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芷萍专利>正文

新式致冷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67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致冷元件,属化学领域。它主要由外层袋(1)、密封袋(2)、致冷剂(3)组成。它利用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吸热反应达到致冷效果。它具有结构简单,对人体无毒无害,成本低廉,不消耗动力,携带方便等特点;用于家庭、工厂、企事业单位夏季降温之用,还可用于医疗保健,食品保鲜,药品、生鲜品低温运输。(*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致冷元件,属化学领域。当前,夏季降温主要采用空调、电风扇等致冷设备,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降温效果,但要消耗动力,成本高,而且只能固定在某一地方,不能随身携带。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化学物质发生吸热反应来达到降温效果,而且对人体无毒无害,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随身携带,长期使用不消耗动力。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致冷元件中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发生吸热反应,从而使元件周围温度降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论述附图说明图1 是本技术结构剖面图图2 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剖面图图中(1)外层袋,(2)密封袋,(3)致冷剂,(4)保冷剂,(5)A组份,(6)B组份,(7)隔离袋。图1所示,致冷剂(3)装在密封袋(2),密封袋(2)又包有不透水不透气的外层袋(1)(如人造革),这种双层袋既防止致冷剂(3)外漏,又起到保温的作用。实施例一在密封袋(2)中放入六水氯化钙水溶液并用外层袋(1)严密封好。在初始温度为37℃时,放置15小时以上,其温度仍稳定在28℃左右,约经30小时方会降至室温。实施例二在密封袋(2)中放入硫酸钠、碳酸钠或溴化锂水溶液,同样达到致冷效果。实施例三图2所示,在隔离袋(7)分别装入A组份(5)即十水硫酸钠90~120份,10%蔗糖水溶液10~20份,B组份(6)即硫酸氢铵30~60份,硫酸氢钠30~60份,10%蔗糖水溶液3~10份,隔离袋(7)又放在装有保冷剂(如盐水)的密封袋(2),其外又包有外层袋(1),本实施例利用A组份同B组份中2种成份连锁反应发生的负溶解热,持续发挥冷却作用,使用时,用手揉合,使袋中A、B两组份充分接触,即可发生冷却作用。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不消耗动力,成本低廉,携带方便,致冷效果好,可以长期使用的优点,可以制成凉坐垫,床垫,凉枕,凉帽等,用于家庭、工厂、企事业单位夏季降温之用,还可用于医疗保健、食品保鲜、药品、生鲜品低温运输。权利要求1.一种致冷元件,主要由密封袋(2),包在其外的外层袋(1)及致冷剂(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冷剂为六水氯化钙水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冷剂为硫酸钠水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冷剂为碳酸钠水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冷剂为溴化锂水溶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冷剂为A组份即十水硫酸钠90~120份及10%蔗糖水溶液10~20份和B组份即硫酸氢铵30~60份,硫酸氢钠30~60份及10%蔗糖水溶液3~10份,A组份与B组份分别用隔离袋隔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冷剂为盐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袋(1)由不透水、不透气的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致冷元件,属化学领域。它主要由外层袋(1)、密封袋(2)、致冷剂(3)组成。它利用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吸热反应达到致冷效果。它具有结构简单,对人体无毒无害,成本低廉,不消耗动力,携带方便等特点;用于家庭、工厂、企事业单位夏季降温之用,还可用于医疗保健,食品保鲜,药品、生鲜品低温运输。文档编号F25D3/00GK2127483SQ92209098公开日1993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刘宇琦 申请人:李芷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致冷元件,主要由密封袋(2),包在其外的外层袋(1)及致冷剂(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冷剂为六水氯化钙水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琦
申请(专利权)人:李芷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