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污水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6584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污水处理方法,针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羟基氧化塘、生物滤床湿地、多级反硝化滤池和潜流湿地;其中,污水依次流经羟基氧化塘、生物滤床湿地、多级反硝化滤池和潜流湿地。该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去除农村污水中SS、COD、氨氮等多种污染物质,工艺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且出水水质可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DB11/1612‑2019)二级A标。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含有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时,湿地极易出现堵塞现象,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且处理难生物降解污水的效率较低,导致处理后污水的排放不达标,难以广泛使用。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氮、磷等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可延缓工艺填料堵塞问题,利用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得到的净水水质较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羟基氧化塘、生物滤床湿地、多级反硝化滤池和潜流湿地;其中,污水依次流经羟基氧化塘、生物滤床湿地、多级反硝化滤池和潜流湿地。进一步地,所述羟基氧化塘利用微纳米气泡技术进行曝气;优选地,在沿水流方向上,所述羟基氧化塘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所述第一反应区中采用底部进水,在第一反应区内自下而上依次形成有氧、厌氧以及兼氧交替循环的环境;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羟基氧化塘、生物滤床湿地、多级反硝化滤池和潜流湿地;/n其中,污水依次流经羟基氧化塘、生物滤床湿地、多级反硝化滤池和潜流湿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羟基氧化塘、生物滤床湿地、多级反硝化滤池和潜流湿地;
其中,污水依次流经羟基氧化塘、生物滤床湿地、多级反硝化滤池和潜流湿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氧化塘利用微纳米气泡技术进行曝气;
优选地,在沿水流方向上,所述羟基氧化塘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所述第一反应区采用底部进水,在第一反应区内自下而上依次形成有氧、厌氧以及兼氧交替循环的环境;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区中采用微纳米气泡进行间歇曝气;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区中含氧量不小于3mg/L且不大于8mg/L;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区中用于释放微纳米气泡的管道设置在所述羟基氧化塘内,且距离所述羟基氧化塘底部的距离为0.3-0.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水在所述第一反应区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8h且不大于72h,在第二反应区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4h且不大于24h;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应区和所述第二反应区之间设置有隔断墙,所述隔断墙上设置有第一浮渣挡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浮渣挡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三倾斜段,所述第一竖直段设置在所述隔断墙朝向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墙面上,所述第一倾斜段和第三倾斜段段朝向所述第一反应区设置,且在沿所述第一反应区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段逐渐远离所述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之间的夹角为30-45°,在沿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倾斜段逐渐远离所述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三倾斜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之间的夹角为45~60°,第一倾斜段和第三倾斜段之间的缝隙为10~20cm;
优选地,所述第一竖直段靠近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底部的一端距离所述隔断墙顶端的距离为0.3-0.4m;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区包括第二浮渣挡板,所述第二浮渣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区与所述隔断墙相对设置的出水端墙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浮渣挡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竖直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倾斜段,所述第二竖直段设置在所述出水端墙朝向所述第二反应区的墙面上,所述第二倾斜段和第四倾斜段朝向所述第二反应区设置,且在沿所述第二反应区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段逐渐远离所述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倾斜段与所述第二竖直段之间的夹角为30-45°,在沿所述第二反应区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所述第四倾斜段逐渐远离所述第二竖直段,所述第四倾斜段与所述第二竖直段之间的夹角为45~60°,第二倾斜段与第四倾斜段之间的缝隙为10~20cm;
优选地,所述出水端墙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二竖直段靠近所述第二反应区底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反应区底部之间,且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为0.2-0.4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床湿地包括通过溢流堰相连的初级反应区和主反应区,所述初级反应区的水深为0.5-0.7m,所述主反应区的水深为0.7-1.5m;
优选地,所述初级反应区中种植挺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初级反应区的坡度为0.8-1.2%;
优选地,所述初级反应区内污水水力停水时间不小于6h且不大于5天;
优选地,所述主反应区中种植沉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主反应区的坡度为0.8-1.2%;
优选地,所述主反应区内污水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8h且不大于5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应区远离所述初级反应区的侧壁为板框式生物滤坝相连,板框式生物滤坝主要由不同粒径不同种类的填料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田涛贺铝肖伟郭小伟何依琳程昊刘少杰
申请(专利权)人:爱土工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