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969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工作站(2),其被设置用于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范围中实施至少一个工作过程,包括:至少一个在用户侧的、可运动的运输车(5),该运输车包括框架结构(6),其包括接纳装置(8),其包括被设置用于在框架结构(6)内接纳粉末模块(4)的接纳室(8a),框架结构(6)包括至少两个框架结构段(6a,6b),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在竖直地定向的运动方向上可运动,运输车(5)包括至少一个机动的升降装置(7),其被设置用于产生使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第二框架结构段(6b)运动的升降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本申请是2017年11月30日所提出的申请号为201711236101.9、专利技术名称为“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工作站,工作站被设置用于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范围中实施至少一个工作过程。
技术介绍
用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系统基本上是已知的。相应的系统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站,它们分别被设置用于在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的范围中实施至少一个工作过程。已知,在系统的不同的工作站之间输送粉末模块,例如建造模块,这些粉末模块界定了在其中实施三维物体的实际的添加建造的建造室。为了输送相应的粉末模块,建议使用运输车,运输车具有接纳要输送的粉末模块可能的接纳结构。为了将在相应的运输车侧的可能的接纳结构中接纳的粉末模块从相应的运输车转送到相应的工作站处或中或反向地转送,要将运输车对接到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上。相应的运输车在相应的工作站侧的壳体结构上的对接过程有时是复杂的。>此外,运输车的操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作站(2),所述工作站(2)被构造为使用由运输车(5)供应给所述工作站(2)的粉末模块(4)执行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相关的至少一个工作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2)包括:/n壳体结构(3);/n第一固定装置(9),所述第一固定装置(9)被构造成在所述运输车(5)移动到预对接位置时将运输车(5)固定到所述壳体结构(3),所述运输车包括框架结构(6)以及升降装置(7),所述升降装置(7)被构造为至少提升所述框架结构(6)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所述第一框架结构段(6a)包括具有接纳室(8a)的接纳装置(8),所述接纳室(8a)被构造为接纳粉末模块(4);/n第一检测装置(11),...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19 DE 102016124876.21.一种工作站(2),所述工作站(2)被构造为使用由运输车(5)供应给所述工作站(2)的粉末模块(4)执行与添加式地制造三维物体相关的至少一个工作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2)包括:
壳体结构(3);
第一固定装置(9),所述第一固定装置(9)被构造成在所述运输车(5)移动到预对接位置时将运输车(5)固定到所述壳体结构(3),所述运输车包括框架结构(6)以及升降装置(7),所述升降装置(7)被构造为至少提升所述框架结构(6)的第一框架结构段(6a),所述第一框架结构段(6a)包括具有接纳室(8a)的接纳装置(8),所述接纳室(8a)被构造为接纳粉末模块(4);
第一检测装置(11),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被构造成检测已经被移动到所述预对接位置并由所述第一固定装置(9)固定的所述运输车(5);
第二检测装置(12),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2)被构造为检测已经被提升到预转送位置的所述第一框架结构段(6a),当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检测到所述运输车(5)已经被移动到所述预对接位置和/或已经被所述第一固定装置(9)固定时,所述升降装置(7)提升所述第一框架结构段(6a);以及
第二固定装置(13),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3)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框架结构段(6a)已经被所述升降装置(7)提升时将所述运输车(5)固定在转送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9)被构造为将所述框架结构(6)从所述预转送位置横向移至所述转送位置,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3)将所述运输车(5)固定在所述转送位置,当所述运输车(5)处于所述转送位置时,所述粉末模块(4)可从所述运输车(5)转送到所述工作站(2)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站(2),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输轨道,所述运输轨道被构造成接纳所述粉末模块(4),所述粉末模块(4)可沿着所述运输轨道移动到所述壳体结构(3)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作站(2),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结构(3)包括第一支承装置(15),所述第一支承装置(15)被构造为与第二支承装置(14)共同作用,所述第二支承装置(14)限定所述运输车(5)的所述接纳装置(8)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承装置(15)和所述第二支承装置(14)一起提供在所述运输撤(5)和所述壳体结构(3)之间延伸的运输轨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站(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装置(14)被构造为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可运动地支承所述粉末模块(4),所述第一位置包括被接纳在所述接纳室(8a)中的所述粉末模块(4),所述第二位置包括从所述接纳室(8a)和/或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段(6a)伸出的所述粉末模块(4)。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站(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9)包括调节元件(10a),所述调节元件(10a)与固定元件(9a)可运动地耦联。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站(2),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包括声学的检测元件、电的检测元件、光学的检测元件或接触式的检测元件;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2)包括声学的检测元件、电的检测元件、光学的检测元件或接触式的检测元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站(2),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3)包括第一固定装置(13a),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3a)被构造为与所述运输撤(5)的第二固定装置(13b)共同作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站(2),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3a)和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3b)分别包括形状配合元件,所述形状配合元件被构造为使所述第一框架结构段(6a)相对于所述壳体结构(3)对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霍夫曼J·斯坦贝格尔P·布鲁克纳
申请(专利权)人:CL产权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