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敬专利>正文

组装式日光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1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式日光温室,主体框架为前后坡形成的拱形架,构造包括间隔排列设有梁和拱管,纵向平行间隔设有固定梁和拱管的拉管,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支架,框架外侧整体覆盖设有薄膜层,使框架形成封闭的温室整体,并且固定于底架上;前后坡及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保温被,框架横向一侧面的支架处设有进出门,框架横向一侧面上部分别设有调控保温被的卷帘机和调节薄膜层的卷膜器。该组装式日光温室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拆卸组装简便、整体性强、轻巧牢固、使用寿命长、温室空间宽敞、采光率高、保温性能好等技术特点。其建造工期短、占地少、成本低,环境条件调控简便,对土地使用不会造成污染,且适于大规模生产,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农产品培育种植的日光温室,特别涉及一种组装式日光温室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农产品培育种植设施的日光温室,大多采用固定砌筑结构,其整体结构笨重,占地面积大,建造周期长,造价高,且不可拆装;因此不仅增加运行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砌筑结构的设置使得采光和保温性能较差,应用效果也欠佳。现有开发的组装式日光温室在整体构造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进,如专利申请CN200420031947.0,提供了一种以组装方式来搭建各种预制构件构成的日光温室,初步改变了上述砌筑结构存在的构造笨重,占地面积大,建造周期长等现状,但由于其技术方案中仍采用墙板体、墙柱体等预制构件,因此还会影响结构的简捷及采光的效果等。综上所述,开发研制新型的组装式日光温室已成为该领域科技人员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采光及保温性能优良,拆装、使用方便的组装式日光温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装式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为前后坡形成的拱形架,构造包括间隔排列设有梁和拱管,纵向平行间隔设有固定梁和拱管的拉管,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支架,框架外侧整体覆盖设有薄膜层,使框架形成封闭的温室整体,并且固定于底架上;框架横向一侧面的支架处设有进出门,前后坡及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保温被,框架上端纵向平行设有用以固定前后坡保温被的定位板,平行于定位板前坡上部设有保温被托板,设于前坡的保温被可置于保温被托板上;保温被托板一端设有卷帘机,卷帘机内设的变速电机连接反向齿轮,通过其上的转动轴同轴连接置于保温被中的卷管,并且卷帘机与摇臂支杆连接,摇臂支杆底端连接固定盘;前坡上部纵向平行间隔对应设有条状上、下卡槽,采用卡簧将薄膜层固定于卡槽内,上、下卡槽之间平行设有卷膜轴,卷膜轴一端与设有的卷膜器相连接,卷膜器上的转动齿轮变向带动卷膜轴卷绕薄膜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组装式日光温室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拆卸组装简便、整体性强、轻巧牢固、使用寿命长、温室空间宽敞、采光率高、保温性能好等技术特点,环境条件调控简便,对土地使用不会造成污染,且适于大规模生产。具体的来说,如温室顶部设置定位板连接设于前后坡的保温被,平行于定位板设置木质保温被托板,替代以往的温室顶盖,有效节省资金,并且可使保温被常年置放于温室顶部,根据需要通过卷帘机将保温被卷起或落下,使用十分方便。本专利技术采用无砌筑墙体或无预制墙板体结构设计,可大大缩短建造工期,减小占地面积,大幅降低建造成本,并且提高各项使用功能的可靠性,因此,应用非常广泛。附图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如附图所示,一种组装式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为前后坡形成的拱形架,构造包括间隔排列设有梁1和拱管3,梁1可采用管和钢筋中间均匀设置支撑杆复合而成;为增加受力及抗风能力,更好的托起拱管3,每隔一根或两根拱管3设置一根梁1,既保证温室框架的牢固度,更好的平托起薄膜层5,同时可降低成本。纵向平行间隔设有多根固定梁1和拱管3的拉管6,将梁1和拱管3连接形成一整体。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支架20,框架外侧整体覆盖设有薄膜层5,使框架形成封闭的温室整体,并且固定于底架4上,底架4可采用钢管等制成矩形,与梁1和拱管3底端连接。拱形框架的跨度可设为7米,高度设为3米,纵向长度可根据需要设定并可延长。框架横向一侧面的支架20处设有进出门16,前后坡及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保温被11,框架上端纵向平行设有用以固定前后坡保温被11的定位板12,平行于定位板12前坡上部设有保温被托板10,设于前坡的保温被11可置于保温被托板10上;保温被托板10一端设有卷帘机14,卷帘机14内设的变速电机连接反向齿轮,并通过其上的转动轴同轴连接置于保温被11中的卷管,并且卷帘机14与摇臂支杆15连接,摇臂支杆15底端连接固定盘17,固定盘17固定于地面;摇臂支杆15支撑卷帘机14上下移动;通过摇动摇臂支杆15,控制保温被11的卷起或落下。前坡上部纵向平行间隔对应设有条状上、下卡槽7,采用卡簧将薄膜层5固定于上、下卡槽7内,设有压膜线8与上、下卡槽7内的卡簧连接,上、下卡槽7间隔可设为80cm左右作为通风口,上、下卡槽7之间平行设有卷膜轴9,卷膜轴9一端与设有的卷膜器13相连接,卷膜器13上的转动齿轮变向带动卷膜轴9连接的一端薄膜层5,卷膜轴9上可设有卡住薄膜层5一端的卡子,从而卷绕薄膜层5。所述位于梁1和拱管3处设有用于加固梁1和拱管3与整体连接的斜向支管2,可加固整体结构面,使其保持稳定不晃动。所述上、下卡槽7内的卡簧分别与设有的压膜线8连接,以压紧卷膜轴9,防止其向上抬起,同时压紧薄膜层5。所述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的保温被11挂设于支架20的外侧,保温被11制成的形状可与框架横向的拱形状相对应,图中未示出。所述卷膜器13连接设有开启薄膜层5通风口的摇把19,摇动卷膜器13开启薄膜层5,形成通风口。所述卷帘机14连接设有弯曲轴18,可伸缩调节卷帘机14摇臂支杆15的长度,稳定支撑卷帘机14。所述定位板12和保温被托板10可采用条状木板或其它材质条状板,采用螺钉分别纵向固定在梁1和拱管3上,定位板12在上,保温被托板10在下,平行间隔可设为10~30cm;保温被托板10的宽度可设为80cm左右;前后坡保温被11可分别直接钉在定位板12上或在定位板12上均匀设置挂钩吊挂保温被11;前坡保温被11卷起时可置放于保温被托板10上。所述保温被11设为1~5层,外层为可防雨雪的保护层,后坡保温被11可根据需要设置多层。所述底架4上可间隔设有埋入地下的固定栓21,固定栓21斜向焊接于底架4,直棍状固定栓21中点为焊接点。安装时,连同固定栓21及底架4均埋入地下,底架4深入地下30cm左右,防止温室受压下沉或受大风刮上抬。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组装式日光温室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需要满足不同规格的技术要求,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式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为前后坡形成的拱形架,构造包括间隔排列设有梁和拱管,纵向平行间隔设有固定梁和拱管的拉管,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支架,框架外侧整体覆盖设有薄膜层,使框架形成封闭的温室整体,并且固定于底架上;框架横向一侧面的支架处设有进出门;前后坡及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保温被,框架上端纵向平行设有用以固定前后坡保温被的定位板,平行于定位板前坡上部设有保温被托板,设于前坡的保温被可置于保温被托板上;保温被托板一端设有卷帘机,卷帘机内设的变速电机连接反向齿轮,通过其上的转动轴同轴连接置于保温被中的卷管,并且卷帘机与摇臂支杆连接,摇臂支杆底端连接固定盘;前坡上部纵向平行间隔对应设有条状上、下卡槽,采用卡簧将薄膜层固定于卡槽内,上、下卡槽之间平行设有卷膜轴,卷膜轴一端与设有的卷膜器相连接,卷膜器上的转动齿轮变向带动卷膜轴卷绕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为前后坡形成的拱形架,构造包括间隔排列设有梁和拱管,纵向平行间隔设有固定梁和拱管的拉管,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支架,框架外侧整体覆盖设有薄膜层,使框架形成封闭的温室整体,并且固定于底架上;框架横向一侧面的支架处设有进出门;前后坡及框架横向两侧面分别设有保温被,框架上端纵向平行设有用以固定前后坡保温被的定位板,平行于定位板前坡上部设有保温被托板,设于前坡的保温被可置于保温被托板上;保温被托板一端设有卷帘机,卷帘机内设的变速电机连接反向齿轮,通过其上的转动轴同轴连接置于保温被中的卷管,并且卷帘机与摇臂支杆连接,摇臂支杆底端连接固定盘;前坡上部纵向平行间隔对应设有条状上、下卡槽,采用卡簧将薄膜层固定于卡槽内,上、下卡槽之间平行设有卷膜轴,卷膜轴一端与设有的卷膜器相连接,卷膜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敬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