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以及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布置在机动车的下侧/底面上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其中,充电装置构造成,可非接触地将能量传输给充电装置。在此,充电装置还具有在充电装置布置在机动车下侧上的状态中远离机动车的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二侧在充电装置布置在机动车下侧上的状态中面对机动车。本专利技术也包括一种具有这种非接触式充电装置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非接触式充电装置,例如感应式充电装置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在此,布置在机动车侧的充电装置通常被称为次级充电装置,并且在设施侧的充电装置此时通常被称为初级充电装置。通过初级充电装置和次级充电装置的感应耦合,将能量从初级充电装置传输给次级充电装置,借助于该次级充电装置为机动车电池充电。在事故情况中,重要的是,尽可能好地保护机动车的重要组件。例如,专利文献DE102016014964A1描述了一种具有在车辆底部的区域中的感应充电板的车辆,感应充电板借助于多个弹性的保持元件固定在车辆底部上。由此,借助于保持元件,弹性地支承充电板,并且在开到路边石上和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布置在机动车(10)的下侧(10a)上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16),其中,所述充电装置被构造成,能非接触地将能量传输给充电装置(16),其中,所述充电装置(16)具有在充电装置(16)布置在机动车(10)的下侧(10a)上的状态中背离机动车的第一侧(16a),其中,所述充电装置(16)具有与第一侧(16a)相对的第二侧(16b),所述第二侧在充电装置(16)布置在机动车(10)的下侧(10a)上的状态中面对机动车(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16b)被构造成坡形的,从而所述充电装置(16)的厚度(d1、d2、d3)在第一方向(x)上在充电装置(16)的在该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0 DE 102018222457.91.一种用于布置在机动车(10)的下侧(10a)上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16),其中,所述充电装置被构造成,能非接触地将能量传输给充电装置(16),其中,所述充电装置(16)具有在充电装置(16)布置在机动车(10)的下侧(10a)上的状态中背离机动车的第一侧(16a),其中,所述充电装置(16)具有与第一侧(16a)相对的第二侧(16b),所述第二侧在充电装置(16)布置在机动车(10)的下侧(10a)上的状态中面对机动车(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16b)被构造成坡形的,从而所述充电装置(16)的厚度(d1、d2、d3)在第一方向(x)上在充电装置(16)的在该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L)的一部分(l2)上增加,所述第一方向在充电装置(16)布置在机动车(10)的下侧(10a)上的状态中指向机动车(10)的尾部(10c)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16b)成形为,使得能将在第一方向上作用到充电装置(16)的第二侧(16b)上的力至少部分地、尤其是大部分地转向到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z)上,其中,所述第二方向(z)是从充电装置(16)的第一侧(16a)指向充电装置(16)的第二侧(16b)的方向。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d1、d2、d3)在第一方向(x)上的走向中从厚度最小值(d1)到厚度最大值(d3)至少增加了一倍,优选地甚至增加了两倍。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d1、d2、d3)在充电装置(16)的在第一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阿尔布尔,S·魏格尔特,S·比克尔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