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评估右向左分流诱发胸腔负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509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估右向左分流诱发胸腔负压的方法,该方法为将橡胶软管的一端连接压力刻度表,另一端连接注射器套管的乳头端,得到吹气量表装置,运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第一次监测在患者静息状态下,第二次监测时辅以一次Valsalva动作,第三次监测时嘱患者深吸气后,用嘴包住吹气量表装置的注射器套管的开口端,吹气至压力刻度表指示的压力值为40mmHg以上,三次监测中均将生理盐水激活剂弹丸式推注至患者肘前静脉中,据三次监测结果评估患者有无右向左分流及分流等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检测右向左分流的阳性率,检测出更高分流等级的右向左分流,提高发泡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假阴性。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oracic negative pressure induced by right to left shu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评估右向左分流诱发胸腔负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评估右向左分流的脑血流动力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评估右向左分流诱发胸腔负压的方法。
技术介绍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卵圆窝处原发隔与继发隔未能融合留下的小裂隙,在胎儿时期是正常的血流通道,一般在胎儿出生后第1年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大约有25%成年人存在卵圆孔未闭。由于未闭的卵圆孔为一潜在的裂隙,呈叠瓦状结构,当胸腔及右心房压力增加时,潜在的裂隙会在右心房与左心房之间形成一个异常血流通道,即右向左分流,因此在检查过程中运用诱发动作可一过性升高胸腔及右心房压力,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右向左分流被认为是隐源性脑卒中、减压病及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发现卵圆孔未闭并进行封堵治疗可能有益于这些患者。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是目前临床用于检测右向左分流最常用且简便的方法。该试验是在患者肘前静脉弹丸式推注激活的生理盐水,分别在一次静息状态与两次Valsalva动作时监测大脑中动脉有无微泡信号出现,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且根据出现微泡信号的数量评估右向左分流的等级。但由于一部分患者配合不佳,Valsalva动作不到位,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或者低估右向左分流的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评估右向左分流诱发胸腔负压的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Valsalva动作比较,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吹气量表装置进行的吹气动作,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检测右向左分流的阳性率,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出更高分流等级的右向左分流,提高发泡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假阴性,为临床隐源性卒中、减压病及偏头痛等患者寻找病因学依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评估右向左分流诱发胸腔负压的方法,该方法为:S1、吹气量表装置的组装:将橡胶软管的一端连接压力刻度表,另一端连接注射器套管的乳头端,得到吹气量表装置;S2、配制生理盐水激活剂:在无菌的条件下,于患者肘前静脉留置型号为18G的留置针,将所述留置针连接三通管,用注射器a先抽取9mL生理盐水后,抽取1mL的生理盐水袋中无菌空气,然后将注射器a连接至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并回抽患者一滴血液,将注射器b连接至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打开三通管的开关后,在所述注射器a和注射器b之间来回推注20次,将所述生理盐水、无菌空气和患者血液混合成含微泡的混悬液,得到生理盐水激活剂;S3、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的大脑中动脉依次进行三次监测,每次监测间隔2min,三次监测过程中均需将S2中得到的生理盐水激活剂呈弹丸式推注至患者肘前静脉内;第一次监测在患者静息状态下进行,第二次监测时患者辅以一次Valsalva动作,第三次监测是在患者深吸气后用嘴包住S1中得到的吹气量表装置中的注射器套管的开口端,吹气至所述压力刻度表指示的压力值为40mmHg以上进行监测,根据三次监测结果评估患者有无右向左分流及分流等级。本专利技术依次进行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和吹气状态下的监测,有利于判断不同胸腔负压状态下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并且第三次监测时采用了吹气量表装置,能提高右向左分流的检出率;当吹气压力达到40mmHg时右心房压力高于Valsalva动作时的右心房压力,更有利于检测出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右向左分流,吹气压力低于40mmHg,达不到有效诱发胸腔负压的效果。优选地,S1中所述注射器套管为容量为5mL,开口端大小合适,便于检查者用嘴包住。优选地,S2中所述注射器a和注射器b的容积均为10mL。优选地,S2中推注的速率为3.0cm/s~3.5cm/s。优选地,S3中三次监测过程中推注至患者肘前静脉内生理盐水激活剂的用量均为10mL。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Valsalva动作监测大脑中动脉有无微泡信号出现,评估患者有无右向左分流的方法相比较,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吹气量表装置进行的吹气动作,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检测右向左分流的阳性率,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出更高分流等级的右向左分流,提高发泡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假阴性,为临床隐源性卒中、减压病及偏头痛等患者寻找病因学依据。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吹气量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患者在静息状态时的大脑中动脉的多普勒频谱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患者在一次Valsalva动作时的大脑中动脉的多普勒频谱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患者在运用吹气量表装置吹气时的大脑中动脉的多普勒频谱图。附图标记说明:1—橡胶软管;2—压力刻度表;3—注射器套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用于评估右向左分流诱发胸腔负压的方法,该方法为:S1、吹气量表装置的组装:将橡胶软管1的一端连接压力刻度表2,另一端连接注射器套管3的乳头端,得到吹气量表装置;所述注射器套管为容量为5mL的灭菌一次性注射器套管,选择容量为5mL的灭菌一次性注射器套管,开口端大小合适,便于检查者用嘴包住;S2、配制生理盐水激活剂:在无菌的条件下,于患者肘前静脉留置型号为18G的留置针,将所述留置针连接三通管,用注射器a先抽取9mL生理盐水后,抽取1mL的生理盐水袋中无菌空气,然后将注射器a连接至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并回抽患者一滴血液,将注射器b连接至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打开三通管的开关后,以3.0cm/s~3.5cm/s的速率在所述注射器a和注射器b之间来回推注20次,将所述生理盐水、无菌空气和患者血液混合成含微泡的混悬液,得到生理盐水激活剂;所述注射器a和注射器b的容积均为10mL;S3、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的大脑中动脉依次进行三次监测,每次监测间隔2min,三次监测过程中均需将10mL的S2中得到的生理盐水激活剂呈弹丸式推注至患者肘前静脉内;第一次监测在患者静息状态下进行,第二次监测时患者辅以一次Valsalva动作,第三次监测是在患者深吸气后用嘴包住S1中得到的吹气量表装置中的注射器套管3的开口端,吹气至所述压力刻度表2指示的压力值为40mmHg以上进行监测,根据三次监测结果评估患者有无右向左分流及分流等级。本实施例依次进行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和吹气状态下的监测,有利于判断不同胸腔负压状态下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并且第三次监测时采用了用了吹气量表装置,能提高右向左分流的检出率;当吹气压力达到40mmHg时右心房压力高于Valsalva动作时的右心房压力,更有利于检测出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右向左分流,吹气压力低于40mmHg,达不到有效诱发胸腔负压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微泡分级的标准为:注射生理盐水激活剂20s内观察大脑中动脉的微泡(MB)数量。阴性:0个微泡;小量右向左分流:1~10个微泡;中量右向左分流:11~25个微泡;大量右向左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评估右向左分流诱发胸腔负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nS1、吹气量表装置的组装:将橡胶软管(1)的一端连接压力刻度表(2),另一端连接注射器套管(3)的乳头端,得到吹气量表装置;/nS2、配制生理盐水激活剂:在无菌的条件下,于患者肘前静脉留置型号为18G的留置针,将所述留置针连接三通管,用注射器a先抽取9mL生理盐水后,抽取1mL的生理盐水袋中无菌空气,然后将注射器a连接至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并回抽患者一滴血液,将注射器b连接至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打开三通管的开关后,在所述注射器a和注射器b之间来回推注20次,将所述生理盐水、无菌空气和患者血液混合成含微泡的混悬液,得到生理盐水激活剂;/nS3、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的大脑中动脉依次进行三次监测,每次监测间隔2min,三次监测过程中均需将S2中得到的生理盐水激活剂呈弹丸式推注至患者肘前静脉内;第一次监测在患者静息状态下进行,第二次监测时患者辅以一次Valsalva动作,第三次监测是在患者深吸气后用嘴包住S1中得到的吹气量表装置中的注射器套管(3)的开口端,吹气至所述压力刻度表(2)指示的压力值为40mmHg以上进行监测,根据三次监测结果评估患者有无右向左分流及分流等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评估右向左分流诱发胸腔负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S1、吹气量表装置的组装:将橡胶软管(1)的一端连接压力刻度表(2),另一端连接注射器套管(3)的乳头端,得到吹气量表装置;
S2、配制生理盐水激活剂:在无菌的条件下,于患者肘前静脉留置型号为18G的留置针,将所述留置针连接三通管,用注射器a先抽取9mL生理盐水后,抽取1mL的生理盐水袋中无菌空气,然后将注射器a连接至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并回抽患者一滴血液,将注射器b连接至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打开三通管的开关后,在所述注射器a和注射器b之间来回推注20次,将所述生理盐水、无菌空气和患者血液混合成含微泡的混悬液,得到生理盐水激活剂;
S3、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的大脑中动脉依次进行三次监测,每次监测间隔2min,三次监测过程中均需将S2中得到的生理盐水激活剂呈弹丸式推注至患者肘前静脉内;第一次监测在患者静息状态下进行,第二次监测时患者辅以一次V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品晶肖蕾李艳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