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加工用便于固定服装的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117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服装加工用便于固定服装的操作台,操作台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辅助支撑件,工作台上、辅助支撑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工作台设有对称分布的压紧件,工作台包括方形支撑框体,方形支撑框体的下方设有阵列分布的支撑脚,方形支撑框体内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方形支撑框体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转动轴,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连接孔,第三支撑杆上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台根据工作需要延长工作台的长度,适合不同尺寸服装的熨烫要求;取代传统的手按住衣物,让熨斗在衣物上移动,有利于提高熨烫效率,避免操作者烫伤。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peration platform convenient for fixing clothes for clothing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装加工用便于固定服装的操作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作台,具体是一种服装加工用便于固定服装的操作台。
技术介绍
服装,指的是衣服鞋包玩具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等成,而针对衣物进行加工所用的操作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服装操作台的功能偏少,由于服装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服装进行烫熨,避免衣物出现褶皱的现象发生,传统的操作方式是用手按住衣物的衣角,让熨烫装置在衣物上移动,这种方式不但熨烫效率低而且危险;现有技术中的操作台结构单一,长度不能调节,不能适应不同尺寸服装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装加工用便于固定服装的操作台,挤压第三控制杆,移动第一支撑件,使得第二支撑件和第一支撑件脱离,依次抽出第二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使第二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通过第一转动轴和支撑框体进行支撑,移动第二支撑件和第一支撑件,使得第一支撑件通过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装加工用便于固定服装的操作台,操作台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辅助支撑件(4),工作台(1)上、辅助支撑件(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5)和第二支撑件(6),工作台(1)设有对称分布的压紧件(7);/n所述工作台(1)包括方形支撑框体(11),方形支撑框体(11)的下方设有阵列分布的支撑脚(111),方形支撑框体(11)内设有第一支撑杆(12),第一支撑杆(12)与方形支撑框体(11)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杆(13)和第三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3)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转动轴(131),第三支撑杆(14)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连接孔(142),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装加工用便于固定服装的操作台,操作台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辅助支撑件(4),工作台(1)上、辅助支撑件(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5)和第二支撑件(6),工作台(1)设有对称分布的压紧件(7);
所述工作台(1)包括方形支撑框体(11),方形支撑框体(11)的下方设有阵列分布的支撑脚(111),方形支撑框体(11)内设有第一支撑杆(12),第一支撑杆(12)与方形支撑框体(11)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杆(13)和第三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3)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转动轴(131),第三支撑杆(14)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连接孔(142),第三支撑杆(14)上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滑槽(141),限位滑槽(141)与第一滑动连接孔(142)连通;
所述支撑框体(11)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放置盒(15),放置盒(15)固定在第三支撑杆(14)与支撑框体(11)的下方;
所述辅助支撑件(4)包括第一支撑块(41)和第二支撑块(42),第一支撑块(41)包括第三支撑板(411),第三支撑板(411)的下方设有第一连接块(412),第一连接块(412)上设有腰形滑孔(413),第三支撑板(411)上设有第一卡合孔(414),第三支撑板(411)的一侧设有第一放置孔(415),另一侧设有第一卡合块(416),第一卡合孔(414)与第一放置孔(415)连通,第一卡合块(416)上设有圆形孔(4161)和连通孔(4162),圆形孔(4161)和连通孔(4162)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支撑块(42)与第一支撑块(41)的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卡合块(416)与第一卡合孔(414)的分布位置相反;
所述第一支撑块(41)的第一放置孔(415)内设有第一控制杆(43),第二支撑块(42)的第一放置孔(415)内设有第二控制杆(44);
所述第一控制杆(43)包括触动杆(431),触动杆(431)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合杆(432),第一卡合杆(432)的一端与触动杆(431)紧固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433),第一限位块(433)上设有第三连接杆(434);
所述第二控制杆(44)包括第四连接杆(441),第四连接杆(441)的一端设有第二卡合杆(442),第二卡合杆(442)的一端与第四连接杆(441)紧固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五连接杆(443),第五连接杆(443)上设有第二限位块(444);
所述第一支撑件(5)包括第二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1)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滑动支撑件(52),支撑框体(11)上设有对称分布第一滑槽(56),滑动支撑件(52)位于第一滑槽(56)内滑动,第二支撑板(51)的下方转动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五支撑杆(53),第二支撑板(51)上设有对称分布的卡合件(54),卡合件(54)与第二支撑板(5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55);
所述第二支撑板(51)包括支撑板主体(511),支撑板主体(511)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块(512),第二连接块(512)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连接块(513),第三连接块(513)上设有转动连接孔(514),支撑板主体(511)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滑动连接孔(515),支撑板主体(511)的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卡合孔(516),支撑板主体(511)设有第二放置孔(517),第二放置孔(517)与第二卡合孔(516)连通,支撑板主体(511)的下方设有第四连接块(518),第四连接块(518)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转动轴(519);
所述滑动支撑件(52)包括支撑连接板(521),支撑连接板(521)上设有安装孔(5211),支撑连接板(521)的一侧设有卡合板(522),卡合板(522)上设有第三滑动连接孔(523),第三滑动连接孔(523)内设有阵列分布的卡合槽(524),支撑连接板(521)的下方设有滑动连接块(525),滑动连接块(525)上转动设有阵列分布的滑轮(526);
所述第五支撑杆(53)包括第六连接杆(531),第六连接杆(531)的一端设有第三转动轴(532),另一端设有卡合柱(533),第五支撑杆(53)通过第三转动轴(532)与转动连接孔(514)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放置孔(517)包括第一滑动孔(5171),第一滑动孔(5171)内设有第二滑动孔(5172),第二滑动孔(5172)内设有第三滑动孔(5173),第三滑动孔(5173)内设有第四滑动孔(5174);
所述第二放置孔(517)内滑动设有第三控制杆(57),第一控制杆(43)的第三连接杆(434)与第二控制杆(44)的第四连接杆(441)紧固连接的结构与第三控制杆(57)相同;
所述第三控制杆(57)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维佳沈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