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沉降的智能动态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738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沉降的智能动态控制方法,涉及地下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在初期支护后铺设防水板,在防水板上分区安置若干弹性气包群再施作二次衬砌,待二次衬砌的强度不低于70%后向气囊内充入加压气体并根据监测的上覆物实时沉降值有针对性地分区调整气包群中一部分气包的的气压值,通过气包群的联动动态调控使上覆物的沉降在施工全过程中始终在沉降控制允许范围内且尽量减少波动,待二次衬砌的强度达到100%且监测的上覆物实时沉降值趋于稳定后将气囊内的气体置换为水泥浆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中上覆结构物的沉降不容易控制且补偿效果差的问题。

An intelligent dynamic control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f existing subway station under zero d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沉降的智能动态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隧道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沉降的智能动态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下交通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零距离下穿地下隧道的施工总会面临着上覆结构物的沉降问题。目前新建地下隧道多采用小断面多部开挖,一步一支护,同时加大支护刚度和强度等方法来减少下方施工对上覆土层或结构物的沉降影响。而仅仅从加大支护刚度或强度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减少施工开挖对地层的扰动,且难以判断是否能满足沉降控制要求。因此工程上往往需要额外措施作为补充。在一些隧道施工中会在新建结构物顶板处采用预埋千斤顶或直接注浆的方式,对上覆土层或既有结构物提供抬升力,从而减少其沉降。预埋千斤顶的方式固然能实现主动抬升,但是对于千斤顶的数量需求、多个千斤顶之间的顶升力联动设计难度极大,千斤顶的点状给力、长期使用漏油问题等等都是不利因素。采用直接注浆方式可以填补新建结构物与上覆结构物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沉降,但现阶段常用注浆方法多为经验式注浆,偏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沉降的智能动态控制方法,其包括:/n在初期支护后铺设防水板,在防水板上分区安置若干弹性气包群;/n施工二次衬砌,并将与气包连通的进气管、排气管和注浆管引到二次衬砌外;/n当二次衬砌的强度不低于70%后,向气包内充入加压气体并根据监测的上覆物实时沉降值有针对性地分区调整气包群一部分气包内的气压值,通过气包群的联动动态抬升作用使上覆物的沉降始终在沉降控制的允许范围内;/n当二次衬砌的强度达到100%且监测的上覆物实时沉降值在设定时间内均位于允许范围内时,将气包内的气体置换为同体积的水泥浆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沉降的智能动态控制方法,其包括:
在初期支护后铺设防水板,在防水板上分区安置若干弹性气包群;
施工二次衬砌,并将与气包连通的进气管、排气管和注浆管引到二次衬砌外;
当二次衬砌的强度不低于70%后,向气包内充入加压气体并根据监测的上覆物实时沉降值有针对性地分区调整气包群一部分气包内的气压值,通过气包群的联动动态抬升作用使上覆物的沉降始终在沉降控制的允许范围内;
当二次衬砌的强度达到100%且监测的上覆物实时沉降值在设定时间内均位于允许范围内时,将气包内的气体置换为同体积的水泥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沉降的智能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气包群由若干四周分别与上防水板和下防水板固定连接的气包组成,相邻所述气包之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沉降的智能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包上均连接有进气管、排气管和注浆管,所述进气管、排气管和注浆管上分别安装有充气控制阀、放气控制阀和注浆控制阀,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气包的最高处,通过管道将充气控制阀连接到充气泵上,通过管道将注浆控制阀连接到注浆泵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慧健牛晓宇郭宏博杨宇杰江永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