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489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是由包括虹吸管、安装固定件和虹吸管滑动座构成,所述安装固定件主要由壳体、弹簧件和两块夹持板件构成,通过两块夹持板件夹持住功能性水池的顶端池壁方式进行固定,虹吸管滑动座固定连接在安装固定件上,虹吸管滑动座为马鞍型,所述虹吸管放置在虹吸管滑动座的马鞍面上并沿马鞍面的曲面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功能性水池较高、壁薄的特性,方便工作人员直接进行安装固定,并利用虹吸原理将水池内的污水进行排出,节省了电力成本,且广泛适用于大部分目前仍在使用的污水处理用功能性水池,具有较广的推广价值。

A pumping device f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特别是针对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功能性污水池进行使用维护且安装便捷的抽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污水处理系统中,通常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般根据水质状况和处理后的水的去向来确定污水处理程度。在常见的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中,污水通过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后进行排放,因为污水处理的特征为在单位时间内对大量的液体进行处理,所以处理的工艺单元通常为各类功能性水池,其中污水一级处理系统中通常会包括调节池、沉砂池、沉淀池,污水二级处理系统中通常会包括好氧池、厌氧池及二沉池等污水处理用的功能性水池。污水通过上述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从而最终达到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其中,通常因为污水具有较高的固含量,且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沉淀产物,所以在上述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工艺环节中的各类功能性水池,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都会在池底郁积大量的淤泥,从而影响到污水处理的质量以及对污水处理药剂的投放精度,最终影响到污水处理的排放质量和处理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带有淤泥清理装置的污水处理池”(CN201821314307.9)公开了一种清理功能性水池中淤泥的处理装置,通过在污水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排淤口并利用推板将淤泥推至排淤口从而实现淤泥的排出清理。但上述的现有技术,通常仅适用于小型的污水处理池,对于中型或者更为大型的污水处理用的功能性水池而言,水池底部通常需要具备较高的强度标准,现在仍在使用中的功能性水池多为水池底部未设置有相应排水口或排泥口,即水池底部为完全封闭式结构,此外,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中,通常采用将一个大型水池分隔为多个中小型水池作为各个功能性水池使用,每个功能性水池不一定会设计相应排水口或排泥口;且考虑到水池的使用强度和耐腐蚀特性以及设备成本,池壁与池底多采用不锈钢材料焊接,池壁的厚度多为5~15MM的规格,水池高度通常在2m以上。上述功能性水池在实际日常维护工作中,通常是根据水池的规格选择合适的抽水泵先将水池内的污水抽出,再由人工对于池底的淤泥进行清理作业。由于功能性水池有着较高、壁薄等特性,抽水泵的人工安装、固定较为繁琐,且抽水泵本身的耗电量较大,导致水池维护成本较高,因此维护周期通常较长,不利于污水处理的排水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针对功能性水池较高、壁薄的特性,方便工作人员直接进行安装固定,并利用虹吸原理将水池内的污水进行排出,节省了电力成本,且广泛适用于大部分目前仍在使用的污水处理用功能性水池,具有较广的推广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由以下技术措施构成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是由包括虹吸管、安装固定件和虹吸管滑动座构成,所述安装固定件主要由壳体、弹簧件和两块夹持板件构成,壳体为设有顶板且在顶板两侧设有对称侧壁的空心框体结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滑槽,所述两块夹持板件对称放置在壳体内且滑动安装在壳体内的滑槽上,两块夹持板件的滑动方向相对且朝向所述对称侧壁,弹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侧壁内面与该侧壁临近的夹持板件上;所述壳体的顶板固定连接有虹吸管滑动座,虹吸管滑动座为马鞍型,所述虹吸管放置在虹吸管滑动座的马鞍面上并沿马鞍面的曲面滑动。其中,所述安装固定件出于工艺和成本考虑,优选壳体为空心的四方冂字型结构,在壳体的顶板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在壳体的两个对称侧壁上设有对称的第二滑槽。其中,所述夹持板件由依次连接的夹持部、辅助安装部和滑动部构成,且所述夹持部与辅助安装部的内角大于90°小于180°。通常,为了更好的进行辅助安装在功能性水池侧壁上,所述夹持部与辅助安装部的内角为120°~150°,且夹持部与辅助安装部、辅助安装部与滑动部的连接处转角为圆角形状。通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水池壁厚的规格对夹持板件各部分大小进行调整,以便于本技术的安装使用。此外,根据功能性水池壁状况不同的情况,所述两块夹持板件相对的夹持部上还可以设置防滑结构,以便于本技术更为稳固的固定在水池壁顶端上。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板件的夹持部上设有第一滑块,滑动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分别对应壳体上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通常,出于工艺简便考虑,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及与之对应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都设置在其所在面的中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为限位滑块,其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第二滑槽的形状与第二滑块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魔术粘带。用以固定虹吸管避免其滑动。其中,所述虹吸管滑动座的马鞍面上设有滚珠或轴承。通过滚珠或轴承进一步方便虹吸管沿马鞍面进行滑动。通常,所述虹吸管滑动座上还设有提手,且提手的两个固定端分别与马鞍面的两端高点处固定连接。提手一方面方便对本技术装置进行搬运,另一方面对虹吸管进行了限位。其中,所述虹吸管为了保障在抽水时避免堵塞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优选带钢圈的软管。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虹吸管利用虹吸原理进行抽水,所述虹吸管上还设有软管阀。更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针对功能性水池进行定期维护,所述虹吸管上所设置的软管阀可替换为电磁阀,并可根据实际需求加装市售的无线模块、电源模块,方便实现定期在夜晚进行排水,白天进行淤泥清理工作的方式。所述的无线模块、电源模块可优选放置在虹吸管滑动座马鞍型的内部空间内。本技术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的使用方式如下:工作人员通过人字梯或者脚手架等方式到达污水处理系统中功能性水池的池壁顶部高度,将本抽水装置的安装固定件放置于池壁顶端,池壁顶端抵住夹持板件上的辅助安装部斜面上,此时工作人员用力将安装固定件下压,夹持板件上的辅助安装部受力带动夹持板件沿安装固定件的壳体上设置的滑槽方向滑动,直至两块夹持板件的夹持部间距与池壁厚度一致时,安装固定件随之下降将池壁夹持在两块夹持板件的夹持部之间,并通过此时压缩状态的弹簧件提供夹持力,使得安装固定件稳定固定在池壁顶端。将安装固定件固定在池壁顶端后,将虹吸管放置在虹吸管滑动座的马鞍面上,将虹吸管的抽水端深入水池中至虹吸管内的液面与水池大致持平,此时闭合虹吸管上另一端的软管阀,将虹吸管抽水端部分管道抽出,打开另一端上的软管阀,水池中的水在虹吸作用的原理下,经由虹吸管抽出水池,此时工作人员将虹吸管的抽水端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并利用安装固定件侧壁上的魔术粘带对虹吸管进行固定防止抽水过程中滑动。抽水作业完毕后,直接通过虹吸管滑动座上的把手将安装固定件向上提起,即可将本抽水装置与池壁分离,方便安装与拆卸。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针对污水处理系统中功能性水池具有一定高度且池壁相对较薄的特性,利用夹持的方式对抽水装置进行固定,能够更为有效便捷的进行安装和拆卸,并且固定效果好,不会影响到抽水作业的进行。2、本技术利用虹吸原理进行抽水,有效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资源,降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包括虹吸管(8)、安装固定件(1)和虹吸管滑动座(7)构成,所述安装固定件(1)主要由壳体(2)、弹簧件(6)和两块夹持板件(3)构成,壳体(2)为设有顶板且在顶板两侧设有对称侧壁的空心框体结构,所述壳体(2)内还设有滑槽,所述两块夹持板件(3)对称放置在壳体(2)内且滑动安装在壳体(2)内的滑槽上,两块夹持板件(3)的滑动方向相对且朝向所述对称侧壁,弹簧件(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侧壁内面与该侧壁临近的夹持板件(3)上;/n所述壳体(2)的顶板固定连接有虹吸管滑动座(7),虹吸管滑动座(7)为马鞍型,所述虹吸管(8)放置在虹吸管滑动座(7)的马鞍面上并沿马鞍面的曲面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包括虹吸管(8)、安装固定件(1)和虹吸管滑动座(7)构成,所述安装固定件(1)主要由壳体(2)、弹簧件(6)和两块夹持板件(3)构成,壳体(2)为设有顶板且在顶板两侧设有对称侧壁的空心框体结构,所述壳体(2)内还设有滑槽,所述两块夹持板件(3)对称放置在壳体(2)内且滑动安装在壳体(2)内的滑槽上,两块夹持板件(3)的滑动方向相对且朝向所述对称侧壁,弹簧件(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侧壁内面与该侧壁临近的夹持板件(3)上;
所述壳体(2)的顶板固定连接有虹吸管滑动座(7),虹吸管滑动座(7)为马鞍型,所述虹吸管(8)放置在虹吸管滑动座(7)的马鞍面上并沿马鞍面的曲面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2)为空心的四方冂字型结构,在壳体(2)的顶板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5-1),在壳体(2)的两个对称侧壁上设有对称的第二滑槽(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用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件(3)由依次连接的夹持部(3-1)、辅助安装部(3-2)和滑动部(3-3)构成,且所述夹持部与辅助安装部的内角大于90°小于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熊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