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秀庚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69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一螺钉,所述螺钉的螺杆表面设有具有粘性的胶膜层所述胶膜层的内表面与螺钉的螺杆表面粘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尾部的导引头刺入创口,利用螺丝刀拧入,在拧入过程中,穿越胎体的钢丝网,形成了极强的咬合关系,同时螺牙是楔入胎体的,胶膜层在孔洞内部翻滚,迁移,随机填补内部空缺,并堵住螺牙谷,使气体失去泄露通道,达到填补创口防止漏气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补轮胎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种补胎的方法,是需要拆卸车轮,将轮胎从轮毂上扒下,在轮胎的内侧漏气部位,将轮胎内部漏点附近区域打磨毛,贴上一片未硫化的橡胶片,并在硫化机上,将该胶片和轮胎一起,加热到硫化温度,做局部硫化。硫化完成后,胶片与轮胎有很强的粘合力,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这种简易硫化机的温度控制精度较差,可能会出现温度过高,而损坏轮胎本体的情况,同时,由于该方法比较费时间,使用范围越来越少。现在最常用的补胎方法还有冷补胶片法,同样要拆卸轮胎,并将轮胎内部漏点附近区域打磨毛,然后,涂抹胶水,贴上胶片,就完成了补胎。但是该方法存在缺陷,它并没有修补胎体上的孔洞,雨水会从空洞内侵入,从而锈蚀轮胎的骨架材料(钢丝),破坏橡胶与钢丝的粘合,从而存在安全隐患。且这种补胎方法,对胶片的粘合强度十分依赖。一旦粘合层出现泄漏,会在短时间内使轮胎失压,因而也存在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补胎还有利用蘑菇钉补胎,蘑菇钉比这种胶片多了一根胶棒,补胎的时候,从轮胎内部,将胶棒从空洞内穿出,从而堵塞空洞。该补胎法解决了空洞锈蚀的问题,同时,一旦发生泄漏,可以控制泄漏速度,也提供了一层安全屏障,但是,依然免不了有一定比例的失效。同时轮胎上有一个部位,胎肩,是难以修补的部位。这个部位变形大,普通胶片在反复变形,折叠的过程中,会产生脱胶,从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利用蘑菇钉修补这种位置,胶片依然会脱胶,只有堵塞在孔洞里的胶棒,起密封作用,由于胶棒的密封性差,轮胎存在着慢漏气。上述的介绍方法均是需要拆卸车轮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不拆卸车轮的补胎方法,是利用胶条补胎。胶条是一种浸过胶的纤维,粘合在一起,形成了胶条。胶条表面,是一种粘性很好,不固化的胶。使用的时候,用工具,将胶条对折,用工具强行塞进孔洞,拔出工具后,依赖胎体的弹性,挤压胶条,起密封作用。胎体是有一定弹性的,孔洞收缩,占据了工具拔除后的空间,依然会有一定的挤压力,如此密封。但这种补胎方法存在不确定性,有一定比例的修补失败。最大的问题是,这种胶条是纤维构造,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胎体的反复挤压,会产生永久变形,从而失去了密封性;而且此方法在修补的过程中,将孔洞扩大了,会增加后续修补难度。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补胎钉,在钉子头部其设有止气环结构,同时钉子外面套有前小后大的锥形密封套。但是在修补拧入的过程中,密封套就溃烂了。实际起密封作用的是螺纹和止气环,在修补后,汽车轮胎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漏气,因为钉子是刚性的,在轮胎运行过程中,轮胎反复变形,贴合面出现相对运动,摩擦,从而导致密封失效。有鉴于此,开发一种新的免扒胎补胎工具,显然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设计合理,可方便快速便捷的补胎。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包括一螺钉,所述螺钉的螺杆表面设有具有粘性的胶膜层,所述胶膜层的内表面与螺钉的螺杆表面粘合。优选的,所述螺钉的螺杆尾部为带有光滑的弧面型头部的圆柱结构,圆柱结构直径范围2~3mm,高度范围为2~5mm,形成为螺钉的导引头。优选的,所述螺钉的头部呈圆台形结构。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螺钉的头部的最大直径比螺纹的最大直径大0.5~1mm。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螺钉的头部的最大直径范围为5~9mm。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螺钉的头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螺钉的头部的最大直径的2/5。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螺钉的头部的厚度范围为不大于3.6mm。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螺钉的头部的厚度为1.1mm。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螺钉的头部的最大直径为5.5mm。优选的,从头部向尾部方向,所述螺钉的螺纹的直径逐渐变小。优选的,所述螺钉的头部设有十字槽。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步骤如下:1、找到需修补的车轮胎,将车轮胎上的刺扎创口旋转至可修补位置,检查刺扎创口中是否有扎入的异物,如有则拔出异物;2、使用活化剂或溶剂清洗创口,然后将补胎的螺钉的尾部对准刺扎创口,使用工具配合十字槽,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工具从而带动螺钉的头部、胶膜层和螺钉的尾部,螺钉的尾部带有光滑的弧面型头部的圆柱结构,并沿着创口的路径不断挤入至刺扎创口内,形成了一种三明治结构,胎体与钉子之间夹着胶膜层;拧入过程中,活化剂或溶剂不仅起润滑作用,同时也将胶膜表面溶化,起到活化作用,有利于胶膜与胎体的粘接,继续拧入,直至螺钉的头部的外端面与车轮胎的外表面齐平或者螺钉的头部的外端面陷入至车轮胎的外表面内;3、随着时间增长,胶膜层的粘接力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使得钉子与胎体结合成一个整体。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利用前端的导引头刺入创口,利用螺丝刀拧入,在拧入过程中,穿越胎体的钢丝网,形成了极强的咬合关系,同时螺牙是楔入胎体的,胶膜层在孔洞内部翻滚,迁移,随机填补内部空缺,并堵住螺牙谷,使气体失去泄露通道,达到填补创口防止漏气的作用。2.本专利技术无需拆卸轮胎,只要找到创口,修补者即可使用起子拧入即可完成补胎,无需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随时修理,方法简单,价格便宜,补胎速度快,密封性好,是一种快速、简单、低成本的补胎工具。3.本专利技术从轮胎外表堵住创口,防止了其他异物从创口进入的可能,提高了补胎的可靠性。4.本专利技术除了使用简便外,还密封了轮胎创口,保护了钢丝层不受锈蚀,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和修补的可靠性。5.本专利技术封堵了轮胎创口,即使小概率出现泄漏,也不会快速泄漏,从而减少爆胎风险。6.本专利技术的胶膜层的粘接力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强,钉子与胎体结合成一个整体。7.本专利技术在胎肩修补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是现有技术中,唯一可靠修补胎肩的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拧入车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螺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螺钉;2、胶膜层;3、螺钉尾部;4、螺钉头部;5、螺杆;6、螺纹;7、车轮胎;8、轮胎钢丝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包括一螺钉1,参见图4所示,所述螺钉1的螺杆5表面设有具有粘性的胶膜层2,所述胶膜层2从螺钉的头部向螺钉2的螺杆区域延伸,所述胶膜层2的内表面与螺钉1的螺杆5表面粘合。本实施例中,所述螺钉头部4呈圆台形结构,外表面的直径大于内表面的直径。本实施例中,所述螺钉头部4的厚度为1.1mm、1.3mm或1.5mm,将螺钉头部4变薄,进一步增加了螺纹的长度,提高了修补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螺钉1的头部的外表面的最大直径(即圆台形结构的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螺钉,所述螺钉的螺杆表面设有具有粘性的胶膜层,所述胶膜层的内表面与螺钉的螺杆表面粘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螺钉,所述螺钉的螺杆表面设有具有粘性的胶膜层,所述胶膜层的内表面与螺钉的螺杆表面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螺杆尾部为带有光滑的弧面型头部的圆柱结构,圆柱结构直径大小范围为2~3mm,高度大小范围为2~5mm,形成为螺钉的导引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头部呈圆台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头部的最大直径比螺纹的最大直径大0.5~1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头部的最大直径范围为5~9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头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螺钉的头部的最大直径的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免扒胎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头部的厚度为1.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秀庚
申请(专利权)人:史秀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