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60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心脏造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医用三通接头、第二医用三通接头,第一医用三通接头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二接口连接第一管体,第一管体远离第二接口一端分支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捏合部和第二捏合部分别控制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开启和关闭;第二医用三通接头包括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为均匀圆周阵列设置,第四接口和第三接口通过第二管体接通,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分别连接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连接,简化了装置连接步骤,降低在步骤繁琐的连接过程中造影剂被污染的医疗安全风险,同时也减少注射器使用量。

An auxiliary device of echocardiography for right heart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超声心动图心脏造影
,具体为一种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造影检查技术是诊断心内及肺内分流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中使用的造影剂微泡主要依靠人为操作制作而成:采用2个10毫升注射器(分别装载9毫升生理盐水和1毫升空气),再用三通开关连接;来回往复推注注射器20次进而将生理盐水和空气充分混合形成右心声学造影所需的造影剂微泡,每位病人都需要注射5次造影剂微泡才能完成整个检查。目前所存在的问题:1、部分医院为避免造影剂被污染的医疗安全问题,每次注射完造影剂微泡后都不便再用原来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会在检查前准备好整个检查过程所需的6支预先抽好生理盐水和空气的注射器,所以每一位病人做一次造影检查至少需要用到7个注射器,造成注射器使用量多的问题;2、目前注射器和三通开关之间均是通过螺纹连接,步骤多,连接过程容易碰触无菌注射器或三通接口,导致造影剂被污染的医疗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辅助装置,解决了解决以下问题:检查过程中使用注射器量过多以及需要多次拆装注射器,步骤繁琐,且容易造成造影剂被污染。(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捏合部,第二捏合部,第一医用三通接头,第二医用三通接头,所述第一医用三通接头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外接注射针头,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远离第二接口一端分支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且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经过第一捏合部和第二捏合部,以使第一捏合部和第二捏合部分别控制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二医用三通接头设置在靠近第三接口一侧,所述第二医用三通接头包括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所述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为均匀圆周阵列设置,且所述第四接口和第三接口通过第二管体接通,所述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分别连接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所述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分别与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均为软管。优选地,所述第一捏合部包括固定台、卡块和弹簧,所述固定台顶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固定台中部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横向贯穿容纳腔,所述第一支管穿透容纳孔,所述卡块设置在容纳腔内,可相对于固定台拉起开启第一支管,并通过弹簧复位进而关闭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捏合部与第一捏合部结构相同。优选地,所述卡块顶部设有提手。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内设有过滤棉。优选地,所述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之间的角度为50°-70°。(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辅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辅助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医用三通接头、第二医用三通接头和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之间的一体化结构连接,可多次抽取生理盐水和空气,避免病人做检查过程中使用注射器量过多以及需要多次拆装注射器,步骤繁琐,且容易造成造影剂被污染。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捏合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1第一捏合部、111固定台、112卡块、113弹簧、114容纳腔、115容纳孔、116提手、12第二捏合部、2第一医用三通接头、21第一接口、22第二接口、23第三接口、3第一管体、31第一支管、311过滤棉、32第二支管、4第二医用三通接头、41第四接口、42第五接口、421第三支管、43第六接口、431第四支管、5第二管体、6第三管体、7第四管体、8第一注射器、9第二注射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第一捏合部11,第二捏合部12,第一医用三通接头2,第二医用三通接头4,所述第一医用三通接头2包括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所述第一接口21外接注射针头,所述第二接口22连接第一管体3,所述第一管体3远离第二接口22一端分支成第一支管31和第二支管32,且第一支管31和第二支管32分别经过第一捏合部11和第二捏合部12,以使第一捏合部11和第二捏合部12分别控制第一支管31和第二支管32的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二医用三通接头4设置在靠近第三接口23一侧,所述第二医用三通接头4包括第四接口41、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所述第四接口41、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为均匀圆周阵列设置,且所述第四接口41和第三接口23通过第二管体5接通,所述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分别连接第三支管421和第四支管431,所述第三支管421和第四支管431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管体6和第四管体7,所述第三管体6和第四管体7分别与第一注射器8和第二注射器9连接。根据以上方案,第一支管31可抽取空气,第二支管32可通过针头插入50ml的生理盐水袋内,先调节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接通,再调节第四接口41和第五接口42接通,此时第一注射器8和第二接口22接通,再控制第二捏合部12暂时开启第二支管32,以使第一注射器8抽取生理盐水,再调节第一接口21和第三接口23接通,将第一注射器8内的生理盐水从第一接口21排出,从而将管道内的空气排出,同时在第三支管421和第三管体6预充生理盐水。再调节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接通,调节第四接口41和第六接口43接通,此时第二注射器9和第二接口22接通,再控制第二捏合部12暂时开启第二支管32,以使第二注射器9抽取生理盐水,再调节第一接口21和第三接口23接通,将第二注射器9内的生理盐水从第一接口21排出,从而将管道内的空气排出,同时在第三支管431和第三管体7预充生理盐水,上述步骤为生理盐水的预充阶段;继续调节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接通,控制第一捏合部11暂时开启第一支管31,使第二注射器9从第一支管31抽取1ml空气,再控制第二捏合部12暂时开启第二支管32,使第二注射器9继续抽取9ml生理盐水,(即将1ml空气与9ml生理盐水同时集中在第二注射器9中),最后调节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接通,即第四接口41处于关闭状态,再依次来回推注20次第一注射器8和第二注射器9,使生理盐水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造影剂微泡,最终并汇集到第二注射器9内,再调节第一接口21和第三接口23接通,第四接口41和第六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n第一捏合部(11);/n第二捏合部(12);/n第一医用三通接头(2),所述第一医用三通接头(2)包括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所述第一接口(21)外接注射针头,所述第二接口(22)连接第一管体(3),所述第一管体(3)远离第二接口(22)一端分支成第一支管(31)和第二支管(32),且第一支管(31)和第二支管(32)分别经过第一捏合部(11)和第二捏合部(12),以使第一捏合部(11)和第二捏合部(12)分别控制第一支管(31)和第二支管(32)的开启和关闭;/n第二医用三通接头(4),设置在靠近第三接口(23)一侧,所述第二医用三通接头(4)包括第四接口(41)、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所述第四接口(41)、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为均匀圆周阵列设置,且所述第四接口(41)和第三接口(23)通过第二管体(5)接通,所述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分别连接第三支管(421)和第四支管(431),所述第三支管(421)和第四支管(431)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管体(6)和第四管体(7),所述第三管体(6)和第四管体(7)分别与第一注射器(8)和第二注射器(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捏合部(11);
第二捏合部(12);
第一医用三通接头(2),所述第一医用三通接头(2)包括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所述第一接口(21)外接注射针头,所述第二接口(22)连接第一管体(3),所述第一管体(3)远离第二接口(22)一端分支成第一支管(31)和第二支管(32),且第一支管(31)和第二支管(32)分别经过第一捏合部(11)和第二捏合部(12),以使第一捏合部(11)和第二捏合部(12)分别控制第一支管(31)和第二支管(32)的开启和关闭;
第二医用三通接头(4),设置在靠近第三接口(23)一侧,所述第二医用三通接头(4)包括第四接口(41)、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所述第四接口(41)、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为均匀圆周阵列设置,且所述第四接口(41)和第三接口(23)通过第二管体(5)接通,所述第五接口(42)和第六接口(43)分别连接第三支管(421)和第四支管(431),所述第三支管(421)和第四支管(431)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管体(6)和第四管体(7),所述第三管体(6)和第四管体(7)分别与第一注射器(8)和第二注射器(9)连接。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颖玲张莹许燕李贺智费洪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