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繁育工作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93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59
一种茶树繁育工作包,先将固定基质分别插装于裹袋左半部和右半部的容腔中,系带折叠将破皮机构放置于枝沟处,形成待工作状态,工作时,将茶树树枝至于枝沟中,将两个固块基质扣合在一起,使两个枝沟包裹在茶树树枝外侧,之后抽拉出系带,从而破皮机构轻微破损枝沟内的茶树枝条皮层,系带抽出后,将两个系带系紧,实现整个工作包固定到树枝上。之后将橡胶软管插入到管接头上,水肥输送管路将水肥通过管接头输送至固块基质中,以供给枝条湿润以及生根所需营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快速的茶树枝条空中压条,摆脱了原来茶树进行空中压条繁育时繁琐费时费力的工作过程,提高了茶树繁育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树繁育工作包
本技术涉及茶树种植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茶树繁育工作包。
技术介绍
茶是健康饮品,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对无性系茶苗的需求日益增加。无性系茶苗一般是利用茶树的枝条运用扦插、压条等方法形成的新的茶树。通过无性繁殖的茶树苗木,母株的生产特性得到保持,茶树的一致性较好,鲜叶的一致性匀净度都较高,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质量比较稳定,改变了茶树有性繁殖的后代茶树生理性状和品质都会发生变化、茶树的整齐度较差的缺点。通过无性的方式繁育茶苗,是茶树种植的主要方向。由于传统压条繁育的方法处理繁琐,耗时费力且繁育效率低,基本上不用于茶苗的生产化繁育。目前生产用的茶树无性繁育技术普遍采用短穗或嫩枝扦插的方式。茶树扦插繁育需要在额外的土地上进行,现有茶树的扦插繁殖技术步骤主要为母树枝条培养-做苗床-扦插-管理等,生产周期一般为1年半以上。由于茶树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离体后的植体普遍存在愈伤慢、生根难、成苗率低等问题,一般露天短穗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在60%左右,同时,作为扦插母本园的茶园,茶叶生产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新近发展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树繁育工作包,其特征在于,包括:/n裹袋(1),其由左半部和右半部构成,左半部右侧与右半部左侧的侧端相互缝合固定,裹袋(1)的左半部内设置有容腔(6),裹袋(1)的右半部内设置有容腔(6);/n两个固块基质(2),分别插装于裹袋(1)左半部和右半部的容腔(6)中,固块基质(2)的内侧沿其轴向设置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枝沟(3),当两个固块基质(2)内侧相对扣合时,两个固块基质(2)上的枝沟(3)拼接形成圆孔结构;/n裹袋(1)的左半部的左侧方设置有系带(4),裹袋(1)的右半部的右侧方设置有系带(4),系带(4)上设置有用于划破茶树枝条皮层的破皮机构(5),当系带(4)折叠于裹袋(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繁育工作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裹袋(1),其由左半部和右半部构成,左半部右侧与右半部左侧的侧端相互缝合固定,裹袋(1)的左半部内设置有容腔(6),裹袋(1)的右半部内设置有容腔(6);
两个固块基质(2),分别插装于裹袋(1)左半部和右半部的容腔(6)中,固块基质(2)的内侧沿其轴向设置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枝沟(3),当两个固块基质(2)内侧相对扣合时,两个固块基质(2)上的枝沟(3)拼接形成圆孔结构;
裹袋(1)的左半部的左侧方设置有系带(4),裹袋(1)的右半部的右侧方设置有系带(4),系带(4)上设置有用于划破茶树枝条皮层的破皮机构(5),当系带(4)折叠于裹袋(1)内时,破皮机构(5)位于枝沟(3)内;以及
橡胶软管(9),所述固块基质(2)上端设置有管接头(7),橡胶软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鲁彬贾厚振毕彩虹李玉胜秦旭宋沛霖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