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974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包括积液抽取穿刺针、积液缓冲罐和动力抽取部等,积液抽取穿刺针易刺入皮肤伸入患者胸腔内进行积液抽取,积液缓冲罐用于放置抽取出的胸腔积液,内连接环用于支撑单向阀,单向阀用于防止进入到积液缓冲罐内的胸腔积液回流,通过旋拧拧手,带动活塞杆旋转,活塞杆旋转带动活塞在螺纹抽取管内旋转,由此使积液缓冲罐内产生负压,胸腔积液沿积液抽取穿刺针进入到积液缓冲罐内,通过活塞和螺纹抽取管的螺纹连接,使负压平均,同时有效防止胸腔积液回流情况发生,减轻操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保证胸腔积液抽取的稳定性。

A device for extracting effusion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领域为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
技术介绍
胸腔是胸膜的脏层和壁层之间存在的一个腔隙,正常情况下,里面都会分泌一些液体来润滑胸腔,但是,如果液体分泌得太多,就会导致胸腔积液的发生。当患者患有胸腔积液的时候,首先会出现咳嗽,胸痛的症状,常表现为干咳,伴胸部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时胸痛加剧,其次,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少量积液时症状不明显,或者只是略感胸闷。但是,如果是大量积液,就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除此之外,当胸腔只是少量积液的时候,还会有胸膜摩擦音,典型的积液体征就是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语颤,以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而如果是中量积液,则在叩诊浊音界的上缘有时还可以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现有抽取胸腔内的积液一般采用穿刺的方式进行,然后通过普通注射器进行吸取,由于在吸取胸腔内积液存在回流的可能,操作者持续对注射器的活塞施加外力以防止其回流,同时施加外力不能过大,以防止抽吸力度过大,由此而导致操作者压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包括积液抽取穿刺针,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的上端连通设置有积液缓冲罐,所述积液缓冲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外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外连接环,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内连接环,所述内连接环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积液缓冲罐的上端与动力抽取部相连通,所述动力抽取部包括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接触管,所述连接腔的下端与所述外连接环螺纹连接,所述接触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罐体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连接腔的右端一体成型有螺纹抽取管,所述螺纹抽取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拧手。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侧壁上部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开关阀。优选的,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的下端呈斜尖形。优选的,所述拧手呈直板状,所述拧手的长度大于所述活塞杆的直径。优选的,所述拧手的中部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单向阀为塑料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易刺入皮肤伸入患者胸腔内进行积液抽取,所述积液缓冲罐用于放置抽取出的胸腔积液,所述内连接环用于支撑所述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进入到所述积液缓冲罐内的胸腔积液回流,通过旋拧所述拧手,带动所述活塞杆旋转,所述活塞杆旋转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螺纹抽取管内旋转,由此使所述积液缓冲罐内产生负压,胸腔积液沿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进入到所述积液缓冲罐内,通过所述活塞和所述螺纹抽取管的螺纹连接,使负压平均,同时有效防止胸腔积液回流情况发生,减轻操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保证胸腔积液抽取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侧壁上部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出液管方便积液的取样操作,当对胸腔积液抽取完毕后,如需取样检测,可通过打开所述开关阀,所述罐体内的积液沿所述出液管排出,使用装液瓶接装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活塞杆和拧手右视图。图中:1-积液抽取穿刺针、2-积液缓冲罐、201-罐体、202-外连接环、203-内连接环、204-单向阀、205-出液管、206-开关阀、3-动力抽取部、301-连接腔、302-接触管、303-螺纹抽取管、304-活塞、305-活塞杆、306-拧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方向的描述(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所进行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限于此。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包括积液抽取穿刺针1,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1易刺入皮肤伸入患者胸腔内进行积液抽取,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1的上端连通设置有积液缓冲罐2,所述积液缓冲罐2用于放置抽取出的胸腔积液,所述积液缓冲罐2包括罐体201,所述罐体201的外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外连接环202,所述罐体201的内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内连接环203,所述内连接环203上安装有单向阀204,所述内连接环203用于支撑所述单向阀204,所述单向阀204用于防止进入到所述积液缓冲罐2内的胸腔积液回流,所述积液缓冲罐2的上端与动力抽取部3相连通,所述动力抽取部3包括连接腔301,所述连接腔301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接触管302,所述连接腔301的下端与所述外连接环202螺纹连接,所述接触管302的外侧壁与所述罐体20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连接腔301的右端一体成型有螺纹抽取管303,所述螺纹抽取管30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活塞304,所述活塞30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305的一端,所述活塞杆3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拧手306,通过旋拧所述拧手306,带动所述活塞杆305旋转,所述活塞杆305旋转带动所述活塞304在所述螺纹抽取管303内旋转,由此使所述积液缓冲罐2内产生负压,胸腔积液沿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1进入到所述积液缓冲罐2内,通过所述活塞304和所述螺纹抽取管303的螺纹连接,使负压平均,同时有效防止胸腔积液回流情况发生,减轻操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保证胸腔积液抽取的稳定性。具体而言,所述罐体201的侧壁上部连接有出液管205,所述出液管205上设置有开关阀206,所述出液管205方便积液的取样操作,当对胸腔积液抽取完毕后,如需取样检测,可通过打开所述开关阀206,所述罐体201内的积液沿所述出液管205排出,使用装液瓶接装即可。具体而言,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1的下端呈斜尖形,下端呈斜尖形的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易刺入皮肤伸入患者胸腔内进行积液抽取。具体而言,所述拧手306呈直板状,所述拧手306的长度大于所述活塞杆305的直径,通过旋拧所述拧手306,带动所述活塞杆305旋转,所述活塞杆305旋转带动所述活塞304在所述螺纹抽取管303内旋转,由此使所述积液缓冲罐2内产生负压,胸腔积液沿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1进入到所述积液缓冲罐2内。具体而言,所述拧手306的中部与所述活塞杆305固定连接,通过旋拧所述拧手306,带动所述活塞杆305旋转,所述活塞杆305旋转带动所述活塞304在所述螺纹抽取管303内旋转,由此使所述积液缓冲罐2内产生负压,胸腔积液沿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1进入到所述所述积液缓冲罐2内。具体而言,所述单向阀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包括积液抽取穿刺针(1),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1)的上端连通设置有积液缓冲罐(2),所述积液缓冲罐(2)包括罐体(201),所述罐体(201)的外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外连接环(202),所述罐体(201)的内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内连接环(203),所述内连接环(203)上安装有单向阀(204),所述积液缓冲罐(2)的上端与动力抽取部(3)相连通,所述动力抽取部(3)包括连接腔(301),所述连接腔(301)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接触管(302),所述连接腔(301)的下端与所述外连接环(202)螺纹连接,所述接触管(302)的外侧壁与所述罐体(20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连接腔(301)的右端一体成型有螺纹抽取管(303),所述螺纹抽取管(30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活塞(304),所述活塞(30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305)的一端,所述活塞杆(3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拧手(30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用积液抽取装置,包括积液抽取穿刺针(1),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抽取穿刺针(1)的上端连通设置有积液缓冲罐(2),所述积液缓冲罐(2)包括罐体(201),所述罐体(201)的外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外连接环(202),所述罐体(201)的内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内连接环(203),所述内连接环(203)上安装有单向阀(204),所述积液缓冲罐(2)的上端与动力抽取部(3)相连通,所述动力抽取部(3)包括连接腔(301),所述连接腔(301)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接触管(302),所述连接腔(301)的下端与所述外连接环(202)螺纹连接,所述接触管(302)的外侧壁与所述罐体(20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连接腔(301)的右端一体成型有螺纹抽取管(303),所述螺纹抽取管(30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活塞(304),所述活塞(30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305)的一端,所述活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祥张璟张琦杨林珠卜俊珲张玉垲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