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34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其包括固接在车顶的基座,所述基座上固接有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基座的一端铰接有一连接柱,连接柱远离支撑柱的端部固接有一避雷针本体,避雷针本体上设置有导电线,导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可以插入进地面的接地锚钉,支撑柱和连接柱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柱和连接柱相互固定的固定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对防雷接地装置折叠收纳,从而降低了移动通讯车的整体高度,方便了车辆的行驶的效果。

A lightning protection grounding devic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
本技术涉及基站防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通信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是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而移动通信基站则是为了弥补固定位置的通信基站覆盖面积的薄弱区而设计的一种可移动的通信基站,通常设置在信号薄弱的区域。移动通信基站可以采用车载的形式,使用车辆直接将通信基站载至指定地点,为了避免的雷暴天气移动通信基站被雷电破坏,往往需要为移动通信基站设置防雷装置。公开号为CN20926659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基站防雷装置,其包括车载通信基站本体,车载通信基站本体上端固接有避雷针底座,避雷针底座的上端固接有避雷针本体,避雷针本体上连接有导电线,导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地锚钉。然而由于防雷装置安装在车顶并且高度较高,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进入隧道或者桥洞时,过高的防雷装置会使得车辆不能通过,从而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其具有便于对防雷接地装置折叠收纳,从而降低了移动通讯车的整体高度,方便了车辆的行驶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包括固接在车顶的基座,所述基座上固接有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基座的一端铰接有一连接柱,连接柱远离支撑柱的端部固接有一避雷针本体,避雷针本体上设置有导电线,导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可以插入进地面的接地锚钉,支撑柱和连接柱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柱和连接柱相互固定的固定套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通讯车在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将连接柱转动至与支撑柱同向,然后将固定套筒同时套设在支撑柱和连接柱上,从而将支撑柱与连接柱同轴固定。此时避雷针本体竖直立设在移动通讯车的车顶上。然后工作人员将导电线上的接地锚钉钉入进地下,从而使得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开始工作。当移动通讯车需要移动时,工作人员可以上滑固定套筒,使得固定套筒与支撑柱相互脱离,然后旋转支撑柱,使得支撑柱和避雷针本体横置在移动通讯车的车顶,从而减少了避雷接地装置的空间占用,方便了移动通讯车在隧道或桥洞等路面的行驶。基座的设置使得支撑柱受到的来自于连接柱的压力可以更加均匀的作用在移动通讯车的表面,减少了车顶由于局部受压而导致车顶变形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防雷接地装置工作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柱朝向连接柱的端面固接有一第一限位块,对应连接柱的端面固接有一第二限位块,当连接柱转动至与支撑柱同向时,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互抵接,并限制支撑柱和连接柱继续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柱转动至与支撑柱同向时,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互抵靠限位,从而使得支撑柱与连接柱保持同轴状态,进而方便了固定套筒向支撑柱的滑移,提高了支撑柱与连接柱固定的便捷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容纳固定套筒卡入的卡槽,卡槽的内周面开设有内螺纹,对应固定套管上开设有与卡槽相互配合的外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筒可以通过螺纹旋拧与卡槽固定进而与基座固定,此时固定套筒同时套设在支撑柱与连接柱上,从而提高了支撑柱与连接柱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减少了由于固定套筒滑移而影响支撑柱与连接柱固定稳定性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避雷针本体上还设置有辅助固定组件;辅助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避雷针本体上的连接杆,套设在连接杆上并且另一端抵触在基座上的连接管,连接杆与连接管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相互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雷针本体被支撑柱和连接柱所支设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旋拧连接管,从而调整辅助固定组件的整体长度,并使得连接管顶触在基座上,从而对避雷针本体进行辅助支设,从而提高了避雷针本体被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远离基座的一端设置有一支撑脚,支撑脚与连接管为球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的设置增大了辅助固定组件与基座的接触面积,并且支撑脚与连接管为球铰接,使得连接管的旋转不会影响支撑脚与基座表面的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辅助固定组件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铰接在避雷针本体上,基座上还开设有与支撑脚相互配合卡位的定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与避雷针本体的铰接,减少了辅助固定组件在收纳时的空间占用,方便了连接柱旋转至水平;而支撑脚与定位槽的相互卡设,限制了连接杆与避雷针本体的相互转动,提高了辅助固定组件对避雷针本体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辅助固定组件至少设置有三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组辅助固定组件的设置,使得避雷针本体在被辅助固定组件支设时,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避雷针本体被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车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转动收纳后的避雷针本体的捆扎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捆扎带可以将防雷接地装置固定在车顶,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时,防雷接地装置固定在车顶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减少了防雷接地装置的空间占用,通过连接柱与支撑柱的相互转动,从而防雷接地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转动至水平从而降低了移动通讯车的整体高度,方便了车辆的通行;2.提高了避雷针本体被固定的稳定性,通过三组辅助固定组件支设在避雷针本体上,提高了避雷针本体对应横向风力的抵抗能力,减轻了固定套管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体现支撑柱与连接柱固定关系示意图并体现辅助固定组件;图3是体现卡块与避雷针本体卡位关系示意图;图4是体现防雷接地装置收纳状态示意图。图中,1、移动通讯车;2、基座;21、支撑柱;211、第一限位块;22、连接柱;221、第二限位块;23、固定套筒;24、卡槽;25、定位槽;3、避雷针本体;31、卷线轮;32、接地锚钉;4、辅助固定组件;41、连接杆;411、卡块;42、连接管;43、支撑脚;5、缓冲垫;6、捆扎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设置在移动通讯车1的车顶上,包括固接在车顶的基座2,基座2上竖直固接有一支撑柱21,支撑上端铰接有一连接柱22,连接柱22远离支撑柱21的一端固接有避雷针本体3。连接柱22和支撑柱21上同时套设有一固定套筒23。支撑柱21的外径,连接柱22的外径和固定套筒23的内径均相等,从而使得固定套筒23可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包括固接在移动通讯车(1)车顶的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上固接有一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远离基座(2)的一端铰接有一连接柱(22),连接柱(22)远离支撑柱(21)的端部固接有一避雷针本体(3),避雷针本体(3)上设置有导电线,导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可以插入进地面的接地锚钉(32),支撑柱(21)和连接柱(2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柱(21)和连接柱(22)相互固定的固定套筒(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包括固接在移动通讯车(1)车顶的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上固接有一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远离基座(2)的一端铰接有一连接柱(22),连接柱(22)远离支撑柱(21)的端部固接有一避雷针本体(3),避雷针本体(3)上设置有导电线,导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可以插入进地面的接地锚钉(32),支撑柱(21)和连接柱(2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柱(21)和连接柱(22)相互固定的固定套筒(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1)朝向连接柱(22)的端面固接有一第一限位块(211),对应连接柱(22)的端面固接有一第二限位块(221),当连接柱(22)转动至与支撑柱(21)同向时,第一限位块(211)与第二限位块(221)相互抵接,并限制支撑柱(21)和连接柱(22)继续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上开设有容纳固定套筒(23)卡入的卡槽(24),卡槽(24)的内周面开设有内螺纹,对应固定套管上开设有与卡槽(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福鼎张世民赵金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通天畅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