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寨东专利>正文

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06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C型安装架,所述固定板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调节孔内活动设置有一组圆柱结构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圆周面的两侧分别与调节孔的两组内侧面贴合,所述滑动柱的底端、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的上表面、第二限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该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An interventional pin fixation devi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um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床板上增设介入针固定装置,通过固定装置有效且稳定的固定介入针,保证医务人员顺利、平稳的推针操作,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但是,由于固定装置的位置不便于调整,使得固定装置的使用具有局限性,导致固定装置无法对特定位置的穿刺针进行引导,不利于穿刺针的使用。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C型安装架,所述固定板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调节孔内活动设置有一组圆柱结构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圆周面的两侧分别与调节孔的两组内侧面贴合,所述滑动柱的底端、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的上表面、第二限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圆柱结构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圆周面转动套装有一组圆环结构的转动圈,所述立柱的圆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圆环结构的限位圈,所述转动圈位于限位圈与升降板之间,所述转动圈的外圆周面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针筒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针筒的顶端开设有圆柱结构的插针槽,所述针筒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与插针槽连通的导针管。作为优选的,所述C型安装架远离固定板的侧面设置有卡槽,所述C型安装架的上表面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槽连通的螺孔,且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齐平。作为优选的,所述转动圈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限位圈的下表面、升降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转动圈的内圆周面与立柱的圆周面贴合。作为优选的,所述导针管的内管径小于插针槽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通过推动第一限位板或者第二限位板可以调节针筒的位置,通过液压油缸驱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调节针筒的高度,转动连接杆使其以立柱为圆心进行圆周向的移动,从而调节针筒的位置,通过以上操作可以使得针筒到达不同的位置,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推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导针管和针筒对穿刺针进行引导,同时对穿刺针进行限制,防止穿刺针乱晃,增加了安全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更宽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滑动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针筒的剖面图。主要附图标记:1、C型安装架;2、紧固螺栓;3、固定板;4、第一限位板;5、第二限位板;6、调节孔;7、液压油缸;8、转动圈;9、限位圈;10、立柱;11、升降板;12、连接杆;13、导针管;14、针筒;15、滑动柱;16、插针槽;17、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3,固定板3为长方体结构,固定板3的左侧面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C型安装架1,固定板3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调节孔6,调节孔6为长方体结构,调节孔6内活动设置有一组圆柱结构的滑动柱15,滑动柱15的圆周面的两侧分别与调节孔6的两组内侧面贴合,滑动柱15与调节孔6的两组内侧面之间存在摩擦,滑动柱15的底端、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4的上表面、第二限位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推动第一限位板4或者第二限位板5可使得滑动柱15在调节孔6内进行移动,同时调节孔6对滑动柱15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进而对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5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第二限位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液压油缸7,液压油缸7的伸缩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11,液压油缸7用于驱动升降板11进行升降,升降板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圆柱结构的立柱10,立柱10的圆周面转动套装有一组圆环结构的转动圈8,立柱10的圆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圆环结构的限位圈9,转动圈8位于限位圈9与升降板11之间,转动圈8的外圆周面与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针筒14的圆周面固定连接,以立柱10为圆心转动连接杆12可以调节针筒14的位置,针筒14的顶端开设有圆柱结构的插针槽16,针筒1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与插针槽16连通的导针管13,导针管13用于对穿刺针进行引导,同时对穿刺针进行限制,防止穿刺针乱晃,导针管13的内管径小于插针槽16的内径。如图1所示,具体的,C型安装架1远离固定板3的侧面设置有卡槽17,C型安装架1的上表面远离固定板3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槽17连通的螺孔,且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2,将床板的外缘卡进两组C型安装架1的卡槽17内,再通过拧动紧固螺栓2将两组C型安装架1与床板进行固定连接。参照图1所示,第一限位板4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的下表面齐平,第二限位板5的下表面与固定板3的上表面齐平,固定板3分别与第一限位板4、第二限位板5之间均存在摩擦,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5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会产生移动,稳定性较高。再者,如图1所示,转动圈8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限位圈9的下表面、升降板11的上表面贴合,转动圈8的内圆周面与立柱10的圆周面贴合,转动圈8分别与限位圈9、升降板11之间存在摩擦,同时转动圈8还与立柱10之间存在摩擦,这使得转动圈8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转动,稳定性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固定板(3)的左侧面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C型安装架(1),所述固定板(3)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调节孔(6),所述调节孔(6)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调节孔(6)内活动设置有一组圆柱结构的滑动柱(15),所述滑动柱(15)的圆周面的两侧分别与调节孔(6)的两组内侧面贴合,所述滑动柱(15)的底端、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4)的上表面、第二限位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液压油缸(7),所述液压油缸(7)的伸缩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11),所述升降板(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圆柱结构的立柱(10),所述立柱(10)的圆周面转动套装有一组圆环结构的转动圈(8),所述立柱(10)的圆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圆环结构的限位圈(9),所述转动圈(8)位于限位圈(9)与升降板(11)之间,所述转动圈(8)的外圆周面与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针筒(14)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针筒(14)的顶端开设有圆柱结构的插针槽(16),所述针筒(1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与插针槽(16)连通的导针管(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固定板(3)的左侧面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C型安装架(1),所述固定板(3)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调节孔(6),所述调节孔(6)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调节孔(6)内活动设置有一组圆柱结构的滑动柱(15),所述滑动柱(15)的圆周面的两侧分别与调节孔(6)的两组内侧面贴合,所述滑动柱(15)的底端、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4)的上表面、第二限位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液压油缸(7),所述液压油缸(7)的伸缩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11),所述升降板(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圆柱结构的立柱(10),所述立柱(10)的圆周面转动套装有一组圆环结构的转动圈(8),所述立柱(10)的圆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圆环结构的限位圈(9),所述转动圈(8)位于限位圈(9)与升降板(11)之间,所述转动圈(8)的外圆周面与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针筒(14)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针筒(14)的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寨东刘文佳谭兆峰
申请(专利权)人:刘寨东刘文佳谭兆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