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属于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技术领域,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空间,支撑空间的形状与臂杆的形状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令臂杆在起吊前被稳定放置,协助工人准确找到臂杆起吊的有效平衡点,避免臂杆在高空对接就位过程中存在的吊装安全隐患。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hoisting the boom of tower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在起重吊装作业中吊物与被吊物之间连接的部位,被称为吊点,在吊运各种物体时,为避免物体的倾斜、翻倒、变形损坏,应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重心位置,正确选择起吊点,使物体在吊运过程中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免发生事故。现阶段的塔机安装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塔机使用倒三角型起重臂,但此类塔机的臂杆在起吊前因其倒三角型的结构无法稳定放置,导致工人很难准确找到臂杆起吊的有效平衡点,进而也就导致臂杆在高空对接就位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吊装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该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可以令臂杆在起吊前被稳定放置,协助工人准确找到臂杆起吊的有效平衡点,避免臂杆在高空对接就位过程中存在的吊装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空间,支撑空间的形状与臂杆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采用Q235B钢材制造。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左支撑架包括左底架,左底架为矩形架,左底架包括左前横杆,左前横杆连接有左侧竖杆,左侧竖杆连接有左后横杆,左底架可采用Q235B的#10工字钢制作。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的左底架可以更加稳定的放置在平面上,进而更好的保证臂杆放置稳定。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左前横杆与左侧竖杆连接处焊接有左立撑杆Ⅰ,左侧竖杆与左后横杆连接处焊接有左立撑杆Ⅱ;所述左立撑杆Ⅰ的上部连接有左水平撑杆,左水平撑杆与左立撑杆Ⅱ的上部连接;所述左水平撑杆的下方设置有左侧斜撑杆,左侧斜撑杆的一端与左立撑杆Ⅱ焊接,左侧斜撑杆的另一端与左侧竖杆焊接;所述左立撑杆Ⅰ焊接有左前斜撑杆,左前斜撑杆与左前横杆焊接,左立撑杆Ⅱ焊接有左后斜撑杆,左后斜撑杆与左后横杆焊接。左支撑架为三棱柱结构,左前横杆、左侧竖杆、左后横杆、左立撑杆Ⅰ、左立撑杆Ⅱ、左水平撑杆、左侧斜撑杆、左前斜撑杆、左后斜撑杆组成三棱柱结构。其中左前横杆、左侧竖杆与左立撑杆Ⅰ连接处焊接有加强肋,左侧竖杆、左后横杆与左立撑杆Ⅱ连接处也焊接有加强肋,加强肋的设置可加强左底架与左立撑杆Ⅰ和左立撑杆Ⅱ连接点的刚度。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平稳的放置臂杆,避免臂杆在起吊前脱架,造成起吊点找寻不准确,影响高空安装。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左立撑杆Ⅰ的顶部和左立撑杆Ⅱ的顶部分别为半球结构。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一是可更好的保护臂杆,在臂杆放置和起吊时,避免臂杆外观漆面被刮伤,影响产品质量,二是因为本方案的吊装辅助装置是由空心圆管构成,所以顶部设计成半球结构,可避免雨水等杂质进入到吊装辅助装置的组成管中,影响组成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右支撑架包括右底架,右底架为矩形架,右底架包括右前横杆,右前横杆连接有右侧竖杆,右侧竖杆连接有右后横杆。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的右底架可以更加稳定的放置在平面上,进而更好的保证臂杆放置稳定。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右前横杆与右侧竖杆连接处焊接有右立撑杆Ⅰ,右侧竖杆与右后横杆连接处焊接有右立撑杆Ⅱ;所述右立撑杆Ⅰ的上部连接有右水平撑杆,右水平撑杆与右立撑杆Ⅱ的上部连接;所述右水平撑杆的下方设置有右侧斜撑杆,右侧斜撑杆的一端与右立撑杆Ⅱ焊接,右侧斜撑杆的另一端与右侧竖杆焊接;所述右立撑杆Ⅰ焊接有右前斜撑杆,右前斜撑杆与右前横杆焊接,右立撑杆Ⅱ焊接有右后斜撑杆,右后斜撑杆与右后横杆焊接。右支撑架为三棱柱结构,右前横杆、右侧竖杆、右后横杆、右立撑杆Ⅰ、右立撑杆Ⅱ、右水平撑杆、右侧斜撑杆、右前斜撑杆、右后斜撑杆组成三棱柱结构。其中右前横杆、右侧竖杆与右立撑杆Ⅰ连接处焊接有加强肋,右侧竖杆、右后横杆与右立撑杆Ⅱ连接处也焊接有加强肋,加强肋的设置可加强右底架与右立撑杆Ⅰ和右立撑杆Ⅱ连接点的刚度。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可更平稳的放置臂杆,避免臂杆在起吊前脱架,造成起吊点找寻不准确,影响高空安装。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右立撑杆Ⅰ的顶部和右立撑杆Ⅱ的顶部分别为半球结构。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一是可更好的保护臂杆,在臂杆放置和起吊时,避免臂杆外观漆面被刮伤,影响产品质量,二是因为本方案的吊装辅助装置是由空心圆管构成,所以顶部设计成半球结构,可避免雨水等杂质进入到吊装辅助装置的组成管中,影响组成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通过紧固螺栓连接。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拆装可更加方便,且利于运输。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中,上述左前横杆和左后横杆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左对接板,左对接板上设置有左对接孔,左对接孔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右前横杆和右后横杆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右对接板,右对接板上设置有与左对接孔和紧固螺栓配合的右对接孔。通过上述设计,本方案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拆装可更加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形成的,与臂杆的形状相配合的支撑空间,可以令臂杆在起吊前被稳定放置,协助工人准确找到臂杆起吊的有效平衡点,避免臂杆在高空对接就位过程中存在的吊装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更清楚地说明
技术介绍
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拆解示意图。图中所示:1-左前横杆;2-左侧竖杆;3-左后横杆;4-左立撑杆Ⅰ;5-左立撑杆Ⅱ;6-左水平撑杆;7-左侧斜撑杆;8-左前斜撑杆;9-左后斜撑杆;10-右前横杆;11-右侧竖杆;12-右后横杆;13-右立撑杆Ⅰ;14-右立撑杆Ⅱ;15-右水平撑杆;16-右侧斜撑杆;17-右前斜撑杆;18-右后斜撑杆;19-左对接板;20-左对接孔;21-紧固螺栓;22-螺母;23-右对接板;24-右对接孔;25-半球结构;26-支撑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空间(26),支撑空间(26)的形状与臂杆的形状相配合;/n所述左支撑架包括左底架,左底架为矩形架,左底架包括左前横杆(1),左前横杆(1)连接有左侧竖杆(2),左侧竖杆(2)连接有左后横杆(3);/n所述左前横杆(1)与左侧竖杆(2)连接处焊接有左立撑杆Ⅰ(4),左侧竖杆(2)与左后横杆(3)连接处焊接有左立撑杆Ⅱ(5);所述左立撑杆Ⅰ(4)的上部连接有左水平撑杆(6),左水平撑杆(6)与左立撑杆Ⅱ(5)的上部连接;/n所述左水平撑杆(6)的下方设置有左侧斜撑杆(7),左侧斜撑杆(7)的一端与左立撑杆Ⅱ(5)焊接,左侧斜撑杆(7)的另一端与左侧竖杆(2)焊接;/n所述左立撑杆Ⅰ(4)焊接有左前斜撑杆(8),左前斜撑杆(8)与左前横杆(1)焊接,左立撑杆Ⅱ(5)焊接有左后斜撑杆(9),左后斜撑杆(9)与左后横杆(3)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空间(26),支撑空间(26)的形状与臂杆的形状相配合;
所述左支撑架包括左底架,左底架为矩形架,左底架包括左前横杆(1),左前横杆(1)连接有左侧竖杆(2),左侧竖杆(2)连接有左后横杆(3);
所述左前横杆(1)与左侧竖杆(2)连接处焊接有左立撑杆Ⅰ(4),左侧竖杆(2)与左后横杆(3)连接处焊接有左立撑杆Ⅱ(5);所述左立撑杆Ⅰ(4)的上部连接有左水平撑杆(6),左水平撑杆(6)与左立撑杆Ⅱ(5)的上部连接;
所述左水平撑杆(6)的下方设置有左侧斜撑杆(7),左侧斜撑杆(7)的一端与左立撑杆Ⅱ(5)焊接,左侧斜撑杆(7)的另一端与左侧竖杆(2)焊接;
所述左立撑杆Ⅰ(4)焊接有左前斜撑杆(8),左前斜撑杆(8)与左前横杆(1)焊接,左立撑杆Ⅱ(5)焊接有左后斜撑杆(9),左后斜撑杆(9)与左后横杆(3)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立撑杆Ⅰ(4)的顶部和左立撑杆Ⅱ(5)的顶部分别为半球结构(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支撑架包括右底架,右底架为矩形架,右底架包括右前横杆(10),右前横杆(10)连接有右侧竖杆(11),右侧竖杆(11)连接有右后横杆(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机起重臂臂杆吊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超,岳志兴,宋首元,邵洪儒,马成,魏盈,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