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8704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包括: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的最大允许时间T,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所在区域的最大直径2R,并设置对监督员巡查APP中GPS模块的预设采集频率;按照预设采集频率对监督员的巡查APP中的GPS模块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监督员的位置坐标点以及与各位置坐标点一一对应的上报时间;判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本申请通过对监督员巡查APP中的GPS模块定位的监督员位置坐标点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判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能够快速的判断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能够有效地督促监督员,使监督员充分发挥作用。

Analysis method and system of supervisor's stay behavior in urban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网络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国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支监督员队伍辅助数字化城管运行,具体给每个监督员划定一个负责区,由监督员每天对责任区内发生的城市问题进行采集上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主动发现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监督中心,并及时派遣给业务部门进行处理。虽然设置监督员辅助城市管理能够发现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监督员在日常巡查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指定的巡查计划进行巡查,常常在一个地方长期逗留,导致巡查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监督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此外,监督员在巡查时,工作位置不固定,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管理人员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其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GPS实时监督,但监督员数量众多,通过GPS查看监督员的轨迹来确定监督员是否存在一处长期停留的情况,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存在判断不准确的情况,因此,亟需一种判断方法及系统,有效的发挥监督员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系统,其中,通过对监督员巡查APP中的GPS模块定位的监督员位置坐标点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判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能够快速的判断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能够有效地督促监督员,使监督员充分发挥作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包括: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的最大允许时间T,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所在区域的最大直径2R,并设置对监督员巡查APP中GPS模块的预设采集频率;按照预设采集频率对监督员的巡查APP中的GPS模块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监督员的位置坐标点以及与各位置坐标点一一对应的上报时间;判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当在一处停留最大允许时间T内,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最大直径2R时,则判定监督员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当在一处停留最大允许时间T内,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处停留的最大范围2R时,则判定监督员不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可选地,位置坐标点的坐标为(xi,yi,ti),i为自然数且i为第i个位置坐标点,xi为第i个位置坐标点的经度,yi为第i个位置坐标点的纬度,ti为第i个位置坐标点的上报时间。可选地,在判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之前,还包括:根据获取监督员的位置坐标点的时间顺序,对获取的监督员的位置坐标点进行升序排列,构建第一序列,第一序列包括多个位置坐标点,各位置坐标点分别与上报时间一一对应。可选地,还包括:根据第一序列,构建第二序列;从第二序列中取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的坐标(x0,y0,t0);判断第二序列中是否还有位置坐标点,如果没有,则不存在一处停留行为发生,如果有,则继续从第二序列中取下一个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的坐标(xi,yi,ti);计算位置坐标点(x0,y0,t0)与位置坐标点(xi,yi,ti)之间的距离D;如果D大于2R,则从第二序列中删除位置坐标点(x0,y0,t0),同时第二序列中剩余的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变为新的位置坐标点(x0,y0,t0);如果D小于2R,先判断位置坐标点(xi,yi,ti)是否是第二序列中遍历的最后一个位置坐标点,如果是,则从第二序列中删除位置坐标点(x0,y0,t0),同时剩余的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变为新的位置坐标点(x0,y0,t0),如果不是,返回上述从第二序列中取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的坐标(x0,y0,t0)步骤之后;判断第一序列中是否还有坐标点,如果没有,进入下一步,如果有,从第一序列中取出时间最早的一个位置坐标点(xj,yj,tj),如果tj-t0小于等于T,则将位置坐标点(xj,yj,tj)放入到第二序列中,同时将坐标点(xj,yj,tj)从第一序列中删除,如果tj-t0大于T,进入下一步;判断第二序列中是否只剩一个位置坐标点,如果是,则存在一处停留行为,如果不是,则返回到根据第一序列,构建第二序列步骤之后。可选地,构建第二序列的具体方法为:从第一序列中取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x0,y0,t0)放入到第二序列中;将位置坐标点(x0,y0,t0)从第一序列中删除;判断第一序列中是否还有位置坐标点,如果第一序列中没有位置坐标点,则结束将位置坐标点放入第二序列中,如果第一序列中还有位置坐标点,则从第一序列中剩余的位置坐标点中取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xj,yj,tj),如果tj-t0大于T,则结束将位置坐标点放入第二序列中,如果tj-t0小于等于T,则将位置坐标点(xj,yj,tj)放入到第二序列中,将位置坐标点(xj,yj,tj)从第一序列中删除,并返回到将位置坐标点(x0,y0,t0)从第一序列中删除步骤之后。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的系统,系统包括:参数设定模块,用于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的最大允许时间T,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所在区域的最大直径2R,并设置对监督员巡查APP中GPS模块的预设采集频率;采集模块,用于按照预设采集频率对监督员的巡查APP中的GPS模块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监督员的位置坐标点以及与各位置坐标点一一对应的上报时间;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当在最大允许时间T内,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最大直径2R时,则判定监督员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当在最大允许时间T内,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处停留的最大范围2R时,则判定监督员不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可选地,预设采集频率为1分钟采集10次至20次。可选地,一处停留最大允许时间T为20分钟至30分钟。可选地,一处停留的最大范围为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系统,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系统,充分利用监督员巡查APP中GPS模块实时定位监督员位置坐标点,系统通过预设采集频率对GPS模块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对数据进行保存且用于判断监督员是否存在一处停留行为,解决了对监督员的管理与督促,使监督员的考核更加全面、准确,使监督员充分发挥作用。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方法包括:/n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的最大允许时间T,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所在区域的最大直径2R,并设置对监督员巡查APP中GPS模块的预设采集频率;/n按照所述预设采集频率对监督员的巡查APP中的GPS模块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监督员的位置坐标点以及与各所述位置坐标点一一对应的上报时间;/n判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当在一处停留最大允许时间T内,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最大直径2R时,则判定所述监督员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当在一处停留最大允许时间T内,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一处停留的最大范围2R时,则判定所述监督员不具有一处停留行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方法包括:
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的最大允许时间T,设置监督员一处停留所在区域的最大直径2R,并设置对监督员巡查APP中GPS模块的预设采集频率;
按照所述预设采集频率对监督员的巡查APP中的GPS模块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监督员的位置坐标点以及与各所述位置坐标点一一对应的上报时间;
判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当在一处停留最大允许时间T内,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最大直径2R时,则判定所述监督员具有一处停留行为;当在一处停留最大允许时间T内,任意相邻两个位置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一处停留的最大范围2R时,则判定所述监督员不具有一处停留行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坐标点的坐标为(xi,yi,ti),i为自然数且i为第i个位置坐标点,xi为第i个位置坐标点的经度,yi为第i个位置坐标点的纬度,ti为第i个位置坐标点的上报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监督员是否具有一处停留行为之前,还包括:根据获取监督员的位置坐标点的时间顺序,对获取的监督员的位置坐标点进行升序排列,构建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包括多个位置坐标点,各所述位置坐标点分别与上报时间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序列,构建第二序列;
从第二序列中取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的坐标(x0,y0,t0);
判断第二序列中是否还有位置坐标点,如果没有,则不存在一处停留行为发生,如果有,则继续从第二序列中取下一个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的坐标(xi,yi,ti);
计算位置坐标点(x0,y0,t0)与位置坐标点(xi,yi,ti)之间的距离D;
如果所述D大于所述2R,则从第二序列中删除位置坐标点(x0,y0,t0),同时第二序列中剩余的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变为新的位置坐标点(x0,y0,t0);如果所述D小于所述2R,先判断位置坐标点(xi,yi,ti)是否是第二序列中遍历的最后一个位置坐标点,如果是,则从第二序列中删除位置坐标点(x0,y0,t0),同时剩余的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变为新的位置坐标点(x0,y0,t0),如果不是,返回上述从第二序列中取最早获取的位置坐标点的坐标(x0,y0,t0)步骤之后;
判断第一序列中是否还有坐标点,如果没有,进入下一步,如果有,从第一序列中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明辛国茂王建强李应许胡幸福郝敬全马述杰
申请(专利权)人: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