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型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58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型探测器,包括具有同球心套装的外壳和内壳的球状壳体;球状壳体具有平直的探测底面,探测底面上方固定有用以探测对地面高度的雷达模块;外壳铰接于内壳、以实现当内壳和外壳相对转动时雷达模块始终垂向布置。当球型探测器倾斜时,由于雷达模块在垂向布置时球状壳体的重心距离地面最近也最稳定,因此雷达模块带动内壳和外壳相对转动以使自身垂向布置,从而利用雷达模块向地面垂直发送声波信号以精确测量雷达模块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待测物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此外,由于雷达模块能够自行保持垂向布置,因此该球型探测器结合绳索等柔性物体使用可提高测距的范围,进而增大球型探测器的使用场合。

A ball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型探测器
本技术涉及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型探测器。
技术介绍
雷达,又称"无线电定位",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应用雷达技术的测距设备的位置需要摆放正确才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否则会影响收讯效果和探测的精度,由于摆放位置需要人为调整,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前述雷达测距设备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型探测器,可以提高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球型探测器,包括具有同球心套装的外壳和内壳的球状壳体;所述球状壳体具有平直的探测底面,所述探测底面上方固定有用以探测对地面高度的雷达模块;所述外壳铰接于所述内壳、以实现当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相对转动时所述雷达模块始终垂向布置。优选地,所述外壳通过万向节连接于所述内壳。优选地,所述探测底面包括所述外壳的第一探测底面和所述内壳的第二探测底面;所述雷达模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探测底面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外壳密封于所述内壳的外周。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呈半球壳状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处的周侧设有用以拆装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快拆件。优选地,所述雷达模块包括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探测底面的上方且与所述超声波雷达和所述毫米波雷达电连接、用以当所述探测底面距离地面不足预设值时发送所述超声波雷达的检测数据、当所述探测底面距离地面不小于预设值时发送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检测数据的单片机。优选地,还包括设于固定于所述探测底面的上方、用以无线传输所述单片机发送的检测数据的无线传输模块和固定于所述探测底面的上端面、用以提供电能的电池。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外壳的中心固定连接、用以悬挂所述球状壳体的连接绳。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球状壳体内且平行于所述探测底面设置的连接板;所述雷达模块固定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所述单片机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且重心经过所述探测底面的中心和所述雷达模块的重心的连线。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球型探测器包括具有外壳和内壳的球状壳体,球状壳体具有平直的探测底面,用于探测底面高度的雷达模块设置于球状壳体内且固定于探测底面的上方;球状壳体的内壳和外壳同球心套装且内壳和外壳铰接、以实现当内壳和外壳相对转动时雷达模块始终维持垂向分布,以精确检测待测物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也即对地面高度。上述球型探测器的内壳和外壳铰接,能够利用内壳和外壳的相对转动使得固定于球型壳体内的雷达模块受重力作用始终保持垂向分布,从而利用雷达模块向地面垂直发送声波信号以精确测量雷达模块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待测物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综上,该球型探测器内的雷达模块能够自行保持垂向布置以确保测量精度,此外,该球型探测器结合绳索等柔性物体使用可提高测距的范围,进而增大球型探测器的使用场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球型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1-球状壳体、2-快拆件、3-万向节、4-雷达模块、41-超声波雷达、42-毫米波雷达、5-无线传输模块、6-电池、7-单片机、8-电源模块、9-连接绳、10-连接板、11-探测底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球型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球型探测器,包括同球心套装的外壳和内壳,外壳套装于内壳外且外壳和内壳铰接,二者形成球状壳体1;球状壳体1具有平直的探测底面11,探测底面11的上方固定有用于发射穿透探测底面11的声波信号以测量底面高度的雷达模块4;当球型探测器倾斜时,由于雷达模块4在垂向布置时球状壳体1的重心距离地面最近也最稳定,因此雷达模块4带动内壳和外壳相对转动以使自身垂向布置。需要说明的是,球状壳体1的底面平直也即探测底面11为平面、以提高雷达模块4朝向探测底面11发射的声波的穿透性,减少探测底面11对声波的反射。球状壳体1的底面为平面包括两种情况:一、外壳和内壳的底面均为平面,此时雷达模块4可以固定于外壳的底面也可以固定于内壳的底面,具体来说,当雷达模块4固定于外壳的底面时内壳作为球型探测器与待测物体的连接结构,当内壳倾斜时外壳相对于内壳转动以使雷达模块4维持垂向分布状态;反之,当雷达模块4固定于内壳的底面时外壳作用球型探测器与待测物体的连接结构,当外壳倾斜时内壳相对于外壳转动以使雷达模块4维持垂向分布状态。二、外壳无底面,此时内壳的底面即球状壳体1的探测底面11,显然雷达模块4固定于内壳的底面而待测物体与外壳连接。使用时可将该球型探测器与待测物体连接,尤其是当待测物体距离对地面高度较大时可通过绳索等柔性结构将该球型探测器与待测物体连接。球型探测器在移动的过程中雷达模块4始终垂向布置,进而确保雷达模块4能够精确探测到待测物体相距地面达到最低点时的位置,方便远程测量且提高测量精度。针对外壳和内壳的铰接方式,可采用万向节3连接于二者之间,也即万向节3的一端固定于外壳内而另一端固定于内壳内。当然,还可采用其他的铰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同球心套装的外壳和内壳相对转动的连接结构均可以作为本技术中外壳和内壳的铰接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球状壳体1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外壳的底面为平面且内壳的底面亦为平面,雷达模块4固定于内壳的底面,换句话说,上一实施例中的探测底面11包括设于外壳的第一探测底面和设于内壳的第二探测底面,固定于第二探测底面的雷达模块4朝向球状壳体1的底面发射的声波需要依次穿过第二探测底面和第一探测底面。将该球型探测器的外壳连接于待测物体时,无论外壳随待测物体怎样移动,雷达模块4带动内壳相对于外壳偏转以使雷达模块4垂向布置,雷达模块4朝向第二探测底面和第一探测底面发射的声波沿最短距离反射回雷达模块4、以测得雷达模块4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结合雷达模块4与待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得到待测物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吊车的吊臂高度探测为例,为了使吊车的吊臂在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区范围内工作时不超过作业范围,通过限高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型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同球心套装的外壳和内壳的球状壳体(1);所述球状壳体(1)具有平直的探测底面(11),所述探测底面(11)上方固定有用以探测对地面高度的雷达模块(4);所述外壳铰接于所述内壳、以实现当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相对转动时所述雷达模块(4)始终垂向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型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同球心套装的外壳和内壳的球状壳体(1);所述球状壳体(1)具有平直的探测底面(11),所述探测底面(11)上方固定有用以探测对地面高度的雷达模块(4);所述外壳铰接于所述内壳、以实现当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相对转动时所述雷达模块(4)始终垂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型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通过万向节(3)连接于所述内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型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底面(11)包括所述外壳的第一探测底面和所述内壳的第二探测底面;所述雷达模块(4)固定于所述第二探测底面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型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密封于所述内壳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球型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呈半球壳状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处的周侧设有用以拆装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快拆件(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型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模块(4)包括超声波雷达(41)和毫米波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瀚林鹏吴国梓李泽权文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潮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