起所述第一连接轴进而压紧所述第一压线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凸面,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二凹凸面与所述第一凹凸面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第二端一侧的第二压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第二端另一侧的第二按钮,所述第二压线部、第二按钮通过一设有弹簧的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压线部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李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