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引导对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14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引导对准装置,包括:地面发射设备、车载接收设备、图像定位系统、磁场激励系统以及磁阻传感器组;通过环视相机的图像处理可以在车辆靠近停车位或刚进入停车位时即可获得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精确位置关系,并可规划出行车路径,指引驾驶员或泊车系统完成线圈对准,从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需要将电动汽车靠近检测磁场激励源才能获得引导数据而造成电动汽车对准操作容易失败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磁阻传感器有很高的灵敏度和检测精度,在其作用距离内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坐标解析,通过磁阻传感器的完成线圈的最终对准、检查和校验,也提高了线圈对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Guide and alignment device of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引导对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尤其是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引导对准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时需要将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对准,保证两个线圈的偏移量在设计值允许的范围以内,才能达到最佳的充电效果;为便于驾驶员或者泊车系统能够将车辆停靠在允许的充电范围以内,需要使携带接收线圈的电动汽车与发射线圈相隔一定距离时就能够检测出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相对位置,并引导驾驶员或者泊车系统完成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对准;现有无线充电技术一般采用在接收线圈或发射线圈上安装检测传感器或辅助检测线圈,通过发射线圈或接收线圈产生激励检测磁场,并由传感器或辅助检测线圈感应检测磁场获得接收线圈或发射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7442545U,技术名称为:《一种对准引导装置以及能进行对准引导的感应充电系统》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技术,在接收线圈上安装了至少一个对准线圈,由发射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根据对准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生成方向信号,用于线圈的引导和对准检测;上述专利技术存在较大的设计不足: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引导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发射设备、车载接收设备、图像定位系统、磁场激励系统以及磁阻传感器组;所述地面发射设备的一端与所述车载接收设备的一端电信号连接,所述地面发射设备的另一端与所述磁场激励系统的一端电信号连接;所述车载接收设备的另一端与所述图像定位系统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车载接收设备的又一端与所述磁阻传感器组的一端电信号连接;/n所述地面发射设备安装在停车位内,并与供电电网电连接;所述车载接收设备设置在电动汽车底部,并与车载动力电池电连接;/n所述地面发射设备包括:地面通信控制单元、发射端功率变换器、发射端谐振网络和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内部设置有用于激励磁场...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引导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发射设备、车载接收设备、图像定位系统、磁场激励系统以及磁阻传感器组;所述地面发射设备的一端与所述车载接收设备的一端电信号连接,所述地面发射设备的另一端与所述磁场激励系统的一端电信号连接;所述车载接收设备的另一端与所述图像定位系统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车载接收设备的又一端与所述磁阻传感器组的一端电信号连接;
所述地面发射设备安装在停车位内,并与供电电网电连接;所述车载接收设备设置在电动汽车底部,并与车载动力电池电连接;
所述地面发射设备包括:地面通信控制单元、发射端功率变换器、发射端谐振网络和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内部设置有用于激励磁场用的发射线圈绕组;
所述车载接收设备包括:车载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端谐振网络、接收端功率变换器和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内设置有接收磁场用的接收线圈绕组;
所述图像定位系统由所述供电电网供电,用于构建图像像素的坐标系,引导电动汽车对准发射线圈;
所述磁场激励系统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的旁侧,由所述供电电网供电;用于向发射线圈上方空间激励发射出用于引导对准用的电磁场;所述磁场激励系统包括:信号发生器、放大发射电路和发射天线;其中,激励产生电磁场时由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信号,并将正弦信号送入到所述放大发射电路中进行功率放大,放大处理后的正弦信号驱动发射天线,其电磁场强度的发生值在设计时应符合公共区域无线充电时国家规范所允许的电磁场强度值;
所述磁阻传感器组安装在所述接收线圈的四个角上,用于检测所述磁场激励系统发射的电磁场分布在停车位区域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引导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定位系统包括:环视相机和图像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环视相机包括:多组安装在车身四周的摄像头,分别用于采集车辆前、后、左和右四个方向的图像;在得到车身周围的环视影像后,多组所述摄像头将采集到的图像传送给图像处理单元,进行图像处理、扭曲校正和图像缝合处理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陆钧贺凡波葛俊杰马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