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和换热系统,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包括:阀体,阀体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阀体内设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阀芯;切换单元,切换单元与阀体相连以驱动阀芯,其中,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消音段、第二消音段和分别与第一消音段和第二消音段相连的第三消音段,第一消音段与阀体相连,第三消音段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消音段的流通面积且大于第二消音段的流通面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可以解决传递音问题,并且可以保证装配空间、降低成本、提高工艺效率、易于实现标准化。
Reversing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for heat exchan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和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和具有所述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空调系统,由于压缩机间歇性地吸气、排气,导致空调系统的管路存在明显的压力脉动,压力脉动将会激励空调内机的结构件的振动从而产生传递音。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空调外机的管路上增加消音器,并且为了同时改善制冷、制热的传递音,消音器通常接装在低压管上。然而,接装消音器时,需要将管路打断后插到消音器的端部进行焊接,加工工时较长,工艺效率较低,工时效率下降;并且,为了提升消声量,消音器的外径、重量较大,导致管路空间受限,有跌落后管路变形、碰管、断管的风险。此外,由于消声量的限制,仅在低压管接装一个消音器,并不能同时改善各种冷量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的传递音,某些系统需要加装2个消音器才能满足要求,例如,需要在排气管上再接装消音器,导致管路成本上升,并且需要对四个焊接口进行焊接,还需要人工将管路与消音器对接,加工工时更长,工艺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所述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可以解决传递音问题,并且可以保证装配空间、降低成本、提高工艺效率和工时效率。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的换热系统。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阀体内设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阀芯;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阀体相连以驱动所述阀芯,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消音段、第二消音段和分别与所述第一消音段和所述第二消音段相连的第三消音段,所述第一消音段与所述阀体相连,所述第三消音段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消音段的流通面积且大于所述第二消音段的流通面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将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消音结构,可以实现消声的目的,大大改善压缩机传递音及室内音质;并且,可以减少在换热系统的管路上安装的消声器的数量,从而保证装配空间、降低成本,解决由于在管路上焊接消声器所带来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工艺效率和工时效率,易于实现标准化。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消音段的内直径为D1,第二消音段的内直径为D2,所述第三消音段的内直径为D3,D3>D1且D3>D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D3/D1)^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D3/D2)^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消音段与所述第三消音段的连接处的流通面积在从所述第三消音段至所述第一消音段的方向上减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音段与所述第三消音段的连接处被构造成截圆锥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消音段与所述第三消音段的连接处的流通面积在从所述第三消音段至所述第二消音段的方向上减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音段与所述第三消音段的连接处被构造成截圆锥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消音段的一部分被构造成弧形。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系统,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口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系统,利用如上所述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可以实现消声的目的,大大改善压缩机传递音及室内音质;并且,可以减少在换热系统的管路上安装的消声器的数量,从而可以保证装配空间、降低成本,解决由于在管路上焊接消声器所带来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工艺效率和工时效率,易于实现标准化。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相关技术中的四通阀的立体图;图7是相关技术中的换热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热系统1的消声量与相关技术中实施例1’的换热系统的消声量的对比结果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热系统1的声压与相关技术中实施例1’的换热系统的声压的对比结果图。附图标记:换热系统1、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10、阀体100、第一消音段101、第二消音段102、第三消音段103、第一端口110、第二端口120、第三端口130、第四端口140、切换单元200、压缩机20、排气管21、回流管22、消音器23、外机接管24、内机接管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系统。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10,包括:阀体100和切换单元200。具体而言,阀体100具有第一端口110、第二端口120、第三端口130和第四端口140,阀体100内设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阀芯。切换单元200与阀体100相连,切换单元200用于驱动阀芯。例如,切换单元200可以与阀体100通讯,切换单元200也可以与阀体100机械连接。当阀芯在第一位置时,第一端口110与第四端口140连通,并且第二端口120与第三端口130连通;当阀芯在第二位置时,第一端口110与第三端口130连通,并且第二端口120与第四端口140连通。其中,第一端口110、第二端口120、第三端口130和第四端口140中的至少一个(即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消音段101、第二消音段102和第三消音段103。第三消音段103的一端与第一消音段101的一端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所述阀体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阀体内设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阀芯;/n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阀体相连以驱动所述阀芯,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其中,/n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消音段、第二消音段和分别与所述第一消音段和所述第二消音段相连的第三消音段,所述第一消音段与所述阀体相连,所述第三消音段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消音段的流通面积且大于所述第二消音段的流通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阀体内设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阀芯;
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阀体相连以驱动所述阀芯,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其中,
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消音段、第二消音段和分别与所述第一消音段和所述第二消音段相连的第三消音段,所述第一消音段与所述阀体相连,所述第三消音段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消音段的流通面积且大于所述第二消音段的流通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段的内直径为D1,第二消音段的内直径为D2,所述第三消音段的内直径为D3,D3>D1且D3>D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D3/D1)^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热系统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D3/D2)^2>1。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远杰,赵紫生,刘艳涛,刘燕飞,范芮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