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51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包括外盒,所述外盒为方形盒体,所述外盒由前盒面、后盒面和上盒面三个盒面构成,所述外盒内设有左内盒和右内盒,所述左内盒和右内盒均为开口向上的方形盒体,所述左内盒底部和右内盒底部通过对接边连接,所述对接边固定在所述外盒底部中间,所述左内盒和右内盒可沿对接边向外盒两侧转动,所述左内盒与右内盒上设有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具有可以快速稳定地从盒体两侧启闭的功能,拿取盒内物品方便快捷;连接条或搭扣的限位结构可以使盒体在开启状态时更加稳固。

A double side open pack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
本技术属于包装盒领域,涉及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包装已不仅仅停留在存放物品和消费者对美感的需求,还需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如何快速完成动作来节省时间已成为当下人们行为习惯的趋势。目前,市面上的包装盒普遍为上下开启式,操作麻烦,尤其是放置香烟、饼干、糖果、口香糖、别针、螺丝等纸质或塑料包装盒,需要频繁的启闭,而拿取十分不便。还有一些包装盒,虽然通过两侧开合方式克服了上下开启的弊端,但其内盒装物外盒向两侧启闭的方式不利于手持开启,很难实现快速取物,甚至容易因操作失误或用力过大将物品从盒内弹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通过从包装盒两侧启闭内盒,可以快速拿取盒内物品,操作简便又稳定。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包括外盒,所述外盒为方形盒体,所述外盒由前盒面、后盒面和上盒面三个盒面构成,所述外盒内设有左内盒和右内盒,所述左内盒和右内盒均为开口向上的方形盒体,所述左内盒底部和右内盒底部通过对接边连接,所述对接边固定在所述外盒底部中间,所述左内盒和右内盒可沿对接边向外盒两侧转动,所述左内盒与右内盒上设有限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可活动地连接在左内盒右顶端和右内盒左顶端的连接条。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条为硬质材料,连接条中间设有折痕。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条为软质材料。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左内盒与右内盒前后两面外侧的第一搭扣和所述外盒前盒面内侧与后盒面内侧的第二搭扣,所述第一搭扣与第二搭扣能够相互扣合。进一步地,所述左内盒的右面和右内盒的左面对称设有小型磁铁。进一步地,所述外盒的前盒面和后盒面的左右两侧上端对称设有小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左内盒和右内盒前后两侧面的开口端对称设有大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可以快速稳定地从盒体两侧启闭,拿取盒内物品方便快捷;2、连接条或搭扣的限位结构可以使盒体在开启状态时更加稳固;3、两内盒之间的小型磁铁可以使盒体在闭合状态时更加稳固;4、内盒开口处的大凹槽可以方便盒内物品的拿取;5、外盒两边的小凹槽更加方便两内盒向外侧旋转开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闭合状态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打开状态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半开状态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半开状态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闭合状态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打开状态剖面图。其中,1为外盒,2为左内盒,3为右内盒,4为对接边,5为大凹槽,6为连接条,7为第一搭扣,8为第二搭扣,9为小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方式。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包括外盒1,所述外盒1为方形盒体,所述外盒1由前盒面、后盒面和上盒面三个盒面构成,所述外盒1内设有左内盒2和右内盒3,所述左内盒2和右内盒3均为开口向上的方形盒体,所述左内盒2底部和右内盒3底部通过对接边4连接,所述对接边4固定在所述外盒1底部中间,所述左内盒2和右内盒3可沿对接边4向外盒1两侧转动,所述左内盒2与右内盒3上设有限位机构。实施例一所述限位机构为可活动地连接在左内盒2右顶端和右内盒3左顶端的连接条6。所述连接条6为硬质材料,连接条6中间设有折痕。开启时,将左内盒2和右内盒3向外侧拉开,左内盒2和右内盒3在外力作用下以底部连接边4为圆心向外盒1两侧外部旋转,当左内盒2与右内盒3之间的连接条6处于拉直状态无法继续拉伸时,处于最大开启状态。关闭时,将左内盒2和右内盒3向外盒1两侧内部推动,左内盒2与右内盒3以连接边4为圆心向外盒1内旋转最后并排靠拢,连接条6在中间折痕处折叠最后收拢。连接条6可以是塑料、硬质纸板、钢片、铁片等,根据包装盒本身的材料自由进行选择。实施例二所述限位机构为可活动地连接在左内盒2右顶端和右内盒3左顶端的连接条6。所述连接条6为软质材料。开启时,将左内盒2和右内盒3向外侧拉开,左内盒2和右内盒3在外力作用下以底部连接边4为圆心向外盒1两侧外部旋转,当左内盒2与右内盒3之间的连接条6处于拉直状态无法继续拉伸时,处于最大开启状态。关闭时,将左内盒2和右内盒3向外盒1两侧内部推动,左内盒2与右内盒3以连接边4为圆心向外盒1内旋转最后并排靠拢,连接条6自然弯曲最后收拢。连接条6可以是各种软性材质的细绳或绳带,根据包装盒本身的材料自由进行选择。实施例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左内盒2与右内盒3前后两面外侧的第一搭扣7和所述外盒1前盒面内侧与后盒面内侧的第二搭扣8,所述第一搭扣7与第二搭扣8能够相互扣合。开启时,将左内盒2和右内盒3向外侧拉开,左内盒2和右内盒3在外力作用下以底部连接边4为圆心向外盒1两侧外部旋转,当第一搭扣7与第二搭扣8相互扣合时,处于最大开启状态。关闭时,将左内盒2和右内盒3向外盒1两侧内部推动,左内盒2与右内盒3以连接边4为圆心向外盒1内旋转最后并排靠拢,第一搭扣7与第二搭扣8自然打开。上述各实施例中,左内盒2的右面和右内盒3的左面可以对称设置小型磁铁。在外盒1的前盒面和后盒面的左右两侧上端可以对称设置小凹槽9。在左内盒2和右内盒3前后两侧面的开口端对称设置大凹槽5。本技术专利具有可以快速稳定地从盒体两侧启闭的功能,拿取盒内物品方便快捷;连接条或搭扣的限位结构可以使盒体在开启状态时更加稳固;两内盒之间的小型磁铁可以使盒体在闭合状态时更加稳固;内盒开口处的大凹槽可以方便盒内物品的拿取;外盒两边的小凹槽更加方便两内盒向外侧旋转开启。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技术较优的例子,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包括外盒(1),所述外盒(1)为方形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1)由前盒面、后盒面和上盒面三个盒面构成,所述外盒(1)内设有左内盒(2)和右内盒(3),所述左内盒(2)和右内盒(3)均为开口向上的方形盒体,所述左内盒(2)底部和右内盒(3)底部通过对接边(4)连接,所述对接边(4)固定在所述外盒(1)底部中间,所述左内盒(2)和右内盒(3)可沿对接边(4)向外盒(1)两侧转动,所述左内盒(2)与右内盒(3)上设有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包括外盒(1),所述外盒(1)为方形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1)由前盒面、后盒面和上盒面三个盒面构成,所述外盒(1)内设有左内盒(2)和右内盒(3),所述左内盒(2)和右内盒(3)均为开口向上的方形盒体,所述左内盒(2)底部和右内盒(3)底部通过对接边(4)连接,所述对接边(4)固定在所述外盒(1)底部中间,所述左内盒(2)和右内盒(3)可沿对接边(4)向外盒(1)两侧转动,所述左内盒(2)与右内盒(3)上设有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可活动地连接在左内盒(2)右顶端和右内盒(3)左顶端的连接条(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侧可开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6)为硬质材料,连接条(6)中间设有折痕。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杜方颖刘忠上伟蒋喜全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烟印包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金叶科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金叶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