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极固定结构、转子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18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极固定结构、转子和电机,所述磁极固定结构包括:若干个轴向延伸的磁极防护层,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端部通过固定件扣装至所述转子磁轭上,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所述转子磁轭和所述固定件共同构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磁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兼顾磁钢或磁极的可靠固定性和可靠密封性,提高了转子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Fixed pole structure, rotor an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极固定结构、转子和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磁极固定结构、转子和电机。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工况复杂,转子磁极通过不同方式固定于转子支架表面,磁极固定方式主要有表贴式和插入式两种。对于表贴式磁极固定工艺,将磁钢通过胶粘、压条固定等方式固定于转子磁轭表面。胶粘方式受限于胶水粘接强度限制对磁钢固定力较薄弱,如胶水失效则极易发生磁钢脱落、跳出风险;压条固定方式一般通过玻纤浸润树脂层最后完成对磁钢的表面密封,易形成缺陷气孔造成密封失效进而导磁磁钢锈蚀跳出,进而造成定转子磨损最终发电机故障下塔。因而,针对表贴式磁极固定工艺,亟需一种既能保证磁钢可靠固定,同时满足密封可靠性要求的磁极固定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极固定结构、转子和电机,以解决现有表贴式磁极固定工艺难以兼顾磁钢可靠固定、可靠密封两方面内容,易发生磁钢固定不足导致的磁钢跳出,密封不足导致的磁钢锈蚀、跳出,进而导致转子磨损,使得发电机故障下塔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磁极固定结构,其应用于磁极上,所述磁极为多列,多列磁极沿转子磁轭的周向间隔排列,包括:若干个轴向延伸的磁极防护层,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端部通过固定件扣装至所述转子磁轭上,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所述转子磁轭和所述固定件共同构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磁极。优选地,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呈U型扣条状,包括轴向延伸的两个侧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主体,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主体厚度。优选地,每一列所述磁极包括若干个充磁磁钢,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主体与所述若干个充磁磁钢抵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若干对端部扣板,每一对所述端部扣板包括第一端部扣板和第二端部扣板,所述第一端部扣板用于将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子磁轭上;所述第二端部扣板用于将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子磁轭上。优选地,每一所述端部扣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一主板和所述转子磁轭的表面构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端部的空腔;所述第二主板与所述第一主板相连接,所述第二主板固定于所述转子磁轭的表面。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若干个非导磁挡块和螺栓,所述第二主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非导磁挡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非导磁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板上,通过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将所述端部扣板固定于所述转子磁轭上。优选地,所述密封腔体内部设有固化树脂。优选地,所述磁极防护层的内表面、边缘以及所述固定件中与所述转子磁轭接触的表面均涂覆有密封胶。优选地,所述磁极防护层采用非导磁材料制备。优选地,所述磁极防护层的材料为不锈钢、玻璃钢和PVC中的任意一种。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转子,包括转子磁轭,沿转子磁轭的周向间隔排列的多列磁极,以及如上文所述的磁极固定结构。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以及如上文所述的转子,所述转子与定子同轴设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极固定结构,其应用于磁极上,所述磁极为多列,多列磁极沿转子磁轭的周向间隔排列,包括:若干个轴向延伸的磁极防护层,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端部通过固定件扣装至所述转子磁轭上,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所述转子磁轭和所述固定件共同构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磁极。由此可知所述磁极防护层和固定件可以兼顾磁钢(充磁磁钢)或磁极的可靠固定和可靠密封,提高了转子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呈U型扣条状,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主体厚度,即磁极防护层的两个侧壁的厚度较厚,提高了刚度,以便更好的固定所述磁钢或磁极,减小所述磁极沿所述转子磁轭的圆周方向的位移。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主体的厚度较薄,避免电机的气隙(所述气隙是指所述主体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最大程度上减小与定子的摩擦,由此起到防护磁钢正表面(靠近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主体的一面)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密封腔体内部设有固化树脂。以及所述磁极防护层的内表面、边缘以及所述固定件中与所述转子磁轭接触的表面均涂覆有密封胶由此可以对磁钢或磁极的进行更好的可靠性密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极固定结构的磁极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极固定结构的端部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极固定结构的端部扣板安装在转子磁轭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将如图1所示的磁极防护层插入图3所示的端部扣板内部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将充磁磁钢插入图4所示的磁极防护层内部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将如图4所示的磁极防护层的另一端安装上端部扣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极固定结构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磁极固定结构、转子和电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结合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极固定结构,其应用于磁极上,所述磁极为多列,多列磁极沿转子磁轭的周向间隔排列,包括:若干个轴向延伸的磁极防护层301,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301的轴向端部通过固定件扣装至所述转子磁轭100上,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301、所述转子磁轭100和所述固定件共同构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磁极。所述磁极防护层301的轴向长度比整个磁极的轴向长度略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301呈U型扣条状。这里所说的U型扣条状指其横截面(径向方向的截面)为U型且轴向两端具有敞口,包括两个侧壁3010和连接两个侧壁3010的主体。所述磁极防护层301的侧壁3010的厚度大于所述磁极防护层301的主体厚度。即磁极防护层的两个侧壁的厚度较厚,提高了刚度,以便更好的固定所述磁钢或磁极,减小所述磁极沿所述转子磁轭的圆周方向的位移。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主体的厚度较薄,避免电机的气隙(所述气隙是指所述主体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最大程度上减小与定子的摩擦,由此起到防护磁钢正表面(靠近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极固定结构,其应用于磁极上,所述磁极为多列,多列磁极沿转子磁轭的周向间隔排列,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轴向延伸的磁极防护层,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端部通过固定件扣装至所述转子磁轭上,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所述转子磁轭和所述固定件共同构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磁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极固定结构,其应用于磁极上,所述磁极为多列,多列磁极沿转子磁轭的周向间隔排列,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轴向延伸的磁极防护层,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端部通过固定件扣装至所述转子磁轭上,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所述转子磁轭和所述固定件共同构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磁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磁极防护层呈U型扣条状,包括轴向延伸的两个侧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主体,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主体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每一列所述磁极包括若干个充磁磁钢,所述磁极防护层的主体与所述若干个充磁磁钢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若干对端部扣板,每一对所述端部扣板包括第一端部扣板和第二端部扣板,所述第一端部扣板用于将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子磁轭上;
所述第二端部扣板用于将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向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子磁轭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部扣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一主板和所述转子磁轭的表面构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磁极防护层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杨严博涛景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