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光纤耦合仪,包括:坐标调节组件,坐标调节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角度调节组件,与坐标调节组件相对设置,角度调节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图像获取组件,设置在坐标调节组件上,图像获取组件的图像获取范围至少覆盖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处位置;光功率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及光功率检测器,光发射器和光功率检测器中的一个设置在坐标调节组件上,另一个设置在角度调节组件上以及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化调节确定光纤耦合位置,在生产中能够提高光纤耦合产品的一致性,通过初步调节与精度调节,能够明确光纤耦合位置,提高成品率,进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Fiber coupling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耦合仪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耦合仪。
技术介绍
在目前国内的光纤生产中,光纤与光纤的耦合对光大多通过手工或半自动完成,并且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产品存在重复性差、性能一致性差、成品率低、生产效率很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耦合仪,该光纤耦合仪,包括:坐标调节组件,坐标调节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角度调节组件,与坐标调节组件相对设置,角度调节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图像获取组件,设置在坐标调节组件上,图像获取组件的图像获取范围至少覆盖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处位置;光功率检测组件,光功率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及光功率检测器,光发射器和光功率检测器中的一个设置在坐标调节组件上,另一个设置在角度调节组件上;控制器,连接于图像获取组件、光功率检测组件、坐标调节组件及角度调节组件,控制器用于基于图像获取组件获取到的图像信息,调节第一夹持件所处位置,基于光功率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节第二夹持件与第一夹持件之间的角度。本技术的光纤耦合仪,在工作过程中,将需要耦合的光纤分别夹持在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上;图像获取组件拍摄获取到光纤耦合处的图像信息,控制器基于图像信息,通过坐标调节组件调节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上的光纤的位置,进行光纤位置初步调节,使得需要耦合的光纤进行对接;光发射器产生的光通过需要耦合的光纤后进入到光功率检测器,控制器基于光功率检测器的检测结果,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调节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上光纤的角度,以使通过需要耦合光纤后的光功率接近光发射器产生的光的功率,进行精度调节,进而确定耦合位置。如此本技术的光纤耦合仪通过图像获取组件及光功率检测组件的设置,自动化调节确定光纤耦合位置,在生产中能够提高光纤耦合产品的一致性,通过初步调节与精度调节,能够明确光纤耦合位置,提高成品率,进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光纤耦合仪,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坐标调节组件包括:XY二维位移台;Z轴位移台,滑动设置在XY二维位移台上;其中,第一夹持件设置在Z轴位移台靠近角度调节组件的一端,第二夹持件设置在角度调节组件靠近Z轴位移台的一侧。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XY二维位移台的设置能够带动Z轴位移台在X轴与Y轴上移动,通过Z轴位移台的设置使得第一夹持件能够在Z轴上移动,进而通过坐标调节组件可以调节第一夹持件所处的坐标位置,便于使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上的光纤与第二夹持件上的光纤对接,进一步地提高光纤耦合的生产效率。在上任一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图像获取组件包括:悬挂臂,设置在XY二维位移台一侧;第一工业相机,设置在悬挂臂上;第二工业相机,设置在悬挂臂上。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了两台工业相机,通过两台工业相机的设置能够获取到光纤耦合位置处不同角度的两组图像信息,在进一步地,控制器基于两组图像信息,可以通过坐标调节组件调节第一夹持件上光纤的位置,使得第一夹持件上的光纤与第二夹持件上的光纤处于两种图像信息的交汇处,完成对耦合光纤位置的初步调节,而后仅需对完成初步调节的光纤进行角度调节,即可确定耦合位置,能够大大提高光纤耦合初步调节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地,悬挂臂可以为两个,设置在用于安装固定坐标调节组件及角度调节组件的防震平板上,位于坐标调节组件及角度调节组件之间,第一工业相机设置在其中一个悬挂臂上,图像获取方向朝向坐标调节组件的XY二维位移台与Z轴位移台形成的ZOY平面,第二工业相机设置在另一个悬挂臂上,图像获取方向朝向坐标调节组件的XY二维位移台与Z轴位移台形成的XOY平面。在上任一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图像获取组件还包括:补充光源,设置在坐标调节组件或角度调节组件上,补充光源朝向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补光光源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工业相机与第二工业相机拍摄获取的图像信息更为清晰,更加便于明确光纤在图像信息中的位置,便于通过坐标调节组件调节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上的光纤的位置,进行光纤位置初步调节,更进一步地提高光纤耦合初步调节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在上任一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补充光源为白光光源。在该技术方案中,补充光源为白光光源,便于在图像信息中识别出光纤的边缘特征,便于通过坐标调节组件调节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上的光纤的位置,进行光纤位置初步调节,更进一步地提高光纤耦合初步调节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在上任一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工业相机的图像获取方向垂直于第二工业相机的图像获取方向。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工业相机的图像获取方向垂直于第二工业相机的图像获取方向,一方面便于明确第一工业相机与第二工业相机的设置位置,另一方面第一工业相机及第二工业相机设置在位于XY二维位移台一侧的悬挂臂上,第一工业相机与第二工业相机的拍摄角度适配于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的设置位置,便于捕捉到光纤耦合处的图像信息,使得图像信息中光纤耦合处的特征更为明显。在上任一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角度调节组件为二维电动角度位移台。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光纤耦合通过坐标调节组件调节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上的光纤的位置,完成光纤位置初步调节后,第一夹持件上的光纤与第二夹持件上的光纤完成对接,仅需调节光纤耦合角度即可确定耦合位置,因此将角度调节组件选择二维电动角度位移台,能够降低投资成本。在上任一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直线导轨,坐标调节组件及角度调节组件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坐标调节组件及角度调节组件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便于调节坐标调节组件与角度调节组件之间的距离,便于使第一夹持件上的光纤与第二夹持件上的光纤相互靠近。在上任一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防震平板,直线导轨设置在防震平板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防震平板的设置,能够降低外部振动对光纤耦合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成品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上任一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平移台,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第二平移台,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其中,坐标调节组件及角度调节组件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平移台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平移台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坐标调节组件及角度调节组件通过第一平移台及第二平移台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通过第一平移台及第二平移台能够带动坐标调节组件与角度调节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光纤耦合仪使用更为方便。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耦合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耦合仪的结构框图;图3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耦合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坐标调节组件,所述坐标调节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n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坐标调节组件相对设置,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n图像获取组件,设置在所述坐标调节组件上,所述图像获取组件的图像获取范围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所处位置;/n光功率检测组件,所述光功率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及光功率检测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功率检测器中的一个设置在坐标调节组件上,另一个设置在角度调节组件上;/n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图像获取组件、所述光功率检测组件、所述坐标调节组件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图像获取组件获取到的图像信息,调节所述第一夹持件所处位置,基于光功率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节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的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耦合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坐标调节组件,所述坐标调节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
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坐标调节组件相对设置,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
图像获取组件,设置在所述坐标调节组件上,所述图像获取组件的图像获取范围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所处位置;
光功率检测组件,所述光功率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及光功率检测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功率检测器中的一个设置在坐标调节组件上,另一个设置在角度调节组件上;
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图像获取组件、所述光功率检测组件、所述坐标调节组件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图像获取组件获取到的图像信息,调节所述第一夹持件所处位置,基于光功率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节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调节组件包括:
XY二维位移台;
Z轴位移台,滑动设置在所述XY二维位移台上;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在所述Z轴位移台靠近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靠近所述Z轴位移台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耦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获取组件包括:
悬挂臂,设置在所述XY二维位移台一侧;
第一工业相机,设置在所述悬挂臂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经,史德海,蔡凯达,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