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耕组合铲及农业耕作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900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中耕组合铲及农业耕作设备,所述中耕组合铲包括中耕铲柄、中耕铲尖、第一中耕铲壁、第二中耕铲壁、第一开沟圆盘刀和第二开沟圆盘刀,第一开沟圆盘刀位于第一中耕铲壁与中耕铲柄之间,第二开沟圆盘刀位于第二中耕铲壁与中耕铲柄之间,第一开沟圆盘刀和第二开沟圆盘刀均与中耕铲柄可转动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耕组合铲及农业耕作设备,通过在两侧的中耕铲壁内侧分别设置可转动的开沟圆盘刀,利用中耕设备行进时带动两个开沟圆盘刀自由转动,从而将拥堵的杂草和秸秆切除掉,避免杂草和秸秆在中耕作业过程中产生较深的土壤沟壑,有利于提高中耕作业效果,而且也能防止损伤作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耕组合铲及农业耕作设备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耕组合铲及农业耕作设备。
技术介绍
中耕作业能够疏松表层土壤,增加肥效,去除杂草及调节墒情的功效,故农作物在生长中后期较多进行中耕作业。目前玉米种植多为免耕播种,田间地块土质硬,麦茬较多,而且玉米播种发芽后田间杂草也较多,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阶段需要进行中耕作业,能够实现玉米种植的保产增收。然而传统的中耕铲主要由铲尖、中耕铲壁和铲柱组成,结构简单,在中耕作业时特别容易拖带杂草和秸秆,累积在中耕铲前,严重影响中耕铲的中耕作业效果,最后导致中耕铲产生较深的土壤沟壑,甚至损伤玉米植株以及其他等作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耕组合铲及农业耕作设备,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中耕铲在作业时易在累积杂物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耕组合铲,包括中耕铲柄、中耕铲尖、第一中耕铲壁以及第二中耕铲壁,所述中耕铲柄与所述中耕铲尖的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中耕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耕组合铲,包括中耕铲柄、中耕铲尖、第一中耕铲壁以及第二中耕铲壁,所述中耕铲柄与所述中耕铲尖的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中耕铲壁和所述第二中耕铲壁对称布置在所述中耕铲柄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中耕铲尖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沟圆盘刀和第二开沟圆盘刀;/n所述第一开沟圆盘刀位于所述第一中耕铲壁与所述中耕铲柄之间,且与所述中耕铲柄可转动地连接;/n所述第二开沟圆盘刀位于所述第二中耕铲壁与所述中耕铲柄之间,且与所述中耕铲柄可转动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耕组合铲,包括中耕铲柄、中耕铲尖、第一中耕铲壁以及第二中耕铲壁,所述中耕铲柄与所述中耕铲尖的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中耕铲壁和所述第二中耕铲壁对称布置在所述中耕铲柄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中耕铲尖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沟圆盘刀和第二开沟圆盘刀;
所述第一开沟圆盘刀位于所述第一中耕铲壁与所述中耕铲柄之间,且与所述中耕铲柄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开沟圆盘刀位于所述第二中耕铲壁与所述中耕铲柄之间,且与所述中耕铲柄可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耕组合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沟圆盘刀贴近于所述第一中耕铲壁的内侧布置,所述第二开沟圆盘刀贴近于所述第二中耕铲壁的内侧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耕组合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与所述中耕铲柄连接,所述第一开沟圆盘刀和所述第二开沟圆盘刀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安装轴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耕组合铲,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开沟圆盘刀和所述第二开沟圆盘刀均沿所述弧形结构的径向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耕组合铲,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凯王秀李翠玲窦汉杰王松林宋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