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62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及其装置。属于零部件修复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构建标准模型;测量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比较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与标准模型得出缺失模型;按照缺失模型3D打印修补零件差异部位。装置包括:识别模块:获取待修复零件的表面参数;存储模块:录入并存储标准模型表面参数;对比模块:对比标准模型参数和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得出缺失模型并发送至执行模块;执行模块:根据缺失模型修补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零件修复时间长、操作不便的问题,大大缩短了修复零件的时间。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air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零件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及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3D打印具高效成形复杂的结构、实现一体化、成品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等优点。尤其是金属3D打印,在缩短新产品研发及实现周期等方面的作用显著。激光/结构光3D扫描在目前的零部件加工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常用于测量零件尺寸和零件反向工程。并且,在地貌测绘,数字城市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生产过程中,设备的零部件损坏一般是直接更换,保证效率。但是对于一些精度较高不常更换的零件或者比较昂贵零件,出于成本考虑,一般不设置配件;并且对于昂贵的零件,厂家收到订单之后才会开始生产,交付周期长并且价格高;导致零件的等待时间长,影响生产的进行。有些领域,会采用手工修复,例如冲压模具的修复经常采用手动焊接加打磨或者精加工方式,既需要较长的检查修复时间,又需要技工有好的经验去判断大致的缺失情况,并且复杂零件有很多地方,打磨工具操作不便,不方便修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零件修复时间长、操作不便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标准模型;获取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比较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与标准模型得出缺失模型;按照缺失模型3D打印修补零件差异部位。一种零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模块:获取待修复零件的表面参数;存储模块:录入并存储标准模型表面参数;对比模块:对比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和标准模型参数得出缺失模型并发送至执行模块;执行模块:根据缺失模型修补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为:将待修复工件与标准模型对比,得出缺失模型,再进行自动修复。修复可以通过3D打印自动完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待修复模型和标准模型的对比,在利用3D打印等自动修复方式进行修复,高效稳定,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同时自动修复的方式,可以防止人为误差,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节省了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缺失模型得出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修复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标准模型;S2:测量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S3:比较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与标准模型得出缺失模型;S4:按照缺失模型3D打印修补零件差异部位。其中,步骤S1和S2可以互换,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待修复模型和标准模型的对比,获得缺失部分的模型并进行修补,获取时,可以使用已公开的常用的3D模型对比算法。也可以通过在标准模型上设置多个标记点;获取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后,没有被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覆盖的标记点和待修复零件表面与标准模型之间的差异点构成的模型即为缺失模型,标记点之间间隔应当足够小以保证精度。在得出缺失模型之后,利用3D打印完成修补,不受加工方式的限制,可以高效稳定的完成修补。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判断和操作,人为误差小,效率高,对于一些人工不方便企及的,也可以进行修复。在具体使用时,获取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的方式为激光扫描或者结构光扫面。目前,这两种方式,获取零件表面参数更为效率,精确,更适于本方法的使用。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零件修复方法还包括对修补后的零件做车削、打磨、抛光等精加工处理。目前,3D打印时,相对于高精度的数控车床,精度上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在加工时,可以额外多加工一些,预留一定的加工余量,再由数控车床去除,使修复后的产品达到与数控车床同样的精度。加工余量可以覆盖部分并未受损的表面,以便加工。对于一些发生变形而非磨损的零件来说,本来就是要进行多余部分加工的,更适于加工一些余量。3D打印是增材制造,如果零件的受损部分不牢固,可能导致加工之后的缺失部分仍然容易脱落,因此,在测量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之前,清除待修复零件待修复零件表面脆弱部分。一般可根据经验做部分切割或者表面打磨,可以保证增材基础的牢固,保证修复后零件的稳固。另一方面,上述方法中还涉及可一种零件修复装置,包括:识别模块:获取待修复零件的表面参数;存储模块:录入并存储标准模型表面参数;对比模块:对比标准模型参数和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得出缺失模型并发送至执行模块;执行模块:根据缺失模型修补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对比模块分别与识别模块、存储模块和执行模块连接;先通过存储模块录入标准模型,再通过识别模块获取待修复零件的表面参数,再由对比模块对标准模型和表面参数进行对比,确定缺失的部分,并发送至执行模块,执行模块再根据缺失模型修补待修复模型。标准模型可以通过3D设计模型得到,此时识别模块应当与存储模块连接,获取后的模型以三角面片或自由曲面模型形式存在。数据录入和存储是常见的存储模块的功能。对比模块对比时,通过获取的待修复零件的表面参数,与对比模块进行对比,形成缺失部分的3D模型。执行模块再根据缺失部分的3D模型进行修补。目前,比较适合的高效的识别方式为激光/结构光3D扫描识别。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模块为修补方式为3D打印修复。零件的磨损或变形部分往往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3D打印具有高效、结构适应能力强的优点,可直接在待修复零件上直接加工缺失模型,进而使整个修补过程变得更高效、准确。在装置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执行模块和对比模块之间设有增量模块,所述增量模块在补上缺失模型的待修复零件的表面增加加工余量模型,3D打印时同时加工缺失模型和加工余量模型。即执行模块在3D打印完缺失模型之后,又在修补部分及其附近的部分多打印了一层材料,这样可以数控加工进行精加工,保证最终修复后的精度。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构建标准模型;/n测量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n比较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与标准模型得出缺失模型;/n按照缺失模型3D打印修补零件差异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标准模型;
测量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
比较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与标准模型得出缺失模型;
按照缺失模型3D打印修补零件差异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的方式为激光/结构光3D扫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修补后的零件做精加工处理,3D打印时,预留加工余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量待修复零件表面参数之前,清除待修复零件待修复零件表面脆弱部分。


5.一种零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哲崔荣熊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云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