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简登照专利>正文

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68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的改良,其中,散热板(2)上制设有一曲折的槽道(20)及散热孔(21),恰可使散热弯管(1)装设在槽道(20)中,与散热板(2)密切贴合,固定板(3)锁固在散热板(2)上。可使散热弯管(1)与散热板(2)间呈现接触良好的定位状态,进而获得良好的热传导效果,提高散热效率。具有结构简单、定位准确、安装简便、散热效率高等特点。适于各种类型的冰热开饮机广泛装设。(*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常用的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在一散热板(40)的表面贴设一散热弯管(41),然后以予定数目的压条(42)压附在散热弯管(41)的一侧,并分别由螺丝(43)与散热板(40)锁固结合,这样,散热弯管(41)即可定位在散热板(40)与各压条(42)之间,不致脱离、掉落,且散热弯管(41)经热交换所吸收的热量,也可通过与散热板(40)的接触,进行热传导作用,而产生散热效果。但是,因该散热弯管(41)多呈园管状,与散热板(40)在横向的接触仅为点状接触,参阅图2所示,也即,散热弯管(41)与散热板(40)的所有接触部分的集合,在纵向上也仅是一线状接触,因接触面积很少,所以得到的散热效果不佳,只好另以热辐射及热对流的方式,通过散热板(40)上所开设的对流孔(400)与外界空气进行散热、对流动作,可是,由热传方式而言,辐射与对流的效果远不及传导作用。另外,为能增加散热弯管(41)与散热板(40)间的接触面积,散热弯管(41)多制作成细条状,便形成具有相当挠性的构件,极易因外力作用而造成弯折,这样,当各压条(42)压制散热弯管(41),使其定位在散热板(40)上时,便会因各压条(42)两端锁固的力量不均匀,造成散热弯管(41)在上、下两端或其他不被各压条(42)所压制的位置,翘起、弯折,而与散热板(40)无法确实接触,所以传导效果不好,散热效率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获致极佳的热传导效果,提高散热效率的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主要是将一散热弯管装设在一散热板的一侧面上,再将一固定板锁固在散热板上,其中,散热板上依散热弯管的大小、长度及形状制作有一相当的槽道,该槽道的每一段弯折部分处,开设有予定数目的散热孔。另外,槽道的深度可与散热弯管的管径相当。另外,固定板上可对应散热板上所设的槽道,亦制作有一配合槽道。本技术在散热板上形成有弯折的槽道,予以包复、卡合散热管,使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助热传导的进行,并因固定板上亦具有互相对应的槽道,可使散热弯管的表面全数用以传导散热,获得极佳的热传导效果,提高了散热效率。具有结构简单、定位准确、安装简便、散热效率高等特点。适于各种类型的冰热开饮机广泛装设。 附图说明图1为常用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立体图。图2为常用冰热开饮机散热部横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组装后横向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纵向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纵向组装前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一散热弯管(1)、一散热板(2)及一固定板(3)所构成,其中,因散热弯管(1)与常用结构相同,在此不多言赘述。至于散热板(2),是在其内侧表面上制作有一曲折的槽道(20),在该槽道(20)的每一段曲折部份间,开设有予定数目的散热孔(21)(其大体上可制作成圆孔、方孔或蜂巢状的开孔等),其中,槽道(20)的长度、大小及形状均制作与散热弯管(1)相当,藉此,散热弯管(1)即可密切贴合地装设在槽道(20)中,然后将平整状的固定板(3)藉由螺丝(30)锁固的方式,固定在散热板(2)上,这样散热弯管(1)即可定位在散热板(2)及固定板(3)之间,不致脱离、掉落。参阅图4所示,因散热板(2)上所设的槽道(20)的深度,与散热弯管(1)的管径相当,所以,散热弯管(1)在装设时,即会完全深入槽道(20)中,因此,散热弯管(1)便可受到槽道(20)的卡制,以获致良好的定位效果,而且,槽道(20)在制作时,特别将其大小、长度及形状均制作与该散热弯管(1)相当,换句话说,一旦当散热弯管(1)装设在槽道(20)中后,散热弯管(1)即约有一半的表面积与散热板(2)完全贴合接触,这样,其接触面积自是大为提高,相对地,其热传导的效果亦随之升高,而且,再配合散热板(2)上所设的各散热孔(21)的对流、散热动作,即可使散热弯管(1)因交换后所产生的热空气,迅速地由各散热孔(21)流出至外界大气中,以有助散热的进行,所以,本技术因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形成良好的热传导效果,及利用各散热孔(21)快速的对流效果,而获致极高的散热效率。参阅图6所示,本技术的另一个较佳可行实施例,是可将固定板(3)的一侧表面上,依散热弯管(1)的大小、长度及形状,制作有一配合槽道(31)与散热板(2)上所设的槽道(20)互相对应,而且,该槽道(20)与配合槽道(31)的深度更可制作为散热弯管(1)管径的二分之一,这样,当散热板(2)及固定板(3)依前述方式对应结合,予以固定散热弯管(1)时,散热弯管(1)恰可分别卡装在散热板(2)上所设的槽道(20)及固定板(3)上所设的配合槽道(31)中,如图5所示,换句话说,散热弯管(1)的外表面积恰与散热板(2)及固定板(3)完全接触,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实施状态中,散热弯管(1)经热交换所吸收的热量,即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完全地排出,其散热效率可大为提高,况且,因散热弯管(1)完全地被槽道(20)及配合槽道(31)包复,更不致产生翘起、弯折的情形,所以散热弯管(1)的定位效果,亦有长足的进步。权利要求1.一种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主要是将一散热弯管(1)装设在一散热板(2)的一侧面上,再将一固定板(3)锁固在散热板(2)上,其特征在于散热板(2)上依散热弯管(1)的大小、长度及形状制作有一相当的槽道(20),该槽道(20)的每一段弯折部分处,开设有予定数目的散热孔(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槽道(20)的深度可与散热弯管(1)的管径相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板(3)上可对应散热板(2)上所设的槽道(20),亦制作有一配合槽道(31)。专利摘要一种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的改良,其中,散热板(2)上制设有一曲折的槽道(20)及散热孔(21),恰可使散热弯管(1)装设在槽道(20)中,与散热板(2)密切贴合,固定板(3)锁固在散热板(2)上。可使散热弯管(1)与散热板(2)间呈现接触良好的定位状态,进而获得良好的热传导效果,提高散热效率。具有结构简单、定位准确、安装简便、散热效率高等特点。适于各种类型的冰热开饮机广泛装设。文档编号F25D23/12GK2204403SQ9422156公开日1995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6日专利技术者简登照 申请人:简登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热开饮机散热部结构,主要是将一散热弯管(1)装设在一散热板(2)的一侧面上,再将一固定板(3)锁固在散热板(2)上,其特征在于散热板(2)上依散热弯管(1)的大小、长度及形状制作有一相当的槽道(20),该槽道(20)的每一段弯折部分处,开设有予定数目的散热孔(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登照
申请(专利权)人:简登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