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81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音箱,包括扬声组件及发光组件,扬声组件用于播放音频;发光组件包括均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的灯珠以及灯罩,所述灯珠用于产生光线,所述灯罩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扬声组件且用于容纳所述灯珠的容置槽,所述灯罩至少具有均用于供光线透出的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的透光度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发光组件的灯罩设置为具有不同透光度的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使得灯珠发出的光在不同区域得到不同程度的透射,透光性差的区域,发出的光线亮度低,透光性强的区域,发出的光线亮度高,这样发光组件便形成了光线亮度变化的效果,而不需要设置不同亮度的灯珠,避免出现发光不均匀不稳定的情况。

loudspeaker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音箱
本技术属于扬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音箱。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音箱设备作为其中的一类产品广受大众欢迎。为实现音箱功能的多样化,场在音箱上设置灯具,为使得光线更加柔和,常将灯具的光线设置为亮度渐变,这将需要设置多个不同亮度的LED灯珠,增加了成本且由于灯珠较多常出现发光效果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不同亮度LED灯珠的发光效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音箱,包括:扬声组件,用于播放音频;发光组件,包括均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的灯珠以及灯罩,所述灯珠用于产生光线,所述灯罩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扬声组件且用于容纳所述灯珠的容置槽,所述灯罩至少具有均用于供光线透出的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的透光度不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部及所述第二透光部的透光度与其各自在光线透射方向上的厚度成正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部与所述扬声组件间隔设置且呈平板状,所述第二透光部呈环状,所述第二透光部与所述第一透光部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二透光部在光线透射方向上的厚度沿所述扬声组件向外的方向渐薄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箱还包括罩设于所述扬声组件并用于防护所述扬声组件的出音格栅,所述灯罩设于所述出音格栅与所述扬声组件之间并通过所述出音格栅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并电连接于所述灯珠的发光控制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发光控制板的控制插座,所述控制插座电连接于所述发光控制板并用于电插接外部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灯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罩开设有罩孔,所述出音格栅开设有与所述罩孔贯穿设置的格栅孔,所述罩孔及所述格栅孔避让所述控制插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音格栅的底面还开设有避位槽,所述格栅孔开设于所述避位槽的槽底,所述音箱还包括盖设于所述避位槽的端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组件包括扬声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扬声器的扬声支架,所述发光组件连接于所述扬声支架,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灯珠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箱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的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以及所述灯珠,并能够通过识别外界的声音信息来控制所述扬声组件以及所述灯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箱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的电插接座,所述电插接座电连接于所述灯珠并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为所述灯珠供电。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发光组件的灯罩设置为具有不同透光度的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使得灯珠发出的光在不同区域得到不同程度的透射,透光性差的区域,发出的光线亮度低,透光性强的区域,发出的光线亮度高,这样发光组件便形成了光线亮度变化的效果,而不需要设置不同亮度的灯珠,避免出现发光不均匀不稳定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音箱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音箱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音箱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发光组件;101、罩孔;102、容置槽;11、灯珠;12、灯罩;121、第一透光部;122、第二透光部;13、发光控制板;14、控制插座;20、扬声组件;21、扬声器;22、扬声支架;30、端盖;40、箱体支架;50、箱体外壳;501、混音腔;60、出音格栅;601、避位槽;602、格栅孔;70、被动盘;80、电插接座;9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音箱,包括箱体外壳50、被动盘70、扬声组件20、发光组件10、出音格栅60、端盖30、语音模块及电插接座80。其中,请参阅图2,扬声组件20包括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21以及用于支撑扬声器21的扬声支架22。扬声器21优选为设有多个,多个扬声器21的出音方向朝外,以便用户能够清晰地听到其发出的声音。扬声支架22设有多个支撑孔,一扬声器21安装于一支撑孔处。为使得用户能够在各个方向均能够听见声音,并保持良好的音效,各扬声器21呈环状分布于扬声支架22,且其出音方向均朝向水平方向,这样若在室内播放该音箱,声音便能够充斥整个房间,用户在任意位置均能够获得高品质的音乐体验。请参阅图2,箱体外壳50具有混音腔501,被动盘70设于箱体外壳50的顶部,扬声器21能够在其播放音频时振动混音腔501内的空气,以带动被动盘70振动。被动盘70能够增加音箱的低音效果,混音腔501使得各个扬声器21产生的振动气流的排量能够在该混音腔501内混合并趋于平衡,被动盘70在已经调和平衡的振动气流的作用下发生规律有节奏的鼓动,推动空气,并使得振动传入人耳中,制造出低音音效。低音腔不仅能够自动平衡各扬声器21的振动气流排量,而且能够使得各扬声器21的音压叠合,增加了被动盘70的振动幅度,使得低音更加饱满,低音效果更加出色,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箱体外壳50通过箱体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扬声组件,用于播放音频;/n发光组件,包括均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的灯珠以及灯罩,所述灯珠用于产生光线,所述灯罩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扬声组件且用于容纳所述灯珠的容置槽,所述灯罩至少具有均用于供光线透出的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的透光度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扬声组件,用于播放音频;
发光组件,包括均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的灯珠以及灯罩,所述灯珠用于产生光线,所述灯罩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扬声组件且用于容纳所述灯珠的容置槽,所述灯罩至少具有均用于供光线透出的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的透光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及所述第二透光部的透光度与其各自在光线透射方向上的厚度成正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与所述扬声组件间隔设置且呈平板状,所述第二透光部呈环状,所述第二透光部与所述第一透光部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二透光部在光线透射方向上的厚度沿所述扬声组件向外的方向渐薄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还包括罩设于所述扬声组件并用于防护所述扬声组件的出音格栅,所述灯罩设于所述出音格栅与所述扬声组件之间并通过所述出音格栅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并电连接于所述灯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全熊福余新彭久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