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66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包括有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包括有环状顶壁,所述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内环壁、所述环状顶壁的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外环壁,所述环状顶壁与内环壁、外环壁共同形成有混气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上盖体之下的下盖体,所述下盖体具有供燃气进入所述混气腔至少一个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火盖结构,该火盖的上盖体内设置有用于加强上盖体整体强度的下盖体,以使得上盖体不易发生变形;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连接体与上盖体、下盖体则构成“分体式混气室”,实现易清洁。

A fire cover for burner and a burner with the fire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气灶的火盖上设置有出火孔,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混气腔混合后经出火孔流出,与外部的二次空气一起点燃而形成燃烧火焰。这种火盖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1820663112.9(授权公告号为CN208794407U)的中国技术《一种自清洁防堵燃气燃烧器》中的火盖结构为环形的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上沿周向设有出火孔,而该火盖本体与基座共同围成与出火孔相连通以供给其燃气与空气混合气的混气室;类似的火盖结构还可参考本申请人的ZL201821471477.8、ZL201820397389.1或是CN201810096960.0的环状火盖结构,由于上述环状火盖均是均半开放结构,一旦环状火盖散热不好,则容易发生变形,为此需要对上述环状火盖作进一步的改进。另外,现有家用燃气灶的燃气燃烧器包括混气室、火盖、引射管等,燃烧器混气室是灶具一个很重要的零部件,混气室的作用为混合气体,使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更加均匀;同时向内环供给二次空气,当前混气室一体式固定的结构不利于灶具的清洁,如专利号为ZL201420072885(公告号为CN2037314112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烧器》、或是如专利号为ZL200610052382.8(公告号为CN1884911A)、或是专利号为ZL201410209837.7(公告号为CN103994436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用于燃气灶的上进风式燃烧器》均披露了类似这样一种混气室,如用于燃气灶的上进风式燃烧器包括有基座、混气室、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和气管座。其中,基座具有上部形成开口朝上的凹腔,混气室设于基座上方并具有环形腔,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设于混气室上方并分别位于环形腔的内、外两侧,混气室的侧部开有二次空气孔,二次空气孔与环形腔相通而构成二次空气通道,另外,内环火盖的火孔朝向环形腔,因而二次空气通道用于补充内环火的二次空气,使内环火燃烧更为充分,但由于混气室为一体式,汤水溢液容易存留在环形腔内,不仅不利于燃烧器的清洁,而且溢液容易经内环火烧干使得环形腔变黑,还有如混气室内部和腰形孔内部,用户对混气室不易清洁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变形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以实现易清洁的应用有上述火盖的燃烧器。为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包括有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包括有环状顶壁,所述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内环壁、所述环状顶壁的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外环壁,所述环状顶壁与内环壁、外环壁共同形成有混气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上盖体之下的下盖体,所述下盖体具有供燃气进入所述混气腔至少一个开口。为了实现下盖体对上盖体增加强度的同时,还形成燃气和一次空气构成的混合气进入混气腔的阻碍,优选地,所述下盖体的每个开口中设置有沿所述上盖体径向延伸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至少局部能伸入所述的混气腔。从结构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加强件呈倒置的U型,包括有能伸入所述混气腔的径向延伸部以及连接在每个开口周缘部的第一竖向部和第二竖向部。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火盖的燃烧器,包括具有燃气通道的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座之上和所述下盖体之下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有板体,所述连接体具有至少两个凸出于板体上表面的凸台,所述上盖体连同下盖体通过凸台支承在所述板体之上,所述凸台中空与并与相对应的开口及燃气通道相连通。其中连接体与上盖体、下盖体则构成“分体式混气室”与现有的燃烧器的“一体式混气室”不同,清洁时拿取上盖体后,仅剩基本呈平面的连接体,清洁方便,同时,能有效防止汤水溢液被烧干形成连接体变黑的现象,实现易清洁。清洁时拿取上盖体后为防止上盖体相对连接体的位置发生错误,优选地,还包括有位于所述上盖体内围的内环混气室,每个所述凸台包括有邻近所述内环混气室的内侧端,所述下盖体的开口周缘部之内侧周缘向与之对应的凸台之内侧端延伸形成有内凸壁,所述凸台之内侧端具有限位内凸壁的限位件。通过下盖体的内凸壁与限位件形成上盖体的“防呆”结构。从结构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凸台之内侧端的端部向所述内环混气室径向向内延伸的限位凸筋。为了实现连接体与上盖体、下盖体则构成“分体式混气室”的气密性,优选地,每个所述凸台还包括有远离所述内环混气室的外侧端,所述外侧端具有外台阶,所述上盖体向所述外台阶向下延伸形成有外凸壁,所述外凸壁与外台阶二者密封连接。进而实现第一道密封。为实现第二道密封,优选地,所述下盖体的开口周缘与所述凸台的顶部端面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体与所述连接体的间隙形成用于向所述内环混气室的外围补充空气的二次进风通道。同时上盖体及下盖体与连接体的间隙形成二次进风通道,在实现可移动、易清洁的特点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对内环的供气效果。为了避免下盖体的内凸壁与限位件形成上盖体的“防呆”结构失效,优选地,所述二次进风通道的口径外宽内窄,每个所述凸台自外侧端向内侧端逐渐变窄,并且所述二次进风通道的口径外宽小于每个所述凸台之外侧端的宽度。只有下盖体的内凸壁限位于凸台的限位凸筋内,才能使得用户正确地摆放上盖体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火盖结构,该火盖的上盖体内设置有用于加强上盖体整体强度的下盖体,以使得上盖体不易发生变形;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连接体与上盖体、下盖体则构成“分体式混气室”与现有的燃烧器的“一体式混气室”不同,清洁时拿取上盖体后,仅剩基本呈平面的连接体,清洁方便,同时,能有效防止汤水溢液被烧干形成连接体变黑的现象,实现易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是上盖体连同下盖体设置在连接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盖体连同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8所示,为本技术最佳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包括有上盖体1,上盖体1包括有环状顶壁11,环状顶壁11的内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内环壁12、环状顶壁11的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外环壁13,环状顶壁11与内环壁12、外环壁13共同形成有混气腔14,还包括有位于上盖体1之下的下盖体2,下盖体2具有供燃气进入混气腔14至少一个开口21。该火盖的上盖体1内设置有用于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包括有上盖体(1),所述上盖体(1)包括有环状顶壁(11),所述环状顶壁(11)的内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内环壁(12)、所述环状顶壁(11)的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外环壁(13),所述环状顶壁(11)与内环壁(12)、外环壁(13)共同形成有混气腔(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上盖体(1)之下的下盖体(2),所述下盖体(2)具有供燃气进入所述混气腔(14)至少一个开口(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包括有上盖体(1),所述上盖体(1)包括有环状顶壁(11),所述环状顶壁(11)的内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内环壁(12)、所述环状顶壁(11)的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有外环壁(13),所述环状顶壁(11)与内环壁(12)、外环壁(13)共同形成有混气腔(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上盖体(1)之下的下盖体(2),所述下盖体(2)具有供燃气进入所述混气腔(14)至少一个开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2)的每个开口(21)中设置有沿所述上盖体(1)径向延伸的加强件(3),所述加强件(3)至少局部能伸入所述的混气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呈倒置的U型,包括有能伸入所述混气腔(14)的径向延伸部(31)以及连接在每个开口(21)周缘部的第一竖向部(32)和第二竖向部(33)。


4.一种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火盖的燃烧器,包括具有燃气通道(41)的基座(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座(4)之上和所述下盖体(2)之下的连接体(5),所述连接体(5)包括有板体,所述连接体(5)具有至少两个凸出于板体上表面的凸台(51),所述上盖体(1)连同下盖体(2)通过凸台(51)支承在所述板体之上,所述凸台(51)中空与并与相对应的开口(21)及燃气通道(4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刚徐强俞瑜郑军妹柯情王帅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