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线氢气零气发生器一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氢气零气发生器一体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在线氢气零气发生器一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线监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广泛使用的是基于气相色谱的GC-FID法。由于监测系统采用氢气、零级空气同氧气共同燃烧实现分析工作,所以对于VOCs监测系统来说,氢气和零级空气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零级空气又简称零气。目前市场上通常配备分开设置的氢气发生器和零级空气发生器,故它们不仅体积大而且成本也高,其中,零级空气发生器又简称零气发生器。另查有专利号ZL201821863473.4、授权公告日期2019年8月16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该专利文献虽然公开了一种氢气零气空气发生器一体机。但是无论是传统的分开设置的氢气发生器和零气发生器还是专利号ZL201821863473.4所公开的一体机,综合概述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对于氢气发生器部分:除水过滤装置多采用变色硅胶(氯化钴)脱水,维护周期约1周,露点大概在-30℃左右,电解池内的水纯净度要求高而导致增加了运维难度;2.对于零气发生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线氢气零气发生器一体系统,包括CPU、设置在同一壳体内的氢气发生器和零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n所述氢气发生器包括水箱、水泵、储水罐、电解池、第一汽水分离器、双管变压吸附装置、缓冲罐,其中,所述水箱通过管路经水泵后与所述储水罐的第一输入端连通,储水罐的输出端与电解池连通,电解池的第一输出端依次经第一汽水分离器、双管变压吸附装置后与所述缓冲罐连通,缓冲罐出气口连接有氢气出气管,以及,电解池的第二输出端与储水罐的二输入端连通,第一汽水分离器的排水口与储水罐的第三输入端连通;/n所述零气发生器包括第二汽水分离器、双管变压吸附装置、储气罐、脱烃催化炉、过滤器,第二汽水分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氢气零气发生器一体系统,包括CPU、设置在同一壳体内的氢气发生器和零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氢气发生器包括水箱、水泵、储水罐、电解池、第一汽水分离器、双管变压吸附装置、缓冲罐,其中,所述水箱通过管路经水泵后与所述储水罐的第一输入端连通,储水罐的输出端与电解池连通,电解池的第一输出端依次经第一汽水分离器、双管变压吸附装置后与所述缓冲罐连通,缓冲罐出气口连接有氢气出气管,以及,电解池的第二输出端与储水罐的二输入端连通,第一汽水分离器的排水口与储水罐的第三输入端连通;
所述零气发生器包括第二汽水分离器、双管变压吸附装置、储气罐、脱烃催化炉、过滤器,第二汽水分离器输出端依次经双管变压吸附装置、储气罐、脱烃催化炉后与过滤器连通,过滤器输出端连接有零气出气管;
所述CPU与一上位机连接;
在氢气发生器处理中还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电解后的气体先经过第一汽水分离器过滤大部分液态水之后进入双管变压吸附装置,所述双管变压吸附装置包括用于相互切换形成高压、低压的第一管和第二管,在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内均安装有分子筛柱,此时,使第一管和第二管轮流高低压切换保持其中一根管高压吸附水以及另一个管低压释放水,高压条件为压强大于等于5bar,低压指压强为正常大气压,其中,在第一管和第二管中,在一根管处于高压吸附时另一根管则进行低压释放并保持轮流切换,两根管间隔7-9分钟切换一次,轮流切换工作5-8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氢气零气发生器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各一端通过一进气排气切换管路连接,在该进气排气切换管路上设有用于输入气体的双管变压吸附进气口,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另一端通过一出气切换管路连接,以及,在该出气切换管路上设有用于往外排出气体的双管变压吸附出气口;
在氢气发生器中,双管变压吸附装置通过双管变压吸附进气口与第一汽水分离器连接,双管变压吸附装置通过双管变压吸附出气口与缓冲罐连接;
在零气发生器中,双管变压吸附装置通过双管变压吸附进气口与第二汽水分离器连接,双管变压吸附装置通过双管变压吸附出气口与储气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线氢气零气发生器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排气切换管路包括分别与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相应端连接的进气管路,在该进气管路上对称安装有用于控制第一管进气的第一管进气阀、用于控制第二管进气的第二管进气阀,所述双管变压吸附进气口开设在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陈国豪,郭小华,邓国顺,万紫娟,栗海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怡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