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94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包括前幅、储液连接管二和血透导管套管,所述前幅的表面设有储液袋,所述储液袋的底部贯穿插有储液连接管一,所述储液连接管一的底部固定连接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底部与储液连接管二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液连接管二上远离调节装置的一端与血透导管套管密封固连,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血透导管套管效果难以,难以模拟出临床中血液不同方向上的单向流动,例如模拟回抽时的流向,而且其流通通道的封闭也不够便捷,给使用带来不便,降低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问题。

A multi-functional training teaching aid for hemodialysis catheter nur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教学设备
,具体为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导管的使用以及维护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只有熟练掌握技术要点以及规范动作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意外的发生;传统的此项专科操作主要通过理论教学为主,在临床患者身体上进行实践操作为辅,一方面患者对于实验性实践操作具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并且实践效果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实际的教学效果有限,为此人们提出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如中国专利CN106781812A所公开的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培训教具,涉及医疗教学领域,它包括有前幅、后幅和半立领,前幅和后幅上端一侧缝合连接,另一侧通过魔术贴连接,前幅和后幅缝合一侧的上端与半立领连接,半立领顶端设置有立领系带,半立领开设有导管颈部置入口;前幅开设有导管锁骨下置入口,血透导管套管可穿过导管锁骨下置入口或导管颈部置入口与放置在前幅内口袋里的储液袋连通;血透导管套管和储液袋之间还设有可分离连接接头和储液袋连接管夹。本技术可以解决临床上在血液透析导管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中直接培训护理人员难度大、患者易产生抵触心理的问题及长期留置血透导管的患者导管自我护理培训效果差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血透导管套管效果难以模拟出临床中血液不同方向上的单向流动,例如模拟回抽时的流向,而且其流通通道的封闭也不够便捷,给使用带来不便,降低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对传统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包括前幅、储液连接管二和血透导管套管,所述前幅的表面设有储液袋,所述储液袋的底部贯穿插有储液连接管一,所述储液连接管一的底部固定连接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底部与储液连接管二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液连接管二上远离调节装置的一端与血透导管套管密封固连。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储液连接管一的底部和储液连接管二的顶部均贯穿至壳体内且与壳体密封固连,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并通孔通孔限位转动有转动轴,所述壳体内设有斜面圆柱,所述斜面圆柱被转动轴贯穿且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斜面圆柱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两个传动杆,所述壳体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与传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压簧一,所述压簧一的右端与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滑动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转动轴上靠右端的表面固定套有凸轮,所述推杆上靠近凸轮一端的表面套有压簧二,所述压簧二的两端与压板和传动杆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转动轴的左端开设有矩形孔并通过矩形孔滑动连接有封闭装置。优选的,所述封闭装置包括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表面与矩形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矩形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被套筒贯穿且与套筒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上靠近底部和顶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封堵板,两个所述封堵板的相背面均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环,两个密封环的相对侧与转动轴的两端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边角均经过圆弧过渡处理,且壳体由透明玻璃材质构成。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摩擦环,所述摩擦环的内壁与斜面圆柱弧形轮廓上的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靠近左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的相对侧分别与壳体的左侧以及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通过调节装置的设置,能够模拟出血液顺逆两种路径的单向流动,而且对于储液连接管一和储液连接管二之间血液的流通锁止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本技术通过手动驱动转动轴的转动,使得斜面圆柱随之同步转动,伴随着斜面圆柱的转动,会使传动杆的左端与斜面圆柱上的凸缘面和凹缘面交替接触,并且与套筒内压簧一的配合下,使得传动杆整体能够在壳体内不断的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伴随着传动杆的左右往复移动,转动轴同步带动凸轮的转动,当凸轮上的凸缘面与压板的表面接触时,会在克服压簧二的弹力后,将推杆、连接杆以及单向阀朝向壳体的内壁上进行推进,最终使单向阀能够与储液连接管一或储液连接管二的相对端交替式贴合并建立连接,由于两个单向阀对称设置,故其对血液的导向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单向阀与储液连接管二的顶部接触后,可使血液以储液连接管二、壳体和储液连接管一中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流动,同理单向阀与储液连接管一的底部接触后,即可实现血液自上而下的流动方式;即实现顺逆两个方向上的单向流动;三、本技术通过矩形孔以及封闭装置的配合,使得储液连接管一和储液连接管二与壳体之间的流通被截止,即快速的实现了封闭效果;四、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血透导管套管效果难以模拟出临床中血液不同方向上的单向流动,例如模拟回抽时的流向,而且其流通通道的封闭也不够便捷,给使用带来不便,降低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的正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封堵板对储液连接管一和储液连接管二进行封堵时的视图;图4为本技术斜面圆柱的立体图。图中:1-前幅、2-储液袋、3-储液连接管一、4-储液连接管二、5-血透导管套管、6-调节装置、7-壳体、8-转动轴、9-斜面圆柱、10-传动杆、11-套筒、12-压簧一、13-推杆、14-压板、15-凸轮、16-压簧二、17-连接杆、18-单向阀、19-矩形孔、20-封闭装置、21-矩形杆、22-连接板、23-封堵板、24-密封环、25-摩擦环、26-限位环、27-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包括前幅1、储液连接管二4和血透导管套管5,前幅1的表面设有储液袋2,装置中还配有与前幅1对应的后幅,前幅1和后幅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具,然后把教具穿戴在人体模型或培训人员胸颈部,系好立领系带固定,根据培训需要将不同类型的血透导管插入教具中的血透导管套管5内,即可按照血透导管护理操作流程在非临床使用的导管上进行冲管、封管、固定、皮肤置入口换药等一系列护理操作;储液袋2用于盛接导管护理操作时的冲管、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包括前幅(1)、储液连接管二(4)和血透导管套管(5),所述前幅(1)的表面设有储液袋(2),所述储液袋(2)的底部贯穿插有储液连接管一(3),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连接管一(3)的底部固定连接调节装置(6),所述调节装置(6)的底部与储液连接管二(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液连接管二(4)上远离调节装置(6)的一端与血透导管套管(5)密封固连;/n所述调节装置(6)包括壳体(7),所述储液连接管一(3)的底部和储液连接管二(4)的顶部均贯穿至壳体(7)内且与壳体(7)密封固连,所述壳体(7)的左侧开设有通孔并通孔通孔限位转动有转动轴(8),所述壳体(7)内设有斜面圆柱(9),所述斜面圆柱(9)被转动轴(8)贯穿且与转动轴(8)固定连接,所述斜面圆柱(9)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两个传动杆(10),所述壳体(7)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内壁与传动杆(10)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压簧一(12),所述压簧一(12)的右端与套筒(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10)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滑动有推杆(13),所述推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4),所述转动轴(8)上靠右端的表面固定套有凸轮(15),所述推杆(13)上靠近凸轮(15)一端的表面套有压簧二(16),所述压簧二(16)的两端与压板(14)和传动杆(10)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杆(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两个所述推杆(13)上连接杆(1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两对称的单向阀(18),所述转动轴(8)的左端开设有矩形孔(19)并通过矩形孔(19)滑动连接有封闭装置(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的多功能培训教具,包括前幅(1)、储液连接管二(4)和血透导管套管(5),所述前幅(1)的表面设有储液袋(2),所述储液袋(2)的底部贯穿插有储液连接管一(3),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连接管一(3)的底部固定连接调节装置(6),所述调节装置(6)的底部与储液连接管二(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液连接管二(4)上远离调节装置(6)的一端与血透导管套管(5)密封固连;
所述调节装置(6)包括壳体(7),所述储液连接管一(3)的底部和储液连接管二(4)的顶部均贯穿至壳体(7)内且与壳体(7)密封固连,所述壳体(7)的左侧开设有通孔并通孔通孔限位转动有转动轴(8),所述壳体(7)内设有斜面圆柱(9),所述斜面圆柱(9)被转动轴(8)贯穿且与转动轴(8)固定连接,所述斜面圆柱(9)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两个传动杆(10),所述壳体(7)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内壁与传动杆(10)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压簧一(12),所述压簧一(12)的右端与套筒(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10)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滑动有推杆(13),所述推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4),所述转动轴(8)上靠右端的表面固定套有凸轮(15),所述推杆(13)上靠近凸轮(15)一端的表面套有压簧二(16),所述压簧二(16)的两端与压板(14)和传动杆(10)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杆(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两个所述推杆(13)上连接杆(1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两对称的单向阀(18),所述转动轴(8)的左端开设有矩形孔(19)并通过矩形孔(19)滑动连接有封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