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莹莹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24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涉及温度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包含电压输入端VCC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AD8495芯片、电压输出VOUT、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三电容、第四电容和三极管Q1。AD8495提供内部冷端补偿,其高CRMM抑制性对热电偶线或延长线引入的共模噪声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热电偶输出端与AD8495差分输入端IN相接,温度数据通过差分电路的固定增益122.4实现热电偶的微弱电信号放大。采用低通滤波器消除K型热电偶RF信号影响。布线时,AD8495靠近K型热电偶冷端,尽可能减小冷端温度误差,进一步提高温度采集准确度。

A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circuit based on ad84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
本技术涉及温度采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
技术介绍
大型高炉出铁量大,冶金生产环境恶劣,导致铁水沟侵蚀日益严重,需人工定期对冶金沟道部分进行温测,其准确度不高,生产成本高,安全保障低。为了能够对高炉冶金沟道进行全方位测温,掌握铁水沟道的温度和腐蚀情况,温度采集电路的温度采集尤其重要。在目前的仪器设备中,温度采集已经成为不可或缺而且极其重要的部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度、设备温度、甚至某个器件的温度值,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保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温度采集大致上有几种方法。水银式等物理方法、红外遥感热成像技、温度传感器采集方法等。而以上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其中,水银式等物理方法,是利用水银、煤油等液体的热膨胀特性,经过加工密闭于一定容器内,最终通过人工肉眼识别的方式来读取环境温度值。此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但由于需要人为肉眼读取识别,因此精度偏低,同时,由于受结构样式的影响,很难应用于具体设备、器件的温度采集环境。红外遥感热成像技术是利用不同温度的光谱特性,通过特殊的感光设备采集特定区域、位置的光波,并通过软件算法形成热度的图像,可以人为肉眼比对图像颜色读取温度值,也可通过软件实时显示温度值。虽然方便已操作,但同时却受到成像技术、操作距离、操作角度等的影响最终导致精度不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其造价高昂,严重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而目,目前大量应用的是温度传感器直接采集方法,即应用温度传感器在不同温度时所产生的模拟量直接反映具体温度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精度可靠,但在应用过程中,温度传感器所产生的模拟量很容易受到其他信号干扰,尤其是应用于仪器设备内部时,复杂的电磁环境会对采集值产生不可控制的干扰,最终令温度采集结果的精确度、稳定度都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AD8495提供内部冷端补偿,其高CRMM抑制性对热电偶线或延长线引入的共模噪声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采用低通滤波器消除K型热电偶RF信号影响,布线时,AD8495靠近K型热电偶冷端,尽可能减小冷端温度误差,进一步提高温度采集准确度。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包含电压输入端VCC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AD8495芯片、电压输出VOUT、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三电容、第四电容和三极管Q1;其中,电压输入VCC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AD8495芯片的REF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VS端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OUT端和AD8495芯片的SENSE端连接电压输出VOUT端,AD8495芯片的+VS端分别连接电压输入VCC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IN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GND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和AD8495芯片的-IN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的P2端口,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负载的J1端口,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GND端。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阻和第四电阻的阻值均为1000欧。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阻值均为100欧。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均采用100pF电容。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AD8495提供内部冷端补偿,其高CRMM抑制性对热电偶线或延长线引入的共模噪声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2、本技术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其热电偶输出端与AD8495差分输入端IN相接,温度数据通过差分电路的固定增益122.4实现热电偶的微弱电信号放大;3、采用低通滤波器消除K型热电偶RF信号影响,布线时,AD8495靠近K型热电偶冷端,尽可能减小冷端温度误差,进一步提高温度采集准确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如图1所示,具体包含电压输入端VCC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AD8495芯片、电压输出VOUT、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三电容、第四电容和三极管Q1;其中,电压输入VCC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AD8495芯片的REF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VS端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OUT端和AD8495芯片的SENSE端连接电压输出VOUT端,AD8495芯片的+VS端分别连接电压输入VCC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IN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GND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和AD8495芯片的-IN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的P2端口,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负载的J1端口,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GND端。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和第四电阻的阻值均为1000欧。优选的,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阻值均为100欧。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均采用100pF电容。AD8495提供内部冷端补偿,其高CRMM抑制性对热电偶线或延长线引入的共模噪声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热电偶输出端与AD8495差分输入端IN相接,温度数据通过差分电路的固定增益122.4实现热电偶的微弱电信号放大。采用低通滤波器消除K型热电偶RF信号影响。布线时,AD8495靠近K型热电偶冷端,尽可能减小冷端温度误差,进一步提高温度采集准确度。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电压输入端VCC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AD8495芯片、电压输出VOUT、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三电容、第四电容和三极管Q1;/n其中,电压输入VCC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AD8495芯片的REF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VS端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OUT端和AD8495芯片的SENSE端连接电压输出VOUT端,AD8495芯片的+VS端分别连接电压输入VCC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IN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GND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和AD8495芯片的-IN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的P2端口,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负载的J1端口,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GND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D8495的温度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电压输入端VCC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AD8495芯片、电压输出VOUT、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三电容、第四电容和三极管Q1;
其中,电压输入VCC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AD8495芯片的REF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VS端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OUT端和AD8495芯片的SENSE端连接电压输出VOUT端,AD8495芯片的+VS端分别连接电压输入VCC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GND端,AD8495芯片的+IN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张莹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