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湖面漂浮水藻清理打捞装置及打捞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6月25日,申请号为CN201810662505.2的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基于湖面漂浮水藻清理打捞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淡水水体净化
,具体为一种基于湖面漂浮水藻清理打捞装置及打捞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加剧,在炎热的夏天会引起蓝藻的爆发,蓝藻覆盖在水体中爆发,会对水体生态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比专利CN205329663U公开了一种河道浮藻清理艇,艇在河道内移动时,通过负压吸附的方式将河道水面的浮藻吸入艇本体的吸附腔内,而后通过过滤网将浮藻与水分离,但这种吸附方式需要产生强大的负压,且在吸附过程中会连同河水一起吸入吸附腔内,且水体中水藻分布较为广泛,清理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湖面漂浮水藻清理打捞装置,解决了水体中水藻分布较为广泛,清理较为困难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湖面漂浮水藻清理打捞装置,包括矩形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泡沫浮块(2),所述矩形框体(1)的底部开设有打捞槽(3),所述矩形框体(1)的背部开设有椭圆形开槽(5),所述椭圆形开槽(5)的内部设置有椭圆形块(6),所述矩形框体(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打捞机构(4),所述椭圆形开槽(5)与椭圆形块(6)之间设置有刮除装置(7),所述打捞机构(4)上连接有传动装置(8),所述矩形框体(1)的背部设置有离心机构(9),所述矩形框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0),所述椭圆形块(6)的正面开设有矩形槽(11),所述矩形槽(11)内底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湖面漂浮水藻清理打捞装置,包括矩形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泡沫浮块(2),所述矩形框体(1)的底部开设有打捞槽(3),所述矩形框体(1)的背部开设有椭圆形开槽(5),所述椭圆形开槽(5)的内部设置有椭圆形块(6),所述矩形框体(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打捞机构(4),所述椭圆形开槽(5)与椭圆形块(6)之间设置有刮除装置(7),所述打捞机构(4)上连接有传动装置(8),所述矩形框体(1)的背部设置有离心机构(9),所述矩形框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0),所述椭圆形块(6)的正面开设有矩形槽(11),所述矩形槽(11)内底壁开设有轨道槽,所述矩形槽(11)的内部设置有出料斗(13),所述出料斗(13)的底部通过滚轮(14)与矩形槽(11)滚动连接;
所述打捞机构(4)包括连接块(401)、双轴电机(402)和打捞过滤板(403),所述连接块(401)与矩形框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401)远离矩形框体(1)的一端与双轴电机(402)固定连接,所述椭圆形块(6)的背面与双轴电机(402)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402)的一端贯穿椭圆形块(6)并与矩形框体(1)内部设置的打捞过滤板(403)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装置(8)包括主动齿轮(801)、传动齿轮(802)、连接轴(803)、主动飞轮(804)、传动皮带(805)、传动飞轮(806)、传动轴(807)、曲柄连杆(808)和套管(809),所述双轴电机(402)的另一端与主动齿轮(801)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801)的齿纹端与传动齿轮(802)啮合,所述传动齿轮(802)的内圈与连接轴(803)固定套接,所述椭圆形块(6)的背面与连接轴(803)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轴(803)的外表面并位于传动齿轮(802)的后方与主动飞轮(804)固定套接,所述主动飞轮(804)的外圈通过传动皮带(805)与传动飞轮(806)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飞轮(806)的内圈与传动轴(807)固定套接,所述椭圆形块(6)的背面与传动轴(807)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807)远离椭圆形块(6)的一端与曲柄连杆(808)固定连接,所述曲柄连杆(808)远离椭圆形块(6)的一端通过套管(809)与出料斗(13)活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湖面漂浮水藻清理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809)的外表面与出料斗(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湖面漂浮水藻清理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除装置(7)包括第一轴承(701)、转轴(702)、刮片(703)、第二轴承(704)和传输齿轮(705)、传输链条(706)、连接杆(707)和重力球(708),所述第一轴承(701)位于椭圆形开槽(5)和椭圆形块(6)之间,所述第一轴承(701)的内圈与转轴(702)固定套接,所述转轴(702)的一端贯穿至矩形框体(1)的内部,所述矩形框体(1)的内部并位于转轴(702)外表面与刮片(70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702)的另一端延伸矩形框体(1)的外部,所述转轴(702)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704)固定套接,所述第二轴承(704)的外圈与传输齿轮(705)固定连接,所述传输齿轮(705)的齿纹处与传输链条(706)啮合,所述转轴(702)的外表面并位于第二轴承(704)的前方与连接杆(70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07)远离转轴(702)的一端与重力球(70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