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虹系统及清淤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7247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倒虹系统及清淤方法,包括:上游倒虹井:与上游污水管连通;下游倒虹井:与下游污水管连通,倒虹管:水平设置,两端分别与上游倒虹井和下游倒虹井连通;还包括清淤浮球,清淤浮球与牵拉件连接,牵拉件能够带动清淤浮球在倒虹管内沿倒虹管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倒虹系统结构简单,施工成本少,施工周期短。

A inverted siphon system and dredg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虹系统及清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倒虹系统及清淤方法。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倒虹吸底管在长期运行中容易发生沉淀淤积的现象,严重影响过水能力,而且一旦发生淤塞,清淤处理工作困难,往往会产生几十万甚至更高的清淤费用。目前采用增加倒虹吸底管坡度的方法来解决倒虹吸底管发生淤积现象,减少清淤工作,但专利技术人发现,此种方式需要增加下游倒虹井的埋深,增加了施工周期、施工复杂程度及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倒虹系统,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增加的施工费用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虹系统,包括:上游倒虹井:与上游污水管连通;下游倒虹井:与下游污水管连通倒虹管:两端分别与上游倒虹井和下游倒虹井连通;清淤浮球:与牵拉件连接,牵拉件能够带动清淤浮球在倒虹管内沿倒虹管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倒虹系统的清淤方法:清淤浮球在牵拉件的作用下沿倒虹管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对倒虹管内的水产生作用,倒虹管内的水产生水流,产生的水流对倒虹管的管壁往复冲刷,将倒虹管内淤积的污物冲刷至上游倒虹井或下游倒虹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倒虹系统,无需增加倒虹管的坡度,无需增加下游倒虹井的埋深,避免了大幅度的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而且利用能够在倒虹管内往复运动的清淤浮球来进行倒虹管的清淤,改造简单,耗费成本少,施工方便快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俯视图;其中,1.上游倒虹井,2.下游倒虹井,3.倒虹管,4.清淤浮球,5.上游污水管,6.下游污水管,7.第一隔墙,8.第一过水孔,9.第一闸门,10.格栅板,11.除渣空间,12.沉淀空间,13.第一检查井,14.第二隔墙,15.第二过水孔,16.第二闸门,17.第二检查井,18.第一转盘,19.第二转盘,20.牵拉绳,21.第一定滑轮,22.第二定滑轮,23.第一电机,24.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目前采用增加倒虹吸底管坡度的方法来解决倒虹吸底管发生淤积现象,需要增加下游倒虹井的埋深,增加了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倒虹系统。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实施例1中,如图1-2所示,一种倒虹系统,包括上游倒虹井1、下游倒虹井2、倒虹管3及清淤浮球4。所述上游倒虹井及下游倒虹井的埋深相同,上游倒虹井与上游污水管5相连通,下游倒虹井与下游污水管6相连通。所述倒虹管设置两根,所述倒虹管的两端分别与上游倒虹井和下游倒虹井相连通,所述倒虹管水平设置,上游污水管内的污水能够进入上游倒虹井,然后经过倒虹管进入下游倒虹井,最后再经过下游污水管流出。所述上游倒虹井内设置有第一隔墙7,所述第一隔墙将上游倒虹井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内设置有隔墙,将第二空间分隔为两个腔室,两个倒虹管分别与第二空间分隔成的两个腔室相连通。所述隔墙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过水孔8,污水能够通过两个第一过水孔分别流入第二空间被分隔成的两个腔室,然后分别流入两个倒虹管。所述第一过水孔上设置有第一闸门9,第一闸门用于控制第一过水孔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闸门采用现有的手动闸门,所述手动闸门与闸门启闭手柄连接,闸门启闭手柄能够控制第一闸门的打开和关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闸门可采用电动闸门,工作人员可远程控制电动闸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空间内设置有格栅板10,所述格栅板与上游倒虹井的底部固定连接,格栅板将第一空间分隔为除渣空间11和沉淀空间12,格栅板能够对上游污水管流入的污水进行过滤除渣,将污水中的较大的杂质进行拦截,进入沉淀空间的污水能够进行杂质沉淀,此时进入倒虹管的污水含有较少的杂质。所述除渣空间、沉淀空间及第二空间的两个腔室顶部上方均设置有第一检查井13,除渣空间、沉淀空间及第二空间两个腔室与相对应的第一检查井相连通。所述下游倒虹井内设置有第二隔墙14,所述第二隔墙将下游倒虹井分隔为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所述第四空间与下游污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三空间内设置有隔墙,将第三空间分隔为两个腔室,两个腔室分别与两根倒虹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隔墙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过水孔15,第三空间两个腔室内的污水能够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过水孔进入第四空间。所述第二过水孔处安装有第二闸门16,所述第二闸门采用现有的手动闸门,所述手动闸门与闸门启闭手柄连接,闸门启闭手柄能够控制第一闸门的打开和关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闸门采用电动闸门,工作人员可远程控制电动闸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三空间的两个腔室及第四空间的顶部上方均设置有第二检查井17,所述第二检查井与相应的第三空间的两个腔室及第四空间相连通。所述清淤浮球4与牵拉件连接,牵拉件能够带动清淤浮球在倒虹管内沿倒虹管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牵拉件包括第一转盘18、第二转盘19及牵拉绳20。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上游倒虹井靠近倒虹管的井壁外侧面的第一电机室内,第二转盘与第二电机24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在下游倒虹井靠近倒虹管的井壁外侧面的第二电机室内,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一转盘的转动,第二电机能够带动第二转盘的转动。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能够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工作。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可以定时启闭,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运行,带动牵引系统往复拉拽。所述牵拉绳的一端缠绕在第一转盘上,另一端经过倒虹管后缠绕在第二转盘上。所述清淤浮球固定在牵拉绳上,第一转盘转动,收起牵拉绳,第二转盘转动释放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倒虹系统,包括:/n上游倒虹井:与上游污水管连通;/n下游倒虹井:与下游污水管连通/n倒虹管:水平设置,两端分别与上游倒虹井和下游倒虹井连通;/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淤浮球,清淤浮球与牵拉件连接,牵拉件能够带动清淤浮球在倒虹管内沿倒虹管轴线方向往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虹系统,包括:
上游倒虹井:与上游污水管连通;
下游倒虹井:与下游污水管连通
倒虹管:水平设置,两端分别与上游倒虹井和下游倒虹井连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淤浮球,清淤浮球与牵拉件连接,牵拉件能够带动清淤浮球在倒虹管内沿倒虹管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倒虹井被第一隔墙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隔墙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腔室与上游污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格栅板,格栅板将第一腔室分隔为除渣空间和沉淀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孔处安装有第一闸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空间、沉淀空间及第二腔室顶部上方均设置有检查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倒虹井被第二隔墙分隔为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二隔墙设置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第四腔室与下游污水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倒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水孔处安装有第二闸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正彭小刚任文刘传佩韩红田磊孙昌会张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