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798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35
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料管、曝气装置、气提装置和顶部开设有出气口且上部开设有进水口的储水罐;料管一端固定在进水口,料管内设置有柔性生物填料,料管上另一端与储水罐相通;曝气装置设置在储水罐内的下部,气提装置设置在储水罐内的上部;气提装置包括集气罩和带有提气管和导流管的三通管;回流管外设置有下端与储水罐相通的沉淀分离池,导流管穿过沉淀分离池;沉淀分离池上端固定开设有消毒口的溢流管,溢流管一端与沉淀分离池内部相通,溢流管另一端与储水罐外部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具有体积小、造价低、运行稳定、运营维护简单以及能耗低的优点。

A miniature bionic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its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的经济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积极的倡导节能减排,并且在污染物的处理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全球的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对于污水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淡水资源极度短缺,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8个为严重缺水城市。传统污水处理项目多应用于大水量、工程性污水处理厂,其污水处理的工艺有A/O、SBR、MSBR、氧化沟、A2/O、CASS、MBR等。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已开始向村镇延伸,而如何进行污水收集是该过程的难点。为解决该难点,由过去的集中改为分散治理,成为农村污水治理的趋势。因此,如何将之前集中型大水量、工程性的污水处理厂,转化成小型或者微型一体化设备并能实现快速装配的工艺设备;同时在能适应农村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将设备化繁为简成为目前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管(1)、曝气装置(2)、气提装置(3)和顶部开设有出气口(4)且上部开设有进水口(5)的储水罐(6);料管(1)设置在储水罐(6)内且其一端与进水口(5)相通,料管(1)内设置有柔性生物填料(7),料管(1)另一端与储水罐(6)内部相通;曝气装置(2)设置在储水罐(6)底部;气提装置(3)设置在储水罐(6)内,气提装置(3)包括集气罩(8)及带有提气管(9)和导流管(10)的三通管(11),提气管(9)下端与集气罩(8)连通,导流管(10)与料管(1)连通并固定;提气管(9)外套设有与提气管(9)上端相通的回流管(13),回流管(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管(1)、曝气装置(2)、气提装置(3)和顶部开设有出气口(4)且上部开设有进水口(5)的储水罐(6);料管(1)设置在储水罐(6)内且其一端与进水口(5)相通,料管(1)内设置有柔性生物填料(7),料管(1)另一端与储水罐(6)内部相通;曝气装置(2)设置在储水罐(6)底部;气提装置(3)设置在储水罐(6)内,气提装置(3)包括集气罩(8)及带有提气管(9)和导流管(10)的三通管(11),提气管(9)下端与集气罩(8)连通,导流管(10)与料管(1)连通并固定;提气管(9)外套设有与提气管(9)上端相通的回流管(13),回流管(13)外设置有下端与储水罐(6)相通的沉淀分离池(14),导流管(10)穿过回流管(13)和沉淀分离池(14);回流管(13)内径大于提气管(9)外径,回流管(13)顶端高于提气管(9)顶端;沉淀分离池(14)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沉淀分离池(14)上部固定有溢流管(16),溢流管(16)一端与沉淀分离池(14)内部相通,溢流管(16)另一端与储水罐(6)外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料管(1)和出气口之间通过排气管(17)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沉淀分离池14的下部呈倒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料管(1)是可伸缩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徐征文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丛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