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23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26
一种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装置,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洗涤池内装有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如果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检测到洗涤池中水有腥味,水会直接流向下水管道;如果洗涤池中的水无腥味,水会流向分离池,经过分离池进行处理后经蓄水池收集,以便后续使用,节约用水;对于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当天下雨时,装在楼顶蓄水池的水流传感器L1检测到信号,雨水会流入分离池,分离池的水满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处理,比水轻的油污或是肥皂沫会从最上面出口流到下水管道,泥沙被过滤网滤掉一部分后,其余也会沉到底部,这样流入蓄水池的水会比较干净;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生活用水及雨水进行收集,并对生活用水和雨水进一步处理,以便二次利用,节约用水。

A secondary utilization device of domestic water and rain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的二次利用装置,具体是一种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装置,属于自来水再利用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但是在我国很多地方还存在水资源浪费,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亿立方米自来水被用来冲刷家用马桶和公共厕所,另外在很多家庭、单位、食堂、宾馆,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洗衣服水、洗菜水、淘米水会不加利用顺着下水管道流失,同样雨水也会流到下水管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非常可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装置,能够将洗衣服、洗菜、淘米和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进行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装置,包括洗涤池、分离池、楼顶蓄水池、蓄水池、马桶,流经自来水管道的水流分别经分水管进入洗涤池、蓄水池、马桶,在自来水管道与蓄水池连通的分水管上安装电磁阀SV4,在自来水管道与马桶连通的分水管上安装电磁阀SV5;在洗涤池内部安装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洗涤池的底端设置连通下水管道的第一管路,在第一管路上安装电磁阀SV1,在电磁阀SV1上方的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二管路,第二管路连通分离池上端的一侧,在第二管路上安装电磁阀SV2,分离池上端的另一侧通过第三管路连通楼顶蓄水池,在第三管路上安装电磁阀SV3,楼顶蓄水池内部安装水流传感器L1;在分离池的内部分别安装上水位传感器IC6、下水位传感器IC5、红外二极管LED1、光敏二极管LED2、电机M1,上水位传感器IC6安装在距离分离池顶端的1/6处,在上水位传感器IC6的上方、第二管路的下方设置第四管路,第四管路的水流入下水管道,上水位传感器IC6的下部安装过滤网,下水位传感器IC5安装在距离分离池顶端的5/6处,红外二极管LED1、光敏二极管LED2、电机M1均安装在分离池的底部,在分离池的底端设置第五管路,并在第五管路上安装电磁阀SV8,第五管路的水流入下水管道,在分离池的底部侧壁设置第六管路,并在第六管路上安装电磁阀SV6,第六管路连通蓄水池,在蓄水池的底端分别设置第七管路、第八管路,并在第七管路、第八管路上对应安装电磁阀SV10、SV9,第七管路的水流入下水管道,第八管路的水用来浇花,在蓄水池的底部侧壁设置第九管路,并在第九管路上安装电磁阀SV7,第九管路与蓄水池连通的位置要低于第六管路与蓄水池连通的位置,马桶水箱的高度要低于第九管路的出水口,使三者形成水位落差,利用水的压强和连通器原理,使水可以在三者之间进行自然流动,第九管路流经电磁阀SV5与马桶之间的分水管后用来冲马桶,在蓄水池内部安装上水位传感器IC8、下水位传感器IC7,上水位传感器IC8安装在距离蓄水池顶端的1/6处,下水位传感器IC7安装在距离蓄水池顶端的5/6处,在马桶中安装探针Ⅰ、探针Ⅱ,探针Ⅰ安装在距离马桶顶端的1/4处,探针Ⅱ安装在距离马桶顶端的3/4处,探针Ⅰ、探针Ⅱ接通表示马桶中有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阀SV1、电磁阀SV2、电磁阀SV3、电磁阀SV4、电磁阀SV5、电磁阀SV6、电磁阀SV7、电磁阀SV8、电磁阀SV9、电磁阀SV10均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通断,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水流传感器L1、上水位传感器IC6、下水位传感器IC5、红外二极管LED1、光敏二极管LED2、电机M1、上水位传感器IC8、下水位传感器IC7用来为控制电路提供工作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2、单片机IC4、定时器IC9、定时器IC12、双运算放大器IC10、放大器IC11、电阻R1~R34、电解电容C1~C3、电容C4~C6、电解电容C7、电容C8~C13、变压器B1、整流堆UR、二极管D1~D8、三极管BG1~BG13、晶闸管SCR1~SCR2、稳压管DW1、晶振XT1、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2、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4、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5、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2、继电器J6、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2、继电器J7、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继电器J7的常闭触点J7-2、继电器J8、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继电器J9、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继电器J9的常闭触点J9-2、继电器J10、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2、继电器J11、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1、继电器J12、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J12-1、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J12-2、继电器J13、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1、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2、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3、继电器J14、继电器J14的常开触点J14-1、继电器J14的常开触点J14-2、按钮SB1~SB10;220V输入电压的两端分别连接变压器B1的输入端口,变压器B1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1脚、2脚,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2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的12脚,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的11脚连接单片机IC4的1脚,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的13脚均接地;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2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6的一端、稳压管DW1的1脚、稳压管DW1的3脚、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按钮SB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单片机IC4的40脚、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水流传感器L1的端口A、二极管D2的负极、按钮SB2的一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的一端、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的一端、按钮SB8的一端、按钮SB6的一端、按钮SB4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定时器IC12的4脚、电阻R33的一端、定时器IC12的8脚、电阻R34的一端、下水位传感器IC5的1脚、上水位传感器IC6的1脚、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BG3的发射极、晶闸管SCR1的阳极、晶闸管SCR2的阳极、三极管BG6的发射极、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定时器IC9的4脚、电阻R12的一端、定时器IC9的8脚、电阻R13的一端、放大器IC11的7脚、光敏二极管LED2的负极、下水位传感器IC7的1脚、上水位传感器IC8的1脚,单片机IC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装置,包括洗涤池(1)、分离池(2)、楼顶蓄水池(3)、蓄水池(4)、马桶(5),流经自来水管道(6)的水流分别经分水管进入洗涤池(1)、蓄水池(4)、马桶(5),其特征在于,在自来水管道(6)与蓄水池(4)连通的分水管上安装电磁阀SV4,在自来水管道(6)与马桶(5)连通的分水管上安装电磁阀SV5;在洗涤池(1)内部安装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洗涤池(1)的底端设置连通下水管道(7)的第一管路(8),在第一管路(8)上安装电磁阀SV1,在电磁阀SV1上方的第一管路(8)上设置第二管路(9),第二管路(9)连通分离池(2)上端的一侧,在第二管路(9)上安装电磁阀SV2,分离池(2)上端的另一侧通过第三管路(10)连通楼顶蓄水池(3),在第三管路(10)上安装电磁阀SV3,楼顶蓄水池(3)内部安装水流传感器L1;在分离池(2)的内部分别安装上水位传感器IC6、下水位传感器IC5、红外二极管LED1、光敏二极管LED2、电机M1,上水位传感器IC6安装在距离分离池(2)顶端的1/6处,在上水位传感器IC6的上方、第二管路(9)的下方设置第四管路(11),第四管路(11)的水流入下水管道(7),上水位传感器IC6的下部安装过滤网(12),下水位传感器IC5安装在距离分离池(2)顶端的5/6处,红外二极管LED1、光敏二极管LED2、电机M1均安装在分离池(2)的底部,在分离池(2)的底端设置第五管路(13),并在第五管路(13)上安装电磁阀SV8,第五管路(13)的水流入下水管道(7),在分离池(2)的底部侧壁设置第六管路(14),并在第六管路(14)上安装电磁阀SV6,第六管路(14)连通蓄水池(4),在蓄水池(4)的底端分别设置第七管路(15)、第八管路(16),并在第七管路(15)、第八管路(16)上对应安装电磁阀SV10、SV9,第七管路(15)的水流入下水管道(7),第八管路(16)的水用来浇花,在蓄水池(4)的底部侧壁设置第九管路(17),并在第九管路(17)上安装电磁阀SV7,第九管路(17)与蓄水池(4)连通的位置要低于第六管路(14)与蓄水池(4)连通的位置,马桶(5)水箱的高度要低于第九管路(17)的出水口,使三者形成水位落差,第九管路(17)流经电磁阀SV5与马桶(5)之间的分水管后用来冲马桶(5),在蓄水池(4)内部安装上水位传感器IC8、下水位传感器IC7,上水位传感器IC8安装在距离蓄水池(4)顶端的1/6处,下水位传感器IC7安装在距离蓄水池(4)顶端的5/6处,在马桶(5)中安装探针Ⅰ(A)、探针Ⅱ(B),探针Ⅰ(A)安装在距离马桶(5)顶端的1/4处,探针Ⅱ(B)安装在距离马桶(5)顶端的3/4处,探针Ⅰ(A)、探针Ⅱ(B)接通表示马桶中有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装置,包括洗涤池(1)、分离池(2)、楼顶蓄水池(3)、蓄水池(4)、马桶(5),流经自来水管道(6)的水流分别经分水管进入洗涤池(1)、蓄水池(4)、马桶(5),其特征在于,在自来水管道(6)与蓄水池(4)连通的分水管上安装电磁阀SV4,在自来水管道(6)与马桶(5)连通的分水管上安装电磁阀SV5;在洗涤池(1)内部安装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洗涤池(1)的底端设置连通下水管道(7)的第一管路(8),在第一管路(8)上安装电磁阀SV1,在电磁阀SV1上方的第一管路(8)上设置第二管路(9),第二管路(9)连通分离池(2)上端的一侧,在第二管路(9)上安装电磁阀SV2,分离池(2)上端的另一侧通过第三管路(10)连通楼顶蓄水池(3),在第三管路(10)上安装电磁阀SV3,楼顶蓄水池(3)内部安装水流传感器L1;在分离池(2)的内部分别安装上水位传感器IC6、下水位传感器IC5、红外二极管LED1、光敏二极管LED2、电机M1,上水位传感器IC6安装在距离分离池(2)顶端的1/6处,在上水位传感器IC6的上方、第二管路(9)的下方设置第四管路(11),第四管路(11)的水流入下水管道(7),上水位传感器IC6的下部安装过滤网(12),下水位传感器IC5安装在距离分离池(2)顶端的5/6处,红外二极管LED1、光敏二极管LED2、电机M1均安装在分离池(2)的底部,在分离池(2)的底端设置第五管路(13),并在第五管路(13)上安装电磁阀SV8,第五管路(13)的水流入下水管道(7),在分离池(2)的底部侧壁设置第六管路(14),并在第六管路(14)上安装电磁阀SV6,第六管路(14)连通蓄水池(4),在蓄水池(4)的底端分别设置第七管路(15)、第八管路(16),并在第七管路(15)、第八管路(16)上对应安装电磁阀SV10、SV9,第七管路(15)的水流入下水管道(7),第八管路(16)的水用来浇花,在蓄水池(4)的底部侧壁设置第九管路(17),并在第九管路(17)上安装电磁阀SV7,第九管路(17)与蓄水池(4)连通的位置要低于第六管路(14)与蓄水池(4)连通的位置,马桶(5)水箱的高度要低于第九管路(17)的出水口,使三者形成水位落差,第九管路(17)流经电磁阀SV5与马桶(5)之间的分水管后用来冲马桶(5),在蓄水池(4)内部安装上水位传感器IC8、下水位传感器IC7,上水位传感器IC8安装在距离蓄水池(4)顶端的1/6处,下水位传感器IC7安装在距离蓄水池(4)顶端的5/6处,在马桶(5)中安装探针Ⅰ(A)、探针Ⅱ(B),探针Ⅰ(A)安装在距离马桶(5)顶端的1/4处,探针Ⅱ(B)安装在距离马桶(5)顶端的3/4处,探针Ⅰ(A)、探针Ⅱ(B)接通表示马桶中有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SV1、电磁阀SV2、电磁阀SV3、电磁阀SV4、电磁阀SV5、电磁阀SV6、电磁阀SV7、电磁阀SV8、电磁阀SV9、电磁阀SV10均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通断,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水流传感器L1、上水位传感器IC6、下水位传感器IC5、红外二极管LED1、光敏二极管LED2、电机M1、上水位传感器IC8、下水位传感器IC7用来为控制电路提供工作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2、单片机IC4、定时器IC9、定时器IC12、双运算放大器IC10、放大器IC11、电阻R1~R34、电解电容C1~C3、电容C4~C6、电解电容C7、电容C8~C13、变压器B1、整流堆UR、二极管D1~D8、三极管BG1~BG13、晶闸管SCR1~SCR2、稳压管DW1、晶振XT1、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2、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4、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5、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2、继电器J6、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2、继电器J7、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继电器J7的常闭触点J7-2、继电器J8、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继电器J9、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继电器J9的常闭触点J9-2、继电器J10、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2、继电器J11、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1、继电器J12、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J12-1、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J12-2、继电器J13、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1、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2、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3、继电器J14、继电器J14的常开触点J14-1、继电器J14的常开触点J14-2、按钮SB1~SB10;
220V输入电压的两端分别连接变压器B1的输入端口,变压器B1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1脚、2脚,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2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的12脚,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的11脚连接单片机IC4的1脚,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三甲胺气体传感器IC3的13脚均接地;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2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6的一端、稳压管DW1的1脚、稳压管DW1的3脚、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按钮SB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单片机IC4的40脚、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水流传感器L1的端口A、二极管D2的负极、按钮SB2的一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的一端、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的一端、按钮SB8的一端、按钮SB6的一端、按钮SB4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定时器IC12的4脚、电阻R33的一端、定时器IC12的8脚、电阻R34的一端、下水位传感器IC5的1脚、上水位传感器IC6的1脚、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BG3的发射极、晶闸管SCR1的阳极、晶闸管SCR2的阳极、三极管BG6的发射极、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定时器IC9的4脚、电阻R12的一端、定时器IC9的8脚、电阻R13的一端、放大器IC11的7脚、光敏二极管LED2的负极、下水位传感器IC7的1脚、上水位传感器IC8的1脚,单片机IC4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单片机IC4的9脚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按钮SB1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单片机IC4的18脚连接电容C5的一端,单片机IC4的19脚连接电容C6的一端,单片机IC4的22脚连接三极管BG12的基极,三极管BG1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继电器J10并联在二极管D7两端,单片机IC4的21脚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并联在二极管D1两端,水流传感器L1的端口B串联电阻R2后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并联在二极管D2两端,按钮SB2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按钮SB3后连接继电器J5的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并联在按钮SB2两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5后连接继电器J7的一端,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后连接继电器J9的一端,单片机IC4的20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2的发射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继电器J5的另一端、继电器J7的另一端、继电器J9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晶振XT1的一端,晶振XT1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3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