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主要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干粉给料装置、浸润装置、溶解区、熟化区、储存区、排污管、出药口、搅拌器,溶解区与熟化区的隔舱板在边缘位置开两个溢流口,在槽体高度1/2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溢流口,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溢流口,在熟化区一侧焊接一块挡板,在熟化区与储存区的隔舱板在边缘位置开两个溢流口,在槽体高度2/3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溢流口;同时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溢流口,在熟化区一侧焊接一块挡板,排污管与出药口连接的管道上增设电动阀门,当液位达到电极液位开关的位置,开启电动球阀。
An automatic bubbling machine for balancing the dissolved concentration of P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
本技术主要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是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
技术介绍
PAM(聚丙烯酰胺)是絮凝剂,可以用于工业水处理中的原水处理、污水处理和工业水处理,PAM在水处理中起到悬浮颗粒的凝聚、澄清和污泥脱水的作用,可以增加水回用循环的使用率。但PAM干粉较难溶解,人工操作溶解比较困难,现今通用的PAM自动泡药机,分为溶解区,熟化区及储存区,溶解区将PAM粉剂与水进行初步混匀,水位达到上部溢流口时溢流进入熟化区,熟化区进一步混匀后水位达到上部溢流口时溢流进入储存区,进入储存区的溶液备用。但是,PAM粉剂不易溶于水,溶液呈粘稠状,在溶解过程中,容易结团附着;因此,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液位测量不准和搅拌轴附着物不断增加的问题,此外,最大的问题是,箱体高位溢流,三个舱室的浓度差距较大,溶解区浓度最高,结团附着问题最严重;熟化区浓度次之,有少量结团;储存区溶液溶解效果比较好,但是药剂浓度低,则不能保证投加浓度即不能保证投加效果,此外,箱体底部排污与出药口共用,存在的问题是药剂浓度不定,同时大的结块进入管道堵塞管道或者黏住泵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防止PAM颗粒絮凝和结块,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粉给料装置、浸润装置、溶解区、熟化区、储存区、排污管、出药口,在溶解区、熟化区、储存区内分别设有搅拌器,溶解区和熟化区通过第一隔舱板隔断,熟化区和储存区通过第二隔舱板隔断,溶解区与熟化区的第一隔舱板在边缘位置开两个溢流口,在第一隔舱板高度1/2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第一溢流口,同时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第二溢流口,在熟化区一侧、距底底部200mm处焊接第一挡板,作为溢流挡板避免出现溶液短流现象,在熟化区与储存区的第二隔舱板在边缘位置开两个个溢流口,在第二隔舱板高度2/3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第三溢流口,同时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第四溢流口,在储存区一侧焊接、距底底部200mm处焊接第二挡板,下部距底200mm,作为溢流挡板避免出现溶液短流现象,在排污管与出药口连接的管道上增设电动阀门,在储存区内设有电极液位开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浸润装置包括锥形旋流装置,及安装于锥形旋流装置侧面下部的切线进水管,所述切线进水管其一端伸入至锥形旋流装置内部,且设置于干粉给料装置下方,所述切线进水管其另一端连接有厂区外来自来水水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干粉给料装置包括药粉仓,及设置于药粉仓下方的输送仓,所述输送仓中安装有计量螺杆,且计量螺杆其活动端伸入至浸润装置内部,计量螺杆其动力端穿过输送仓,且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溶解区顶部设有进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第一个舱室溢流位置下移,设置两级溢流;同时设置溢流挡板的办法,虽然溶解的时间相对变短,但是边缘溢流设置溢流挡板,使得进入熟化阶段的时间延长;两级搅拌同时进行,搅拌时间延长,溶解区相对初始浓度降低,可以加快溶解速度,减少结块抱团的现象。储存区设置搅拌间断性搅拌可以均衡储存区溶度时间超过两小时,PAM溶液会分层;同时排污口与出药口连接加电动球阀,达到中间液位时将三个舱室的药夜共同投加后,避免多次配药溶解及熟化区浓度堆积问题。该方法比排污口与出药口共用的情况,药液浓度要稳定,根据实际运用,一体化自动泡药机内部按该方式布置,可配制出系统要求设置的PAM浓度,三个舱室的浓度差很小,同时结团小数量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B-B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的俯视图;图中:1干粉给料装置、2浸润装置、3溶解区、4熟化区、5储存区、6进水口、7锥形旋流装置、8切线进水管、9药粉仓、10计量螺杆、11驱动电机、12搅拌器、13控制箱、14电极液位开关、15第一隔舱板、16第二隔舱板、17第一挡板、18第二挡板、19第一溢流口、20第二溢流口、21第三溢流口、22第四溢流口、23电动阀门、24排污管、25出药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粉给料装置1、浸润装置2、溶解区3、熟化区4、储存区5、排污管24、出药口25,在溶解区3、熟化区4、储存区5内分别设有搅拌器12,溶解区3和熟化区4通过第一隔舱板15隔断,熟化区4和储存区5通过第二隔舱板16隔断,溶解区3与熟化区4的第一隔舱板15在边缘位置开两个溢流口,在第一隔舱板15高度1/2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第一溢流口19,同时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第二溢流口20,在熟化区一侧、距底底部200mm处焊接第一挡板17,作为溢流挡板避免出现溶液短流现象,在熟化区4与储存区5的第二隔舱板16在边缘位置开两个个溢流口,在第二隔舱板16高度2/3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第三溢流口21,同时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第四溢流口22,在储存区5一侧焊接、距底底部200mm处焊接第二挡板18,下部距底200mm,作为溢流挡板避免出现溶液短流现象,在排污管24与出药口25连接的管道上增设电动阀门23,在储存区5内设有电极液位开关14当液位达到电极液位开关14位置,开启电动阀门23,将储存区5及熟化区4的本次溶液投加到投加点。为平衡下一次溶液浓度奠定基础。所述浸润装置2包括锥形旋流装置7,及安装于锥形旋流装置7侧面下部的切线进水管8,所述切线进水管8其一端伸入至锥形旋流装置7内部,且设置于干粉给料装置1下方,所述切线进水管3其另一端连接有厂区外来自来水水管。干粉给料装置1包括药粉仓9,及设置于药粉仓9下方的输送仓;所述输送仓中安装有计量螺杆10,且计量螺杆10其活动端伸入至浸润装置2内部,计量螺杆10其动力端穿过输送仓,且与驱动电机11传动连接。在所述溶解区3顶部设有进水口6。本技术是在常规的一体式自动泡药机基础上改变舱室内部溢流口的位置及在溢流口上设置挡板,避免溶液短流,保证溶解及熟化时间,保证溶解效果。同时排污管一侧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粉给料装置(1)、浸润装置(2)、溶解区(3)、熟化区(4)、储存区(5)、排污管(24)、出药口(25),在溶解区(3)、熟化区(4)、储存区(5)内分别设有搅拌器(12),溶解区(3)和熟化区(4)通过第一隔舱板(15)隔断,熟化区(4)和储存区(5)通过第二隔舱板(16)隔断,溶解区(3)与熟化区(4)的第一隔舱板(15)在边缘位置开两个溢流口,在第一隔舱板(15)高度1/2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第一溢流口(19),同时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第二溢流口(20),在熟化区一侧、距底底部200mm处焊接第一挡板(17),作为溢流挡板避免出现溶液短流现象,在熟化区(4)与储存区(5)的第二隔舱板(16)在边缘位置开两个个溢流口,在第二隔舱板(16)高度2/3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第三溢流口(21),同时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第四溢流口(22),在储存区(5)一侧焊接、距底底部200mm处焊接第二挡板(18),下部距底200mm,作为溢流挡板避免出现溶液短流现象,在排污管(24)与出药口(25)连接的管道上增设电动阀门(23),在储存区(5)内设有电极液位开关(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均衡PAM溶解浓度的自动泡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粉给料装置(1)、浸润装置(2)、溶解区(3)、熟化区(4)、储存区(5)、排污管(24)、出药口(25),在溶解区(3)、熟化区(4)、储存区(5)内分别设有搅拌器(12),溶解区(3)和熟化区(4)通过第一隔舱板(15)隔断,熟化区(4)和储存区(5)通过第二隔舱板(16)隔断,溶解区(3)与熟化区(4)的第一隔舱板(15)在边缘位置开两个溢流口,在第一隔舱板(15)高度1/2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第一溢流口(19),同时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第二溢流口(20),在熟化区一侧、距底底部200mm处焊接第一挡板(17),作为溢流挡板避免出现溶液短流现象,在熟化区(4)与储存区(5)的第二隔舱板(16)在边缘位置开两个个溢流口,在第二隔舱板(16)高度2/3位置开一个边长为1/3池宽,高度150-200mm的第三溢流口(21),同时在距顶50mm位置开一个同样大小的第四溢流口(22),在储存区(5)一侧焊接、距底底部200mm处焊接第二挡板(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张晓东,魏传礼,田强,商明兴,张庆金,罗鑫,孙培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