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84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加热器,所述外壳的内部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底面与电磁加热器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外壳的底面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顶端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排污管的顶端贯穿内胆的底面并延伸至内胆的内部,所述排污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外壳的右侧分别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端贯穿外壳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该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通过电磁加热器达到了发热组件不和水直接接触,避免了防漏电系统若有故障或缺陷伤及人身安全的问题。

A magnetic energy water heater for artificial hot spring he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具体为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
技术介绍
热水器就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按照原理不同可分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磁能热水器和空气能热水器,暖气热水器,制造冷气部分和制造热水部分,其实这两个部分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且必须同时工作,即制造热水的同时,给厨房制冷,或者说在给厨房制冷的同时也在制造热水。现有的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主要的有两大类,一类是燃气热水器,一类是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但不够环保,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易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电热水器由电直接加热,工作时电热丝处于漏电高温超高温状态,发热组件又是浸泡在导电的自来水中,防漏电系统若有故障或缺陷就会伤及人身安全,为此,我们提供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加热器,所述外壳的内部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底面与电磁加热器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外壳的底面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顶端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排污管的顶端贯穿内胆的底面并延伸至内胆的内部,所述排污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外壳的右侧分别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端贯穿外壳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进水管的左端贯穿内胆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内胆的内部。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内胆的内部分别放置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左侧面与内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左侧面与内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左端贯穿外壳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出水管的左端贯穿内胆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内胆的内部,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所述外壳的正面开设有正面固定镶嵌有温度调节器,所述外壳的正面固定镶嵌有温度显示器。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保温棉,所述保温棉的底面与内胆的外表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均与保温棉的底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右侧面与内胆的左侧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三把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套。优选的,所述电磁加热器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铅板,且铅板的厚度至少为五毫米。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通过把第二阀门打开,接着把水从进水管注入到内胆的内部,通过电磁加热器提供的热能对内胆内部的水进行加热,达到了水不直接和水进行接触,提高了安全性,通过第一分割板和第二分隔板的配合,达到了热水冷水的阻隔,避免了在上水时热水和冷水结合对水温造成降低,能使水加热的温度均匀,通过铅块能使电磁加热器散发的电磁辐射降低,达到了对电磁辐射的降低,通过打开第三阀门热水会从出水管的内部流出,通过电磁加热器达到了发热组件不和水直接接触,避免了防漏电系统若有故障或缺陷伤及人身安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壳正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外壳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壳、2保温棉、3内胆、4保护板、5排污管、6第一阀门、7第一把手、8铅板、9电磁加热器、10固定块、11第一分隔板、12温度调节器、13温度显示器、14第三阀门、15第三把手、16防护套、17出水管、18进水管、19第二阀门、20第二把手、21第二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保温棉2,保温棉2的底面与内胆3的外表面相接触,达到了对内部水进行保温,节约了电能,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块10,每个固定块10的上表面均与保温棉2的底面相接触,达到了对内胆3的固定,提高了内胆3的稳定性,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保护板4,保护板4的右侧面与内胆3的左侧面相接触,提高了对内胆3的保护,达到了延长内胆3使用寿命,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加热器9,电磁加热器9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铅板8,且铅板8的厚度至少为五毫米,达到了对电磁的隔离,避免了电磁辐射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外壳1的内部放置有内胆3,第三阀门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15,第三把手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套16,达到了出水管17的使用,避免了在使用时发生手滑,内胆3的底面与电磁加热器9的上表面相接触,外壳1的底面放置有排污管5,排污管5的顶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排污管5的顶端贯穿内胆3的底面并延伸至内胆3的内部,排污管5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6,第一阀门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7,外壳1的右侧分别放置有进水管18和出水管17,进水管18的左端贯穿外壳1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进水管18的左端贯穿内胆3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内胆3的内部。进水管18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阀门19,第二阀门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0,内胆3的内部分别放置有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21,第一分隔板11的左侧面与内胆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分隔板21的左侧面与内胆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出水管17的左端贯穿外壳1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出水管17的左端贯穿内胆3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内胆3的内部,出水管17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三阀门14,第三阀门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15,外壳1的正面开设有正面固定镶嵌有温度调节器12,外壳1的正面固定镶嵌有温度显示器13。工作原理:首先将电磁加热器9与电源相连通,通过把第二阀门19打开,接着把水从进水管18注入到内胆3的内部,通过电磁加热器9提供的热能进行对内胆3内部的水进行加热,通过第一分割板11和第二分隔板21的配合,能使水加热的温度均匀,通过温度调节器12能够对温度进行调节,通过温度显示器13,能使温度的数值在温度显示器13的上面显示出来,通过铅块8能使电磁加热器9散发的电磁辐射降低,通过打开第三阀门14热水会从出水管17的内部流出,通过电磁加热器9达到了发热组件不与水直接接触,避免了防漏电系统若有故障或缺陷伤及人身安全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加热器(9),所述外壳(1)的内部放置有内胆(3),所述内胆(3)的底面与电磁加热器(9)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外壳(1)的底面放置有排污管(5),所述排污管(5)的顶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所述排污管(5)的顶端贯穿内胆(3)的底面并延伸至内胆(3)的内部,所述排污管(5)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6),所述第一阀门(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7),所述外壳(1)的右侧分别放置有进水管(18)和出水管(17),所述进水管(18)的左端贯穿外壳(1)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所述进水管(18)的左端贯穿内胆(3)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内胆(3)的内部;/n所述进水管(18)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阀门(19),所述第二阀门(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0),所述内胆(3)的内部分别放置有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21),所述第一分隔板(11)的左侧面与内胆(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21)的左侧面与内胆(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17)的左端贯穿外壳(1)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所述出水管(17)的左端贯穿内胆(3)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内胆(3)的内部,所述出水管(17)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三阀门(14),所述第三阀门(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15),所述外壳(1)的正面开设有正面固定镶嵌有温度调节器(12),所述外壳(1)的正面固定镶嵌有温度显示器(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温泉加热用磁能热水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加热器(9),所述外壳(1)的内部放置有内胆(3),所述内胆(3)的底面与电磁加热器(9)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外壳(1)的底面放置有排污管(5),所述排污管(5)的顶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所述排污管(5)的顶端贯穿内胆(3)的底面并延伸至内胆(3)的内部,所述排污管(5)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阀门(6),所述第一阀门(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7),所述外壳(1)的右侧分别放置有进水管(18)和出水管(17),所述进水管(18)的左端贯穿外壳(1)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所述进水管(18)的左端贯穿内胆(3)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内胆(3)的内部;
所述进水管(18)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阀门(19),所述第二阀门(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0),所述内胆(3)的内部分别放置有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21),所述第一分隔板(11)的左侧面与内胆(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21)的左侧面与内胆(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17)的左端贯穿外壳(1)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所述出水管(17)的左端贯穿内胆(3)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内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敬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嘉丽奇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