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勾状结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电极
本专利技术属于肿瘤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勾状结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电极。
技术介绍
临床上,膀胱肿瘤为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位居泌尿系肿瘤前列,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由于膀胱肿瘤复发率较高,往往需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治疗,而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可反复性差,已逐渐被淘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反复性强、几无手术死亡率、并能保留膀胱排尿功能,已逐渐取代了开放手术,成为膀胱表浅非浸润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使用的膀胱肿瘤电切设备基本为等离子电切设备,有环状、铲状、针状、纽扣状等,但目前临床最主要、最常用的为环状电极。环状电极已流行多年,它具有操作方便,切除效率高的特点。1、现有的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电极在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时,需要改变电切电极的角度方向,常规操作为转动尿道导管实现电切电极的角度方向变更,在实际操作中,该操作易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勾状结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表光滑无尖锐凸起状结构的尿道导管(1),所述尿道导管(1)的内部设置有窥镜管(2)和电极导管(3),所述窥镜管(2)粘接在所述尿道导管(1)的内壁一侧,所述电极导管(3)设置在所述尿道导管(1)的内壁另一侧,所述窥镜管(2)和所述电极导管(3)在尿道导管(1)内部呈轴对称安装:/n所述窥镜管(2)置入膀胱内的一端固定有内窥镜(21),所述内窥镜(21)的外表面固定有弧状结构的镜片,且镜片为透明的防水构件,所述内窥镜(21)的内部固定有微型摄像头,所述窥镜管(2)内部的微型摄像头连接有传输线缆(22),所述传输线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勾状结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表光滑无尖锐凸起状结构的尿道导管(1),所述尿道导管(1)的内部设置有窥镜管(2)和电极导管(3),所述窥镜管(2)粘接在所述尿道导管(1)的内壁一侧,所述电极导管(3)设置在所述尿道导管(1)的内壁另一侧,所述窥镜管(2)和所述电极导管(3)在尿道导管(1)内部呈轴对称安装:
所述窥镜管(2)置入膀胱内的一端固定有内窥镜(21),所述内窥镜(21)的外表面固定有弧状结构的镜片,且镜片为透明的防水构件,所述内窥镜(21)的内部固定有微型摄像头,所述窥镜管(2)内部的微型摄像头连接有传输线缆(22),所述传输线缆(22)贯穿所述窥镜管(2)的一端连接有外部的成像设备;
所述尿道导管(1)的内部还设置有套设在所述电极导管(3)外壁的留置装置(4),所述留置装置(4)包括两个弧形支撑条(41),所述两个弧形支撑条(41)与所述电极导管(3)同心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极导管(3)外壁两侧,所述两个弧形支撑条(41)一侧端面与窥镜管(2)接触粘接,另一侧端面与所述尿道导管(1)的内壁接触粘接,所述支撑条(41)与所述尿道导管(1)之间的夹层内浇筑有支撑件(42),所述支撑条(41)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电极导管(3)外径相匹配的滑道(43),所述电极导管(3)与所述支撑条(41)通过所述滑道(43)滑动连接;
所述电极导管(3)的内部两端对称固定有中空的轴承(31),两组所述轴承(31)的内部贯穿有线缆导管(32),所述线缆导管(32)置入膀胱内的一端连接有勾状结构的电切电极(33),所述电切电极(33)的尾部固定有凸起的电极卡柱(36),所述线缆导管(32)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电极卡柱(36)相匹配的电极卡槽(35),所述电切电极(33)与所述线缆导管(32)之间通过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浩,张海梁,叶定伟,瞿元元,田熙,艾合,马春光,汪宇晨,朱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