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96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底座和轿厢,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表面底端均开设有插孔,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内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动机构,所述第一卡动机构的底端设置有拉绳的一端,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内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卡孔,所述底座的顶端内腔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动机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齿板。该电梯轿厢结构,该装置可有效的对电梯发生坠落时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增加了电梯使用时的安全系数,更适合推广使用,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An elevator ca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现代高楼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目前现有的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主要由三项:1、防坠安全器,在电梯所有安全装置失效的情况下,电梯成自由落体状态,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当下降速度达到正常运行速度的1.6倍时,安全器动作,锥鼓锁死,靠输出齿轮与齿条制动,同时控制电路断电;2、下限位行程开关和三相极限开关,若由于司机操作不当或制动摩擦片磨损严重,导致电梯墩底时,下限位行程开关和三相极限开关靠下碰铁动作,控制电路断电停车;3、缓冲弹簧座,为使电梯不致硬性墩底,最下面的缓冲弹簧座可有效促使电梯下落时与地面的软接触;目前现有的缓冲弹簧座弹性较差,电梯一旦发生坠落时,缓冲弹簧座只能缓冲部分电梯向下的冲击力,导致电梯内的人员容易受伤,因此需要对缓冲弹簧座进行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缓冲弹簧座弹性较差,电梯一旦发生坠落时,导致电梯内的人员容易受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底座和轿厢,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表面底端均开设有插孔,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内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动机构,所述第一卡动机构的底端设置有拉绳的一端,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内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卡孔,所述底座的顶端内腔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动机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齿板,所述底座的底端内腔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缠绕于圆杆的外壁,所述圆杆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过盈配合有与齿板啮合相连的齿轮。优选的,所述卡孔间隙排列在底座的左右两侧内腔内壁,且上下相邻卡孔之间的间距为20cm。优选的,所述齿轮位于齿板的内腔底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动机构包括支撑座、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座和卡球,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内腔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的外侧设置有与卡孔相匹配的卡球。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动机构包括连接座、第四弹簧、第二弹簧座和插块,所述连接座的内腔内壁设置有第四弹簧的一端,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座的外侧设置有插块,且插块位于插孔的内腔,所述连接座的外侧设置有滑块。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座的外壁形状呈凹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梯轿厢结构,使用时,当轿厢发生坠落时,轿厢的底端与插块接触,通过第四弹簧恢复形变的弹力,推动插块卡入进插孔的内腔,将轿厢固定在支撑板的顶端,轿厢推动支撑板并带动齿板向下移动挤压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受力形变收紧给支撑板反向的推力,拉绳的顶端拉动支撑座和卡球向下移动拉伸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受力形变收紧给支撑座反向的拉力,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三弹簧的弹力对轿厢坠落时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该装置可有效的对电梯发生坠落时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冲击力过大导致电梯内部的人员受伤,对电梯内部的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增加了电梯使用时的安全系数,更适合推广使用,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座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座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齿板右视图。图中:1、底座,2、轿厢,3、插孔,4、第一弹簧,5、第一卡动机构,51、支撑座、52、第二弹簧,53、第一弹簧座,54、卡球,6、拉绳,7、第三弹簧,8、支撑板,9、第二卡动机构,91、连接座,92、第四弹簧,93、第二弹簧座,94、插块,10、卡孔,11、齿板,12、圆杆,13、齿轮,14、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底座1和轿厢2,轿厢2的左右两侧表面底端均开设有插孔3,底座1的左右两侧内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弹簧4的一端,第一弹簧4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5N/CM,第一弹簧4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动机构5,第一卡动机构5的底端设置有拉绳6的一端,底座1的左右两侧内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卡孔10,通过圆杆12旋转将拉绳6的底端缠绕收紧在其外壁,拉绳6的顶端拉动支撑座51和卡球54向下移动拉伸第一弹簧4,通过第二弹簧52恢复形变的弹力,推动第一弹簧座53和卡球54卡入进相对应的卡孔10的内腔,对支撑座51进行固定,底座1的顶端内腔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7,第三弹簧7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4N/CM,第三弹簧7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三弹簧7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动机构9,支撑板8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齿板11,通过轿厢2推动支撑板8并带动齿板11向下移动挤压第三弹簧7,第三弹簧7受力形变收紧给支撑板8反向的推力,通过齿板11与齿轮13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齿轮13带动圆杆12旋转,底座1的底端内腔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12,拉绳6的另一端缠绕于圆杆12的外壁,圆杆12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过盈配合有与齿板11啮合相连的齿轮13。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卡孔10间隙排列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内腔内壁,且上下相邻卡孔10之间的间距为20cm,通过圆杆12旋转将拉绳6的底端缠绕收紧在其外壁,拉绳6的顶端拉动支撑座51和卡球54向下移动拉伸第一弹簧4,通过第二弹簧52恢复形变的弹力,推动第一弹簧座53和卡球54卡入进相对应的卡孔10的内腔,对支撑座51进行固定。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齿轮13位于齿板11的内腔底端,通过轿厢2推动支撑板8并带动齿板11向下移动挤压第三弹簧7,第三弹簧7受力形变收紧给支撑板8反向的推力,通过齿板11与齿轮13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齿轮13带动圆杆12旋转。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卡动机构5包括支撑座51、第二弹簧52、第一弹簧座53和卡球54,支撑座51的左右两侧内腔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二弹簧52的一端,第二弹簧52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8N/CM,第二弹簧52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二弹簧5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座53,第一弹簧座53的外侧设置有与卡孔10相匹配的卡球54,通过拉绳6的顶端拉动支撑座51和卡球54向下移动拉伸第一弹簧4,通过第一弹簧4对轿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底座(1)和轿厢(2),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2)的左右两侧表面底端均开设有插孔(3),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内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弹簧(4)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动机构(5),所述第一卡动机构(5)的底端设置有拉绳(6)的一端,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内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卡孔(10),所述底座(1)的顶端内腔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7),所述第三弹簧(7)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动机构(9),所述支撑板(8)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齿板(11),所述底座(1)的底端内腔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12),所述拉绳(6)的另一端缠绕于圆杆(12)的外壁,所述圆杆(12)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过盈配合有与齿板(11)啮合相连的齿轮(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底座(1)和轿厢(2),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2)的左右两侧表面底端均开设有插孔(3),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内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弹簧(4)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动机构(5),所述第一卡动机构(5)的底端设置有拉绳(6)的一端,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内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卡孔(10),所述底座(1)的顶端内腔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三弹簧(7),所述第三弹簧(7)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动机构(9),所述支撑板(8)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齿板(11),所述底座(1)的底端内腔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12),所述拉绳(6)的另一端缠绕于圆杆(12)的外壁,所述圆杆(12)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过盈配合有与齿板(11)啮合相连的齿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10)间隙排列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内腔内壁,且上下相邻卡孔(10)之间的间距为20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友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城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