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中小型垃圾中转站、移动压沥垃圾站/箱产生的压沥液(即压沥水、污水)、底面冲洗水通常直接排放到城镇市政管网中,上述压沥液中化学需氧量(COD)通常大于8000mg/L,上述压沥液中废水颗粒物(SS)的含量通常均大于2000mg/L,大量的漂浮物、菜根茎、颗粒物导致市政管网堵塞。上述废水中动植物油的含量通常大于1000mg/L,粘附在颗粒物质的表面,增强了颗粒物的附着力,从而加剧了市政管网的堵塞。同时,上述污水堵塞管道后,在管道内的垃圾腐烂会产生有毒组分,从沿线管井向外散发恶臭的气体。此外由于动植物油和有害气体例如甲烷等在管道内聚集,将会导致遇到明火燃爆或爆炸的隐患。现有的垃圾中转站中压沥液具有如下几点处理难点:纤维状颗粒物堆积堵塞管道、高含量的动植物油,同时压沥液中的COD含量、氨氮含量过高。但是目前对于垃圾中转站的压沥液处理方式,如图1可知主要是按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按照污水处理的顺序,污水处理装置本体包括有油水渣分离器、气浮池、中间池、生物反应器、沉淀池,用于收集污水的污泥池(20),以及用于收集清水的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在中间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n生物絮凝池(2)内具有大量用于絮凝吸附的活性污泥,生物絮凝池(2)上端设有进水口(6);/nA段沉淀池(3),用于泥水分离;A段沉淀池(3)与所述生物絮凝池(2)连通;/nEMR反应池组(4)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生物选择池(41)、扩增反应池(42)和深度反应池(43),所述生物选择池(41)在远离扩增反应池(42)的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5 CN 20191135950031.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按照污水处理的顺序,污水处理装置本体包括有油水渣分离器、气浮池、中间池、生物反应器、沉淀池,用于收集污水的污泥池(20),以及用于收集清水的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在中间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
生物絮凝池(2)内具有大量用于絮凝吸附的活性污泥,生物絮凝池(2)上端设有进水口(6);
A段沉淀池(3),用于泥水分离;A段沉淀池(3)与所述生物絮凝池(2)连通;
EMR反应池组(4)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生物选择池(41)、扩增反应池(42)和深度反应池(43),所述生物选择池(41)在远离扩增反应池(42)的一侧与所述A段沉淀池(3)连通,所述A段沉淀池(3)在远离A段沉淀池(3)的池底一侧上设有供A段沉淀池(3)内的上清液流动到扩增反应池(42)内的排水口(9);
B段沉淀池(5),用于泥水分离和清水外排;B段沉淀池(5)与所述深度反应池(43)连通,同时B段沉淀池(5)上端开设有供B段沉淀池(5)内上清液排入到清水池内的出水口(12);
所述生物絮凝池(2)和EMR反应池组(4)内均安装有多个曝气装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上还设有备用管路,所述备用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有事故池,所述备用管路上设有备用泵和备用阀门;所述调节池内安装有COD在线仪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段沉淀池(3)底部设有污泥管(19),污泥管(19)的另一端设有污泥池(20)中,所述污泥管(19)上设有污泥泵(15)和阀门,污泥池(20)的另一端通过提升泵连通有污泥压滤机(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段沉淀池(5)上设有用于污泥回用的排污管(14),所述排污管(14)上设有污泥泵(15),排污管(14)的另一端伸入到生物絮凝池(2)内,排污管(14)靠近生物絮凝池(2)的一端上设有排污阀门(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污管(14)上设有一支管(17),所述支管(17)的另一端伸入到生物选择池(41)内,所述支管(17)上设有支路阀门(18)。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遵天,陈善平,谭和平,张瑞娜,张维,陈云逸,陈礼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丰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