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结构及其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155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及其连接头,电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座,连接头,具有导电插接部,导电插接部用于插接到连接座上的导电插接孔内;连接头上固定有屏蔽罩,连接头上设有筒状屏蔽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位于导电插接部的径向外侧并与导电插接部同轴布置;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在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上形成悬伸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与导电插接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用于避让导电插接孔的孔壁的避让间隔;屏蔽罩由筒状屏蔽结构形成;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从而避免了在连接头上预留用于装配螺钉的安装空间,避免了螺钉对电连接结构电场的影响,使得电连接结构中的屏蔽罩的设置不受螺钉连接结构的限制。

Electric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its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结构及其连接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结构领域,具体涉及电连接结构及其连接头。
技术介绍
电连接结构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GIS)和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中使用广泛的零部件,主要作用是在主回路中导通额定电流和瞬时故障电流,电连接结构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可靠性和电网的安全运行。电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座,一般情况下,连接头的其中一端使用时插入连接座的对应端,连接头和连接座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相应的导电杆,从而连接导通两个输电回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连接结构除了要保证良好的通流能力外,外形还必须为圆弧结构,避免电场畸变导致放电。对此,电连接结构上往往需要设置屏蔽罩,目前屏蔽罩一般是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头的轴向端面或者径向外周面,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79988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压开关使用的电连接结构,其屏蔽罩是通过螺钉连接结构安装在导电体的轴向端面上。现有的屏蔽罩固定方式的缺点是,由于螺钉本身也会对电场产生影响,因此在满足电场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在连接头和屏蔽罩上留出用于装配螺钉的安装空间,导致螺钉连接结构的设置受到很大的限制,给产品设计造成了较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电连接结构的中屏蔽罩采用螺钉固定时螺钉连接结构的设置受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头,用于解决现有的连接头上的屏蔽罩采用螺钉固定时螺钉连接结构的设置受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电连接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座,连接头,具有导电插接部,导电插接部用于插接到连接座上的导电插接孔内;连接头上固定有屏蔽罩,屏蔽罩与导电插接部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隔,避让间隔用于避让导电插接孔的孔壁;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筒状屏蔽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位于导电插接部的径向外侧并与导电插接部同轴布置;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在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上形成悬伸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与导电插接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所述避让间隔;所述屏蔽罩由所述筒状屏蔽结构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电连接结构的连接头上的筒状屏蔽结构形成屏蔽罩,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不需要再另外使用螺钉进行连接,从而避免了在连接头上预留用于装配螺钉的安装空间,避免了螺钉对电连接结构电场的影响,使得电连接结构中的屏蔽罩的设置不受螺钉连接结构的限制。进一步的,所述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端具有变径段,变径段的外径尺寸向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方向一侧逐渐减小。有益效果:变径段的外径尺寸沿筒状屏蔽结构悬伸方向逐渐变小,使得筒状屏蔽结构具有更加均匀过渡的外形,进而使得电连接结构的电场得到优化。进一步的,所述筒状屏蔽结构为直筒,其内壁面平行于筒状屏蔽结构的轴线。有益效果:直筒结构更加简单,便于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的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背向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方向的一端设有对接端面,对接端面用于与导电杆对接;连接头的外周面具有一段变径部分,变径部分与对接端面相连,变径部分的直径由对接端面向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方向逐渐增大。有益效果:使得连接头上对接端面向筒状屏蔽结构悬伸方向的外形过渡更加均匀,从而使得连接头的电场得到优化。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上设有连接台阶,连接台阶供相应的空心导电杆套设;所述对接端面由所述连接台阶形成。有益效果:连接头上的连接台阶的设置,使得空心导电杆与连接头主体部分的外形能够更加平滑的过渡,从而能够优化电连接结构的电场。本专利技术中电连接结构的连接头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结构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具有导电插接部,导电插接部用于插接到连接座上的导电插接孔内;连接头上固定有屏蔽罩,屏蔽罩与导电插接部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隔,避让间隔用于避让导电插接孔的孔壁;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筒状屏蔽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位于导电插接部的径向外侧并与导电插接部同轴布置;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在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上形成悬伸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与导电插接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所述避让间隔;所述屏蔽罩由所述筒状屏蔽结构形成。有益效果在于:电连接结构的连接头上的筒状屏蔽结构形成屏蔽罩,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不需要再另外使用螺钉进行连接,从而避免了在连接头上预留用于装配螺钉的安装空间,避免了螺钉对电连接结构电场的影响,使得电连接结构中的屏蔽罩的设置不受螺钉连接结构的限制。进一步的,所述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端具有变径段,变径段的外径尺寸向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方向一侧逐渐减小。有益效果:变径段的外径尺寸沿筒状屏蔽结构悬伸方向逐渐变小,使得筒状屏蔽结构具有更加均匀过渡的外形,进而使得电连接结构的电场得到优化。进一步的,所述筒状屏蔽结构为直筒,其内避面平行于筒状屏蔽结构的轴线。有益效果:直筒结构更加简单,便于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的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背向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方向的一端设有对接端面,对接端面用于与导电杆对接;连接头的外周面具有一段变径部分,变径部分与对接端面相连,变径部分的之间由对接端面向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方向逐渐增大。有益效果:使得连接头上对接端面向筒状屏蔽结构悬伸方向的外形过渡更加均匀,从而使得连接头的电场得到优化。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上设有连接台阶,连接台阶供相应的空心导电杆套设;所述对接端面由所述连接台阶形成。有益效果:连接头上的连接台阶的设置,使得空心导电杆与连接头主体部分的外形能够更加平滑的过渡,从而能够优化电连接结构的电场。上述各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单独采用,在能够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两个以上方案任意组合,组合形成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具体描述,以此形式包含在本专利的记载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电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1-连接头;11-导电插接部;12-屏蔽罩;13-对接端面;2-连接头端导电杆;3-导向环;4-环形弹簧;5-触指;6-压接套;7-第一泡沫赛;8-连接座端导体;9第二泡沫赛。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座,/n连接头,具有导电插接部,导电插接部用于插接到连接座上的导电插接孔内;/n连接头上固定有屏蔽罩,屏蔽罩与导电插接部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隔,避让间隔用于避让导电插接孔的孔壁;/n其特征在于:/n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筒状屏蔽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位于导电插接部的径向外侧并与导电插接部同轴布置;/n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在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上形成悬伸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与导电插接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所述避让间隔;/n所述屏蔽罩由所述筒状屏蔽结构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头和连接座,
连接头,具有导电插接部,导电插接部用于插接到连接座上的导电插接孔内;
连接头上固定有屏蔽罩,屏蔽罩与导电插接部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隔,避让间隔用于避让导电插接孔的孔壁;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筒状屏蔽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位于导电插接部的径向外侧并与导电插接部同轴布置;
筒状屏蔽结构与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在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上形成悬伸结构,筒状屏蔽结构与导电插接部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所述避让间隔;
所述屏蔽罩由所述筒状屏蔽结构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端具有变径段,变径段的外径尺寸向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方向一侧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屏蔽结构为直筒,其内壁面平行于筒状屏蔽结构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背向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方向的一端设有对接端面,对接端面用于与导电杆对接;
连接头的外周面具有一段变径部分,变径部分与对接端面相连,变径部分的直径由对接端面向筒状屏蔽结构的悬伸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的主体部分上设有连接台阶,连接台阶供相应的空心导电杆套设;
所述对接端面由所述连接台阶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超李凯李艳洁徐仲勋宋继光李新刚司晓闯许东杰尹世献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