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081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包括储药瓶、下料管和套环,所述储药瓶的顶部贯穿有调节杆,且调节杆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杆,且堵塞杆的底部安装有阀块,所述阀块的底部连接有竖杆,且竖杆通过固定块和调节杆的内壁相连,所述竖杆的边侧安装有横杆,且横杆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下料管安装在储药瓶的底部,且下料管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第二弹簧和下料管的内壁相连,且下料管的底部安装有给药管,所述套环设置在储药瓶的边侧。该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通过装置来对伤患处进行上药操作,能够减少对伤患处造成的感染或者二次伤害,同时能够将储药瓶内的药物完全排出,方便后续的使用。

A new device of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in onc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目前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时代,而肿瘤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给药装置来上药,然而现有的给药装置:1.大多是医务人员通过手动操作对伤患处进行上药,无法控制药剂量,容易对伤患处造成感染或者二次伤害;2.并且对给药装置的操作不够方便,储药瓶内容易残留部分药物不易排出,进而影响给药装置的二次使用。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物给药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无法控制药剂量,容易对伤患处造成感染或者二次伤害,储药瓶内容易残留部分药物不易排出,进而影响给药装置的二次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包括储药瓶、下料管和套环,所述储药瓶的顶部贯穿有调节杆,且调节杆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杆,且堵塞杆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包括储药瓶(1)、下料管(10)和套环(1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瓶(1)的顶部贯穿有调节杆(2),且调节杆(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3),所述通孔(3)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杆(4),且堵塞杆(4)的底部安装有阀块(5),所述阀块(5)的底部连接有竖杆(6),且竖杆(6)通过固定块(7)和调节杆(2)的内壁相连,所述竖杆(6)的边侧安装有横杆(8),且横杆(8)上设置有第一弹簧(9),所述下料管(10)安装在储药瓶(1)的底部,且下料管(10)的内部设置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通过第二弹簧(12)和下料管(10)的内壁相连,且下料管(10)的底部安装有给药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包括储药瓶(1)、下料管(10)和套环(1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瓶(1)的顶部贯穿有调节杆(2),且调节杆(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3),所述通孔(3)的内部设置有堵塞杆(4),且堵塞杆(4)的底部安装有阀块(5),所述阀块(5)的底部连接有竖杆(6),且竖杆(6)通过固定块(7)和调节杆(2)的内壁相连,所述竖杆(6)的边侧安装有横杆(8),且横杆(8)上设置有第一弹簧(9),所述下料管(10)安装在储药瓶(1)的底部,且下料管(10)的内部设置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通过第二弹簧(12)和下料管(10)的内壁相连,且下料管(10)的底部安装有给药管(13),所述套环(14)设置在储药瓶(1)的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和储药瓶(1)为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娌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