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7723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涉及共享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该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包括CPU和接收端,CPU的一端与接收端的一端电性连接,接收端包括服务器,服务器的一端与,服务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车,服务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桩,服务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电动车,CPU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网关,网关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后视镜,优选的,服务器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服务器依次与充电车、充电桩和电动车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汽车智能交互终端关键技术,实现共享用车精确定位技术,通过将GPS、激光雷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融合,实现车辆精确定位。

A positioning system of shared electric vehicle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享电动汽车
,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其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升,“电动汽车+互联网+自动驾驶”的出行模式,已势在必行。而随着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与发展,共享汽车已为电动汽车提供了将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深入融合的最佳平台,只有将智能电动汽车技术与共享汽车运营模式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释放电动汽车造福社会的潜能,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消费者的体验要求,这是新时代下共享经济的促成结果。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电动汽车发展中出现的用户充电定位难、运营系统体验度差、充电设施安全性不高、充电桩布置欠人性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解决了电动汽车发展中出现的用户充电定位难、运营系统体验度差、充电设施安全性不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包括CPU和接收端,所述CPU的一端与接收端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接收端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的一端与,所述服务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车,所述服务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桩,所述服务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电动车。优选的,所述CPU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网关,所述网关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后视镜。优选的,所述服务器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所述服务器依次与充电车、充电桩和电动车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CPU的一端电性连接有输入端,所述输入端包括RabbitMQ,所述RabbitMQ的一端与CPU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RabbitMQ的一端电性连接有车联网平台,所述车联网平台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用户。优选的,所述RabbitMQ的一端电性连接有运营平台,所述运营平台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用户。优选的,所述运营平台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微信,所述运营平台的一端电性连接有APP。工作原理:该装置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精确定位技术,完善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充电站点地理位置数据,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方式改进车辆定位精度,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关键技术,海量采集新能源汽车租赁-归还车辆运行数据,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技术,深入研究运行规律,为充电优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研究车桩联动产品多阶段发展的布点与优化关键技术并结合已有车桩联动产品布点资源,研究车桩联动产品多阶段发展的布点与优化,为未来共享用车设施建设提供支撑,通过研究多层平台多源海量信息并发处理技术,融合现有充电设施运营平台和车辆运营平台,通过系统分层分区、分布式处理与计算、分布式数据库Cassandra等技术完成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的设计,研制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共享用车运营管理系统软硬件样机,完善智慧城市共享用车领域核心业务功能,实现运行设备精准定位、多源信息精准采集、实时传输、充电安全、大数据信息共享、优化运行等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共享用车运营管理系统集成技术,完善统一信息支撑平台集成架构、信息模型方案、平台功能、交互接口实施方案及通信架构等,实现智慧城市多元化快速融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对系统产品进行测试认证,并通过区域示范运行检验系统可靠性,针对系统功能升级环节进行现场测试认证,保障系统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汽车智能交互终端关键技术,实现共享用车精确定位技术,通过将GPS、激光雷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融合,实现车辆精确定位。2、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体化充电设备关键技术,实现面向共享用车模式的多目标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关键技术,优化车辆充电与管理、降低对电网的冲击影响。3、本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汽车“共享用车”平台关键技术,实现双层平台多源信息并行处理技术,通过海量数据的存储技术、松耦合设计、高并发的数据处理技术、模块化等技术完成充电点平台设计;通过系统分层分区、分布式处理与计算、分布式数据库Cassandra等技术完成运营管理平台的设计。4、本专利技术实现项目应用技术突破,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及处理技术的满足车桩联动的充电桩位置及数量、共享电动汽车数量布点策略,实现车-桩最优配比建设、高效满足用户出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输入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接收端;11、充电车;12、充电桩;13、电动车;14、后视镜;15、服务器;16、网关;2、CPU;3、输入端;31、RabbitMQ;32、车联网平台;33、运营平台;34、用户;35、微信;36、APP。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包括CPU2和接收端1,CPU2的一端电性连接有输入端3,输入端3包括RabbitMQ31,RabbitMQ31的一端电性连接有运营平台33,优选的,运营平台33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微信35,运营平台33的一端电性连接有APP36,运营平台33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用户34,RabbitMQ31的一端与CPU2的一端电性连接,RabbitMQ31的一端电性连接有车联网平台32,车联网平台32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用户34,CPU2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网关16,网关16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后视镜14,CPU2的一端与接收端1的一端电性连接,接收端1包括服务器15,服务器15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服务器15依次与充电车11、充电桩12和电动车13电性连接,服务器15的一端与,服务器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车11,服务器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桩12,服务器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电动车1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包括CPU(2)和接收端(1),所述CPU(2)的一端与接收端(1)的一端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1)包括服务器(15),所述服务器(15)的一端与,所述服务器(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车(11),所述服务器(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桩(12),所述服务器(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电动车(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包括CPU(2)和接收端(1),所述CPU(2)的一端与接收端(1)的一端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1)包括服务器(15),所述服务器(15)的一端与,所述服务器(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车(11),所述服务器(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充电桩(12),所述服务器(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电动车(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PU(2)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网关(16),所述网关(16)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后视镜(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15)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所述服务器(15)依次与充电车(11)、充电桩(12)和电动车(13)电性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沈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普斯迪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