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土保持面源污染防控和生态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峻考验,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面源污染具有范围广、来源多和难以监测的特点,其对水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地表水的质量。此外,大部分河岸带在我国农村地区已被开垦为农田,进一步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高效低投入削减面源污染已成为解决我国水体污染的关键问题。河湖滨岸带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生态交错带,河湖滨岸构建植被缓冲区过滤带可减缓地表径流流速,使悬浮于径流中的固体颗粒物在缓冲带中滞留沉降,以致径流中的溶解态污染物被土壤吸附或被植物吸收的机会大大增加。此外,研究表明,河湖滨岸过滤带还可以为动植物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因此它承载着防止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水体和消减面源污染的任务,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河湖水体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领域已逐步认识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带,所述的缓冲带由岸坡至水体依次为第一卵石沟、乔草植物区、水土保持灌草景观区、第二卵石沟和水生植物净化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带,所述的缓冲带由岸坡至水体依次为第一卵石沟、乔草植物区、水土保持灌草景观区、第二卵石沟和水生植物净化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土保持灌草景观区由水土保持植物组合种植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土保持灌草景观区各植物种植为曲线带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乔草植物区由垂柳、水杉、枫杨、乌桕、喜树、桑树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超,刘艳,邹杰雯,蔡涌,葛佩琳,吴家洪,汪洪,樊玲丽,邓小群,吴淑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