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135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化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装置,涉及巷道观测技术领域,包括巷道本体,所述巷道本体的内部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板,所述巷道本体内部左侧螺母板的上端放置有激光测距仪,所述巷道本体的上端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母钩,所述螺母钩的下端挂接有第一测杆,所述第一测杆的下端通过卡接机构卡接有第二测杆,所述第二测杆的下端通过卡接机构卡接有第三测杆,通过设置螺母钩和组合形式的第一测杆、第二测杆与第三测杆,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再进行拉绳观测,大断面巷道本体不用携带人梯,不用登高作业挂绳、挂钢卷尺,观测期间不需要跨越皮带、不用设警戒,提高了安全性能,避免了发生危险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An optimized device for observing the displacement of roadway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巷道位移观测
,具体为一种优化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装置。
技术介绍
巷道是在地表与矿体之间钻凿出的各种通路,用来运矿、通风、排水、行人以及为冶金设备采出矿石新开凿的各种必要准备工程等。这些通路,统称为巷道。传统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方法“十字断面法”采用钢卷尺、线绳进行测量,受巷道高度、风速、皮带等现场因素影响,拉绳观测效率低下;而且井下高度较高的巷道、风速较大巷道,布置有胶带、猴车等设备的巷道采用传统“十字断面法”观测需要登高进行拉绳、挂钢卷尺、跨越胶带等操作,客观影响因素多,存在安全隐患,观测效率低。该项技术就是为适应大断面巷道、布置有设备的巷道及风速较高的巷道内表面位移观测需要,对原有观测方法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装置,具备降低了现场客观条件影响,提升了观测效率等优点,解决了传统表面位移观测“十字断面法”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降低了现场客观条件影响,提升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装置,包括巷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本体(1)的内部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板(2),所述巷道本体(1)内部左侧螺母板(2)的上端放置有激光测距仪(3),所述巷道本体(1)的上端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母钩(4),所述螺母钩(4)的下端挂接有第一测杆(5),所述第一测杆(5)的下端通过卡接机构(6)卡接有第二测杆(7),所述第二测杆(7)的下端通过卡接机构(6)卡接有第三测杆(8),所述第三测杆(8)的下端通过挂接机构(9)挂接有铅坠(10),所述第一测杆(5)、第二测杆(7)和第三测杆(8)的侧部均开设有刻度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装置,包括巷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本体(1)的内部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板(2),所述巷道本体(1)内部左侧螺母板(2)的上端放置有激光测距仪(3),所述巷道本体(1)的上端中部螺纹连接有螺母钩(4),所述螺母钩(4)的下端挂接有第一测杆(5),所述第一测杆(5)的下端通过卡接机构(6)卡接有第二测杆(7),所述第二测杆(7)的下端通过卡接机构(6)卡接有第三测杆(8),所述第三测杆(8)的下端通过挂接机构(9)挂接有铅坠(10),所述第一测杆(5)、第二测杆(7)和第三测杆(8)的侧部均开设有刻度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12),且第一测杆(5)通过第一挂钩(12)与螺母钩(4)挂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巷道表面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杆(5)的长度为1m,所述第二测杆(7)和第三测杆(8)的长度为1.5m,所述第一测杆(5)、第二测杆(7)和第三测杆(8)侧部刻度线(11)的刻度精确到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未明权红星孙淼杜建伟司广宏郑强田文龙杨森陈建嵩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