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08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玻璃基板;第一线路,设置于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线路表面,且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绑定线路,设置于第一绝缘层的表面,并穿过过孔与第一线路连接;第二线路,设置于玻璃基板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设计在玻璃基板不同侧表面,且使用第一线路制备扫描电路、驱动电路或扫描电路与驱动电路的组合,可以实现双边驱动,正面AA区的扫描和驱动电路设计阻值规格可放大约一倍,从而在减小了边框宽度的同时,减小了像素距离驱动端远近导致的电阻延时效应。

Display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大尺寸,高帧率处理和可见光范围内穿透率高等显著优点在有源矩阵液晶显示(AMLCD)和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AMOLED)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V面板随着尺寸的增大,为进一步降低金属走线的电容-电阻延时效应(RCDelay),金属布线业已采用Al至Cu,Cu至厚Cu的技术路线。一方面,为增加TV面板的分辨率(高PPI),将薄膜晶体管(TFT)的尺寸设计更小,同时也可提高设计的开口率。另一方面,厚Cu布线除成膜应力较大易发生翘曲外,同时刻蚀的关键尺寸损失(CriticalDimensionLoss;CDLoss)较大,当设计关键尺寸较小时,极易出现断线等异常。因此,当前厚Cu结构布线难于满足大尺寸微型TFT基板的需求。综上所述,目前的显示装置中存在无法同时解决边框过宽、电阻延迟效应过大和易断线等异常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目前的显示装置中存在无法同时解决边框过宽、电阻延迟效应过大和易断线等异常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玻璃基板;第一线路,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上,且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绑定线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并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线路连接;及第二线路,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路为扫描电路、驱动电路或扫描电路与驱动电路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线路为扫描电路与驱动电路的组合时,所述扫描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交叠区线宽小于非交叠区线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电胶,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与第一表面相邻的侧面,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通过所述导电胶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线路与多个所述第二线路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线路与多个所述过孔与一一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分别为扫描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绑定线路连接于所述扫描电路和所述驱动电路的电导率二分之一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组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线路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线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条所述第一线路为宽度不均匀的线路,至少两条所述绑定线路的宽度相异。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玻璃基板;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制备第一线路;在所述第一线路上制备第一绝缘层,并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开设过孔;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制备绑定线路,所述绑定线路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线路连接;及在所述玻璃基板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制备第二线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玻璃基板进行切割,然后涂布导电胶和进行激光制程,或通过转印使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一一导通。相较于现有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设计在玻璃基板不同侧表面,且使用第一线路制备扫描电路、驱动电路或扫描电路与驱动电路的组合,可以实现双边驱动,正面AA区的扫描和驱动电路设计阻值规格可放大约一倍,从而在减小了边框宽度的同时,减小了像素距离驱动端远近导致的电阻延时效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路示意图;图3A~3F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的分步示意图;及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目前的显示装置中存在无法同时解决边框过宽、电阻延迟效应过大和易断线等异常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玻璃基板101;第一线路102,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101的第一表面;第一绝缘层103,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102上,且所述第一绝缘层103上设置有过孔104;绑定线路105,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03,并穿过所述过孔104与所述第一线路102连接;第二线路201,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101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相较于现有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第一线路102和所述第二线路201设计在所述玻璃基板101不同侧表面,且使用所述第一线路102制备扫描电路、驱动电路或扫描电路与驱动电路的组合,可以实现双边驱动,正面可操作区(ActiveArea,AA)区203的扫描和驱动电路设计阻值规格可放大约一倍,从而在减小了边框宽度的同时,减小了像素距离驱动端远近导致的电阻延时效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路102为扫描电路、驱动电路或扫描电路与驱动电路的组合;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线路201也可以是扫描电路、驱动电路或扫描电路与驱动电路的组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所述第一线路102为例说明,所述第二线路201同理可知,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路示意图。当所述第一线路102为扫描电路1021与驱动电路1022的组合时,所述扫描电路1021与所述驱动电路1022会在所述玻璃基板101的第一表面产生交叠,所述扫描电路层1021与所述驱动电路层1022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图中未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玻璃基板;/n第一线路,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n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上,且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n绑定线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并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线路连接;及/n第二线路,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基板;
第一线路,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
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上,且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
绑定线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并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线路连接;及
第二线路,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为扫描电路、驱动电路或扫描电路与驱动电路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线路为扫描电路与驱动电路的组合时,所述扫描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交叠区线宽小于非交叠区线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胶,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与第一表面相邻的侧面,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通过所述导电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线路与多个所述第二线路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线路与多个所述过孔与一一对应。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