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49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包括放置板,放置板上设置有成排或成列布置的通孔,通孔的正下方设置有与通孔同轴布置的管筒,管筒用于容纳线号套管且管筒的深度小于线号套管的长度。该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将打印出来的线号套管穿过通孔后放置至管筒当中,由于管筒的深度小于线号套管的长度,因此,线号套管的取放十分方便,并且线号套管放置在管筒内,相比于传统的粘贴方式更加可靠不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此外,上述安置装置不受使用次数的限制,大大提升了安置装置的重复利用率。

A placement device of wire number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号套管
,尤其涉及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
技术介绍
线号套管在车间生产中广泛应用,用于辨识线缆插放位置。线号套管是指用于配线标识的套管,有内齿,可以牢固的套在线缆上,材质一般为PVC,可适用于小到0.5大到6.0平方毫米的配线上。在车间生产过程中,将线号套管套装于线缆端口一侧或两侧,以方便与线排或者机柜指定位置连接。在机柜的组装和线排的制作过程中,线缆的种类繁多,且数量较多,和线缆同匹配的线号套管数量同样也数量庞大,车间工作人员将打印出来的线号套管依次粘贴在带有粘性的木板上,以此来分辨数量较多的线缆类型和安装位置。但是这种木板基本属于一次性产品,并且由于线号套管只能并排放置,所以如果线号套管数量过多的话,可能会造成木板面积不够大,得重复放置,造成工作人员的重复无效率工作。此外由于木板是通过透明胶带反复缠绕从而获得粘性条件的,由于粘性有限,在移动或者晃动过程中,经常会有脱落、位移的可能,为了避免套上线缆的时候出现套错、混乱现象,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脱落的线号套管的初始安置位置,并且由于工作环境一般都是有灰尘等细小颗粒,工作人员也会经常触摸粘性区域,会降低木板的粘性。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一周左右重新更换木板,此方法不仅在时间上效率低下,还有工作失误的风险,并且材料不能重复利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经济的损失。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线号套管安置时容易脱落和安置装置的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r>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以解决线号套管安置时容易脱落和安置装置的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置有成排或成列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正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同轴布置的管筒,所述管筒用于容纳线号套管且所述管筒的深度小于所述线号套管的长度。优选地,所述放置板倾斜布置。优选地,所述放置板为透明材质。优选地,当所述通孔成排布置时,相邻两排的所述通孔交错布置。优选地,当所述通孔成列排布时,相邻两列的所述通孔交错布置。优选地,所述放置板倾斜布置的倾斜角度为30°-75°。优选地,所述管筒的底部为盲端。优选地,所述安置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放置板的支架。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立板和与所述立板垂直连接的平板,所述立板与所述放置板的倾斜顶端连接,所述平板与所述放置板的倾斜底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管筒的轴心与所述放置板呈向下倾斜的锐角布置。相比于
技术介绍
介绍内容,上述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包括放置板,放置板上设置有成排或成列布置的通孔,通孔的正下方设置有与通孔同轴布置的管筒,管筒用于容纳线号套管且管筒的深度小于线号套管的长度。该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将打印出来的线号套管穿过通孔后放置至管筒当中,由于管筒的深度小于线号套管的长度,因此,线号套管的取放十分方便,并且线号套管放置在管筒内,相比于传统的粘贴方式更加可靠不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此外,上述安置装置不受使用次数的限制,大大提升了安置装置的重复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的放置板局部放大三维结构示意图。上图1-图3中,放置板1、通孔2、管筒3、支架4、立板41、平板4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以解决线号套管安置时容易脱落和安置装置的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包括放置板1,放置板1上设置有成排或成列布置的通孔2,通孔2的正下方设置有与通孔2同轴布置的管筒3,管筒3用于容纳线号套管且管筒3的深度小于线号套管的长度。该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将打印出来的线号套管穿过通孔后放置至管筒当中,由于管筒的深度小于线号套管的长度,因此,线号套管的取放十分方便,并且线号套管放置在管筒内,相比于传统的粘贴方式更加可靠不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此外,上述安置装置不受使用次数的限制,大大提升了安置装置的重复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通孔的开口直径和管筒的深度可以根据线号套管的直径和长度来设计,直径大小需要保证线号套管能穿过通孔并放入管筒中并能尽量节省空间为原则,一般管筒和通孔的深度之和为线号套管的长度的一半最为合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放置板1优选为倾斜布置的方式。当然也可以是放置板呈垂直布置的方式,只不过本技术中优选倾斜的布置方式而已。因为通过将放置板设置成倾斜布置的结构形式,线号套管露出管筒顶端的部分更容易识别,使得线号套管取放更加方便,并且倾斜布置的方式,能够使得放置在管筒内的线号套管更加稳定,更有效地避免了脱落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上述倾斜角度优选为30°-7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角度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角度。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放置板1的材质优选为透明材质,比如透明塑料板的结构。通过设置成透明材质,使得工作人员更容易观察到管筒当中的线号套管的标识。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管筒的材质应当与放置板的材质一致,均为透明材质制作而成。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当通孔2成排布置时,相邻两排的通孔2交错布置;当通孔2成列排布时,相邻两列的通孔交错布置。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成排或成列的通孔下方的管筒内的线号套管相互遮挡而影响工作人员观察对应管筒内的线号套管的标识,不会因为孔位相距太密集而影响视线。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管筒3的底部一般优选为盲端,当然也可以是设置有限制线号套管继续深入的限位部,只要能够保证线号套管无法透过管筒即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安置装置还应该包括用于支撑放置板1的支架4,该支架4的具体结构可以包括立板41和与立板41垂直连接的平板42,立板41与放置板1的倾斜顶端连接,平板42与放置板1的倾斜底端连接。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立板与平板的结构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对于支架结构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支架结构形式。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架结构可以采用立板、平板和放置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分体结构连接而成,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加工的便捷性进行选择。除此之外,当放置板采用倾斜的布置方式进行布置时,为了使得取放线号套管的工作人员的事业更好,一般来说,管筒3的轴心与放置板1呈向下倾斜的锐角布置。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线号套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板(1),所述放置板(1)上设置有成排或成列布置的通孔(2),所述通孔(2)的正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通孔(2)同轴布置的管筒(3),所述管筒(3)用于容纳线号套管且所述管筒(3)的深度小于所述线号套管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板(1),所述放置板(1)上设置有成排或成列布置的通孔(2),所述通孔(2)的正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通孔(2)同轴布置的管筒(3),所述管筒(3)用于容纳线号套管且所述管筒(3)的深度小于所述线号套管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倾斜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为透明材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孔(2)成排布置时,相邻两排的所述通孔(2)交错布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号套管的安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孔(2)成列排布时,相邻两列的所述通孔交错布置。


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爽镡晓刚陈鸿琳牛颖聪戴靖宇朱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